第689章 硝石战争,遮蔽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89章 硝石战争,遮蔽

 

一直等到哥顿带领的斥候队伍抵达三号营地,李维也没能等来意外的惊喜。

反倒是等来了乌尔曼部的最新动态。

“从一号营地到四号营地再到血蹄河的南岸,整个爱蒙塔尔的西侧翼已经被我们扫荡一空。”

作战室里,哥顿手中的指挥棒在沙盘上划出一个巨大的圆弧,冲李维示意道:

“确实没有发现库尔特骑兵的踪迹。”

“反倒是血蹄河的北岸,帐篷和游骑的数量多出了不少……摆出了一副据河以守的态度。”

血蹄河是塔哒尔核心牧区的一条季节性河流,眼下正是水位高涨的季节,过河需要借助浮木、浮桥。

这种渡河的阻碍对于库尔特和荆棘领双方都是平等的。

如果乌尔曼有心主动出击、惩治背盟的纳达伊尔部、刺探荆棘领的动向,那么他至少要派出一支前锋部队、建立一个像样的桥头堡。

但哥顿的侦察结果是,没有这样的一支斥候部队,血蹄河的南岸也没有库尔特人的前沿阵地。

换句话说,阿里·托万的推演大概率应验了。

乌尔曼选择了“攘外必先安内”。

「非常运输大队长的选择。」

心中腹诽,李维的目光在哥顿倦色难掩的脸上打了个转,嗓音多了几分温和:

“阿里·托万可有新的消息传来?”

“没有,”哥顿果断摇头,从怀里取出一沓羊皮\/牛皮纸条推给了李维,“这些是潜伏在其他几个小部落的探子送回来的消息。”

“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乌尔曼对另外两家开战了。”

“算算日子,大概就是阿里·托万逃回去后不久。”

“当然,这些探子的级别都不够知晓阿里的存在,也不是阿里的下线,所以他们并不能提供和阿里有关的消息。”

斥候的捉对厮杀,间谍的暗地刺探……本质上都是双方阵营对战场动态的遮蔽。

现如今,反馈给李维的结果就是,荆棘领介入的机会来了。

李维必须要做出抉择,赶在塔哒尔部落被重新捏合成一个整体之前。

外加一点点赌博的勇气。

赌就算有一只库尔特骑兵完美错开了哥顿的侦察,数量也不会太多。

赌这支数量不算太多的库尔特骑兵短时间内攻破不了爱蒙塔尔的营地。

赌荆棘领的主力部队出击顺利、还能及时回返支援……

以当下的通讯条件,哪有一点不需要赌的战争?!

深吸了一口气,李维的目光逐渐坚定,从沙盘的暗格里取出早就拟好的信,蜡封,右手尾指弯曲,刻着私人印章的戒指在滚烫的红色蜡泥上重重一按:

“那就起兵吧。”

-----------------

白头鹰振翅高飞,传信的斥候亦是从三号营地四散而出。

散布在爱蒙塔尔草原上的七个营地、三十余个哨点闻讯而动。

在更后方的荆棘领本土,各类人员物资的调度,也开始向边境线倾斜。

而身处风暴中央的三号营地,更是在一片调兵遣将的嘈杂中透露着肃杀。

这种肃杀又被牧师们的战前祷祝所冲淡,带着一股怪异的和谐。

就像唱诗班里的那十来个身披灰袍的库尔特面孔——他们正是黎塞留精挑细选的第一批皈依者。

此刻这群“库尔特苦修”努力下撇嘴角、半耷拉着眼皮……试图模仿出正统牧师那一副“悲天悯人”的模样。

只是他们眼睛里透露的狂热和嘶哑的嗓音却尤其显得不伦不类。

由此可见当牧师也是要点演员天赋的。

而在唱诗班的最前方,站着诸多圣器加身的红衣主教黎塞留;单是那一袭水似的红绸大衣,造价就抵得上三号营地所有俘虏一年的工时。

而这位“富可敌营”的红衣主教右手边,还牵着一位同样穿金戴银、衣锦如玉的库尔特孩童。

孩童额印晨星,颊染金晖,一双琥珀色的瞳仁里尽是不染尘埃的冷漠疏离……唯独不见一丝“孩子的生气”。

黎塞留的右手轻轻往前一带,这位“圣子”便踏着苦练了半个月的教礼步伐、手捧福音书、平稳缓慢地走向李维。

李维眉锋微蹙,但还是安抚着胯下的“哈士奇”,任由这位“圣子”近前完成了一个简短的祝福仪式,最后把写满了经文的桂冠挂在了……马脖子上。

李维是来征服草原的,自然不会让草原的宗教领袖骑在自己头上;任何场合、任何仪式都不行。

那些库尔特苦修还看不懂这些弯弯绕绕,见状却是眼含热泪、跪地啜泣了起来,恍惚已经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

黎塞留却很满意,多少年了,这可是教会重返荆棘领军营的第一步!

黎塞留正心潮澎湃间,眸光却瞥见李维·谢尔弗打马向自己走来……

李维下马,拍了拍黎塞留的肩膀,力道不大,却足以在那一身鲜亮红袍上留下几个灰扑扑的手印。

“愿艾拉庇佑,荆棘领万胜!”

李维先是吼了一嗓子,视线随即转向黎塞留的肩膀(上的巴掌印),在黎塞留的耳边低笑一声:

“现在,您才稍微像是个随军主教了。”

“万胜”的欢呼响彻营地,黎塞留张了张嘴,到底是没再说些什么。

黎塞留想要潜移默化荆棘领的骑士,李维又何尝不是在请君入瓮。

李维倒是要看看,沙场的血与火熔炼的真金,哪里比不过几本真经!

-----------------

三号营地此次出动骑兵八百,其中全甲骑兵一百,轻骑并骑射手七百,另有黎塞留统领的“库尔特苦修营”辅兵三百,外加白马山工程营的工兵百余人。

一人六马,随行的牛羊牲畜两万余头,那阵仗,比库尔特人还要库尔特人。

如此一支“快速反应部队”,两日疾驰,便抵达了作为“爱蒙塔尔西北方向桥头堡”的四号营地。

……

“凯塔·布,见过少君大人!”

“见过哥顿小少爷!”

四号营地的守备总管、鹰击骑士团的第二团副、男爵凯塔·布也是早早地出迎见礼,语调中透露着热切。

鹰击骑士团的第一团副、托比亚斯·巴蒂调去了中部战场,可不正是凯塔这个“老三”上位的最好时机?

就是在瞧见黎塞留时,凯塔·布脸色一黑,冷哼一声,直接无视了过去。

这也是一桩不算太久远的旧怨——凯塔男爵长子的未婚妻,可是跟教会的小白脸勾搭到了一起,给整个家族带来了不小的难堪。

黎塞留作为教会在维基亚西北的牧首,自然难逃迁怒。

李维心中好笑,脑海中飞速回忆起了哈弗茨对手底下封臣的点评。

个人经历不同,每个将领也都有自己的指挥风格。

具体到荆棘领,杜邦擅攻,阿尔帕德擅守,这两位都是难得能够独领一军的将才。

而凯塔·布严谨稳重有余,面对局势变化时的决断却不足,因此每逢大战,往往被置于看护侧翼的工作上,难得争取第一等的军功。

哈弗茨特意安排凯塔·布给李维保驾护航,也是看重了他性子“软弱”一些、不会轻易拒绝李维的命令。

思绪翻涌,李维面上却是笑呵呵地、针对性地给凯塔男爵画起了大饼。

一直画到众人走进作战指挥室,凯塔·布男爵的大牙都是笑得明晃晃的。

没有什么多余的宴饮或者欢迎仪式,双方径直在沙盘前落座,探讨起了军情动态。

一个强权的政治人物必然能革除一部分的冗弊,李维之于荆棘领的文吏商贾,哈弗茨之于荆棘领的将领骑士,皆是如此。

……

四号营地作为纯粹意义上的军事营地,驻扎有骑兵五百,另有从格兰杰领、琼斯领、克洛斯领(凯塔·布的封地)等地征召的、会骑马的各类步弓手\/辅兵两千余。

两处兵力合一,足够李维编整出三个满编的千人队——实际上,大部分库尔特千夫长手底下都做不到满编,六百人到八百人是更常见的数字。

“少君大人请看。”

凯塔男爵先是将象征着一个库尔特千户的棋子落在沙盘上的血蹄河北岸,又捻起另两颗棋子落在稍远一点的后方,示意道:

“前轻后重,前头那个杂牌千户是由十几个小部落拼凑的,被乌尔曼洒落在漫长河岸的第一线上。”

“后头两个乌尔曼的嫡系千户抱团而居、互相呼应、随时驰援……乌尔曼十有八九就是想等我们渡河的时候袭击。”

“这是明显的防守姿态,和探子们的谍报可以呼应上。”

凯塔男爵停顿了片刻,等到李维消化完沙盘上的讯息,这才起身走向帐篷的另一侧、掀开帐帘:

“请少君大人随我移步哨塔。”

……

四号营地的哨塔比正常规格的哨塔要明显高出一大截。

为了满足这种“超高层建筑”的建设需求,李维当初还特意批准了一批白马营的精英工程师入驻四号营地。

而站在这样一座人工制造的制高点上,透过望远镜的视角,河对岸的一切也是一览无余。

每隔上那么三、五里,便有稀稀拉拉的几座帐篷堆积,正是凯塔所言那些小部落的营地。

人声的警示极限距离在三千米左右,而狼烟的可视距离极限在十五公里上下……这些都是基本的军事常识。

因此,李维只需将哨塔上这台带了三脚架的、放大倍数接近33倍的高倍望远镜的镜头往上抬起那么一点点的角度……

便可以看清凯塔所说的、那两个乌尔曼嫡系千户的中军大帐——嗯,大帐有八个窗户,还是鎏金的,不愧是乌尔曼的嫡系,还挺有钱!

“第二道防线离第一道防线的直线距离在8到10公里上下。”

“而第一道防线,以这些帐篷的间隔、算上斥候日常巡逻的距离……他们大概看护了40到60公里上下的河岸线。”

李维轻声估算着河岸防线的具体布置。

凯塔闻言也是暗自点头,又为李维补充道:

“这种完全散出去的警戒没有半点阻击能力,想要阻止我们渡河,就必须靠他们身后的两个千户支援。”

“这也是因为血蹄河这一段本身没什么险要的水势可言,我们想在哪里渡河就在哪里渡河。”

“那么现在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了,”李维放下望远镜,揉了揉因为视野扭曲有些酸胀的眼睛,冲着凯塔轻笑道,“这两个千户先赶到下游、再折返上游,需要多少时间呢?”

话已至此,凯塔·布心中对李维第一次指挥作战的那点忐忑与疑虑烟消云散,大笑着接过话茬:

“是约摸40公里再加上40到60公里,即便按这帮草原狗一人三马、不惜马力算,也要至少半个白天了。”

“少君大人可是想要分兵?”

对面是三千人,己方也是三千人,就算兵分两路、相隔100公里,凯塔也不知道自己要怎么输。

是的,凯塔甚至都没考虑过在上游还是下游佯装主力渡河的问题。

分兵,直接分兵两路!

在李维到来前,凯塔在营地方圆五十公里侦察了个遍,心中早就定下了这样的计策。

要是这都啃不下来,那鹰击骑士团还渡个屁的河!打个屁的塔哒尔!

如今李维与他的谋划一致,当真是让凯塔松了好大一口气。

李维并不急着表态,思忖了片刻,又追问道:

“上下游的河滩可派工程师勘察过了?若是造浮桥的话,需要多久?”

凯塔闻言冲着哨塔下方招了招手,好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一看就是土木狗的黝黑秃顶年轻男子才气喘吁吁地爬了上来:

“白马营、一期、沃邦,见过、少君!”

“见过几位老爷。”

沃邦先是向李维单独行了一礼,这才见过其他几人,随即摊开了手中早就准备好的图纸:

“好让诸位老爷知晓,如果修建一座二十分钟内能让一千五百人通过的浮桥,工程营需要大概三个小时。”

李维接过图纸,微微蹙眉——他并不怀疑自己一手调教出来的土木狗的专业判断,只是三个小时的时间,风险有些太大了。

“河里能够站得住人吗?”

思索了片刻,李维开口打破了寂静。

“可以是可以,只是,”凯塔顿了顿,有心劝说,“武装泅渡的话,铠甲就不能穿在身上了,伤亡是不是……”

“凯塔男爵您误会了,我不是这个意思,”李维笑了笑,打消了凯塔的顾虑,视线重新转向沃邦,“不要建桥,直接拼接桥板,让人扛着桥板下河……这个方案有可行性吗?能节约多少时间?”

“为了隐蔽起见,可以把下水的时间改到凌晨。”

此言一出,哨塔上登时变得针落可闻,随即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少君,”沃邦的脑门上渗出了一层又一层的冷汗,说话倒是不喘了,就是开始止不住地打颤了,“眼下这个季节,凌晨泡在河水里……寻常人等恐怕坚持不了这么久。”

沃邦的潜台词是、这帮下水的人不死也要落下终生残疾。

“这个你们不用担心,”李维大手一挥,“我们先下去吧。”

“通知黎塞留来见我。”


    (http://94xsds.com/book/161000-69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