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官渡之战(来自背后的刺刀)(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76章 官渡之战(来自背后的刺刀)(下)

 

话说孙权接手孙策的位置,成为新一代江东之主。

尽管有张昭、周瑜等一系列孙坚和孙策的老部将支持,孙权一定程度上坐稳了江东,但依旧有很多地方势力不服孙权的管制。

其中便有庐江太守李术。

孙权要立威,自然要用实力说话。

只要能顺利拿下李术,辖区内其他地方势力自然会知道他孙权的厉害,从而不敢随意造次。

但碍于李术所在的郡与曹操势力相临,孙权便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希望曹操在他攻打李术的期间不要出兵相救。

孙权信中说,严刺史曾经是你曹操的部下,他也是我孙权的举主(严象举孙权茂才),而李术凶恶,轻犯大汉制度,残害州长官,放肆无道,应该速速诛灭,以此惩戒丑恶之人。我孙权也早就看他不顺眼,打算讨伐他,进为国朝扫除鲸鲵,退为举主报塞怨之仇,此是天下公认的义理,也是我孙权夙夜所甘心之事。李术必定畏惧被诛,再次诡辩向你曹操求救。明公居处阿衡之任,为海内所望,希望你曹操告诫执事,切勿听信李术的话。

说白了就是他孙权要打李术了,你曹操得识相一点,不要出兵救援,否则别怪他孙权不客气。

叽里呱啦讲了一大堆,其实简单分析一下就知道,曹操此刻正在官渡与袁绍阵前对峙,自身都难保,哪里来的功夫管李术呢?

不过李术可不是这么想的。

他所在的庐江郡正好与此刻的曹操和孙权两方势力呈三角之势,如同春秋战国时期秦、赵、韩三国一样,韩国虽然弱小而独立,但秦国想要消灭韩国却需要考虑赵国的力量。

李术笃定曹操一定不会任由孙权行动。

结果出乎李术的意料,曹操对孙权的信使点了点头,一句话都没有说。

信使回到吴郡的第二天,孙权就发兵攻打庐江郡治所皖城。

很显然,曹操答应了孙权的请求。

至于是被迫答应还是主动答应,没有必要追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李术不是孙权大军的对手,被围城之后便急忙向曹操求救。

他不相信曹操会置之不理。

可惜不信归不信,曹操压根就没有理会李术的求援。

曹操当时的心情可谓烦透了。

前面袁绍不断地骚扰,后面李术这个墙头草却不停地来打扰他。

前一秒还因为这个李术杀了严象而让九江郡陷入混乱,也让他曹操与孙策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张,曹操还想了好久才派出刘馥前往九江治乱,后一秒李术居然能厚着脸皮跑到他曹操的跟前求援,讲述着唇亡齿寒这样烂大街的大道理。

曹操真想臭骂一句:“不看看当前形势?!”

很快,没有得到曹操援助的李术便陷入了困境。

皖城中的粮草也见了底,城中的士兵尚有一点点粮食果腹,但百姓却只能吃泥团度日。

又过了几日,皖城被孙权大军攻破,李术被斩首。

但之后孙权的决定令众人目瞪口呆,他下令对皖城进行屠城。

有两个重要节点,一是皖城此时此刻是扬州西面的重地,更是通往荆州的关键之地,未来孙权若是要图谋荆州,皖城就是很好的前线后方补给点,这一屠城,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缓过来,二是皖城是孙权大嫂和周都督夫人的故乡,孙权一点脸面都不给,势必影响内部团结,亦或是孙权在立威,这不得而知。

要知道,东汉末年有记录的屠城一共才十西起,曹操占了八起,东吴占了六起。

刘备确实是担得起仁义二字,一起都没有。

从此事可以看出,年纪十九岁的孙权,魄力之大,心狠手辣。

屠城之后,孙权将李术的三万部曲全部迁往其他地方,以免再次聚众作乱。

曹操也没有想到,李术败得如此之快。

若是李术能拖住孙权的脚步,曹操还能安心一点,不必担忧孙权接下来会给他的后背制造麻烦。

可李术一败,孙权就有可能跟孙策一样,发兵豫州。

好在江东还有很多事物需要孙权处理,比如孙氏家族中孙暠、孙辅等其他人的叛乱,会稽郡南面山越人的起义等等,因而没有功夫北上。

孙权平定江东叛乱之后,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至麾下,安定了地方大族及宾旅寄寓之士之心,稳定了江南局势。

至此,孙权彻底成为江东新主,开启了与曹操争夺天下了历史时期。

外部势力还有荆州刘表。

荆州之地虽然有张绣的南阳郡作为缓冲之地,但依旧是曹操心中不安因素。

好在曹操提前谋划,以皇帝命令下一道诏书,把零陵、桂阳二郡让给张津,算是给刘表的后方造成了一系列的矛盾,让刘表没有能力偷袭自己的后方,也算是暂时稳定了局势。

再看内部势力变化,豫州的叛乱。

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时间一长,众多内部原先的墙头草开始摇摆。

最先起兵反叛的便是汝南郡的黄巾军首领刘辟等人。

袁绍得知情况,急忙派出刘备前往汝南,想要进一步扩大判断,使得曹操首尾不能顾。

刘辟与刘备二人一拍即合,领着人马西处骚扰汝南郡各县城。

曹操颇为头痛,但一时间却无法分兵镇压。

更麻烦的是,关羽不知道从哪里得知刘备的踪迹,首接放弃了曹操给他的高官厚禄,连曹操赠送的锦袍都没有带走,仅仅一人一马,便护送着刘备的夫人跑到汝南郡来与刘备会合。

曹操只能干瞪眼,怎么劝也劝不住。

最后只能送个顺水人情,任凭关羽去投奔刘备。

此时的曹操心中一万匹草泥马奔过,懊悔那些真金白银和真情付出打了水漂,更懊悔当初为何没有一刀解决了刘备。

如今己无办法,只能一人在孤独的夕阳中凌乱。

刘备大喜,本来只是来汝南郡制造一些麻烦的,结果居然重新获得了关羽这员大将。

很快,汝南各郡县纷纷响应,除了阳安都尉李通外,其他县城势力彻底脱离曹操。

造成这个局面,一方面是曹操兵力不足,无法全面布局,被袁绍压着打,这让很多原来左右摇摆的地方势力倒向了袁绍,另一方面是曹操与袁绍的战事吃紧,需要大量粮食等补给,不得不从后方源源不断的补充,压得地方有些喘不过气。

汝南的叛乱,如同一枚刺,深深扎在曹操的手掌心中。

就看曹操如何应对。


    (http://94xsds.com/book/298435-17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