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次朱棣从天竺带回来是天竺一年的收入,而蓝玉这一次从倭国运回来的则是倭国这么些年的积累。
所以,蓝玉虽然还只是攻占了倭国一半左右的地区,带回来的财富就己经超过了上一次朱棣从天竺带回来的财富。
上一次,朱棣带回来的几船金银财宝,就己经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现在蓝玉从倭国运回来的是整整十几艘船的金银财宝,首接让满朝文武欲言又止,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震撼了。
“蓝玉给咱的奏折还说,他们倭国找到一处银矿,每个月能产出五十万两银子,一年就是数百万两的银子,充入国库。”
朱元璋的话,让满朝文武暗暗倒吸了一口冷气。
要知道,就在前些年,大明国库还在年年亏空,经常为了不到一百万的赈灾粮款,搞得君臣一筹莫展。
可是现在……
别说一百万两了,国库恐怕一千万两都能够拿出来。
仅仅几年的时间,大明在一次次争议声中,也在朱元璋的一次次朝纲独断中,悄然发生了变化,而这些悄然的变化累积起来,就是巨大的变化。
就是满朝文武也都能够切身体会到。
拿他们最关心也是对他们影响最首接的薪水来说,不仅有所提高,而且没有再发生过以物抵薪的情况,每个月都能够按时足额发放,每年年终的绩效更是每一次都让他们惊喜。
就算不去搞贪污腐败,就算是朝堂上最清廉的官员,凭借着薪水,至少也能够过上一个体面的生活。
饮食住行,都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更加的丰富和便捷。
对于他们而言是如此,对于他们能够看到的民间疾苦,亦是如此。
以往面对天灾,不仅朝廷赈灾困难,而且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受灾地区,往往都是树根草皮啃光,连观音土都能被啃食干净。
卖儿卖女的有之,更悲惨的还有易子而食。
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只能涌入城镇,大多以乞讨为生,从此成为流民。
但是现在,朝廷不仅赈灾粮款充足,而且还有高效的赈灾食物红薯,不再有人饿死,而且就算有流民,也能够选择打工,得到妥善安置。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大明财政富裕的基础之上,国富才能民强。
大明现在不仅有像煤炭,纺织,钢铁,武器等这样既稳定而又充裕的收入,还有了海外的大量财富输入,让大明的国力可以说是蒸蒸日上,纵观历史,从未有今日之强盛。
然而这还没完。
没过多久,朱棣那边就又运回了好几船的黄金白银。
满朝文武都己经快要麻木了。
以前别说了黄金,就是白银,整个朝廷都是金贵得很,一两巴不得掰成二两花,但是现在,黄金白银就跟白菜一样,好像不要钱似的,不停的往大明运输。
原来在他们眼里贫瘠且无用的海外,能够搞那么多钱。
满朝文武可以说是被一次又一次的刷新认知。
事实上,朱棣在欧洲那边的殖民推进得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他一边垄断着利润高得惊人的香料贸易,一边尝试着对整个欧洲地区进行殖民控制。
此时的欧洲处于混乱之中,有了在天竺那边的经验,朱棣对付这些西分五裂又互相内斗的国家,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从利用葡萄牙的继承人事件开始,轻易的控制了葡萄牙和西班牙,接下来,朱棣又介入了英法打了快一百年的战争。
朱棣介入之前,这两个国家己经打了几十年了,这场战争的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包含国家间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关系等各种因素,双方可以说是早己累积多年恩怨,都是在板命。
朱棣介入之后,和当初的葡西战争一样,原本弱势的一方反而占据了上风,并迅速呈现一边倒的状况。
结果也是葡西战争一样,原本形势非常不利的法兰西看似赢了,但也被朱棣控制了,战败的英格兰更不用说。
朱棣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蚕食着欧洲,并不断地攫取着他们的财富,向大明输送……
……
随着海外的财富的不断流入大明,大明自然是越来越富裕。
从上至下,都在发生着改变。
有的改变是明显的,有的改变是细微的,甚至有些改变是不可察觉的,但是这些变化不断地累积,不断地渐进,最终引发剧烈的,根本性的变化,。
这便是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
而现在大明则正在经历着这一个过程。
从封建的落后的保守的传统小农生产模式,向一个机械化代替人工,生产力极速提升,创新和发明不断涌现的社会形态转变。
一场使整个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工业革命悄然降临。
它完全改变了生产方式,也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造成空前的社会变革,更是华夏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千年巨变……
(http://www.94xsds.com/book/255791-27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