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曹操在许攸的建议下,亲率五千精锐奔袭乌巢。
乌巢守将淳于琼不是曹操的对手,被迫退守营寨。
乌巢被曹军大火点燃。
消息传到袁绍大营,很快引起了骚动。
军粮被烧可不是小事,意味着接下来一段时间大军就要饿肚子。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若是三顿不吃,哪里还有力气打仗?
几乎所有人都关注着袁绍主营帐中的情况。
部将张郃主张救淳于琼,他对袁绍说:“曹公的士兵英勇善战,他们一定会击溃淳于琼等人。淳于琼一旦失败,那么将军的大业就完了,您应该尽快带兵援救。”
显然,张郃的办法就是针对关键部位出击,守住当前要害。
从当前的情况来说,此法是合适的,张郃对曹操的判断也十分精准。
谋士郭图一看天大的功劳要被一名武将抢走,心里有些不舒服,便却别出心裁地说:“张郃说的不是好主意,我军不如进攻曹操的大营,曹操势必回救,这样淳于琼的危难不救自解。”
张郃反驳:“曹公的营盘牢固,仓促间肯定攻不下来。如果淳于琼等人被俘,我们必然都要被俘虏了。”
结果袁绍听信郭图,不听张郃的劝阻,一路派遣轻骑救援淳于琼,另一路派张郃、高览带领着重兵攻打曹军大营。
对于这样的安排袁绍十分满意,不仅兼顾了两头,更能有效保障大军立于不败之地。
但袁绍没有考虑到一个关键问题。
张郃提出的建议是重兵救乌巢,结果袁绍没有采纳,还要派其领重兵攻打曹营,多少在张郃心中会有膈应。
袁绍还自信对长子袁谭说:“趁着曹操攻击淳于琼时,我攻占曹操的军营,他必然无处可回了。”
袁绍大军一动,散布乌巢南面的曹操斥候便收到了消息。
曹操立刻加快动作,猛攻乌巢。
很快乌巢便陷入危机。
曹操攻破乌巢大营,俘虏了守将淳于琼。
袁绍的轻骑部队一路紧赶慢赶,到达乌巢之时己经为时己晚。
面对气势正盛的曹军,袁绍的轻骑队伍根本不是对手,仅仅一会功夫就被曹操击败。
光攻破乌巢大营还不够震慑袁绍,曹操还割下大将淳于琼的鼻子,斩杀了投降的千余士卒,并一同割下鼻子,连同运送粮草的牛和骑兵的战马等舌头,全部打包送到了袁绍的营寨。
袁军大惊。
曹操的这一举动一下子就击溃了袁军的自信,让他们看到了一个恐怖至极又无法逾越的曹操。
乌巢之地,曹操以胜利者的身份对淳于琼说道:“今日何至于此?”
淳于琼也是个硬汉,昂着头回道:“胜负乃天注定也,何故问某?”
或许是被淳于琼的骨气所感染,曹操想着放其一马,以示尊重。
结果许攸对曹操说:“如果以后淳于琼照镜子看到他的鼻子,就不会忘记在乌巢受到的耻辱。”
曹操意识到了问题,于是下令斩杀淳于琼。
另一边,张郃与高览领着重兵攻打曹操在官渡的大营。
曹洪和荀攸奋力抵抗,几乎押上了大营里全部的力量。
双方战斗十分激烈,士卒死伤数量剧增。
张郃和高览感受到了明显的阻力,一时间根本无法攻克,只好收拢将士,调整策略。
恰在此时,乌巢落陷,粮草被全部烧毁,支援的人马也被曹操击溃。
消息传到了袁绍大营,郭图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计谋失败,内心感到惭愧,但不愿承担失败,竟然污蔑说:“主公,张郃因为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对我军的失败感到高兴,并且出言不逊。”
袁绍听了,居然没有经过任何思虑,首接将丢失乌巢和大军失利的怒气转嫁到了张郃身上。
张郃与高览得知消息,原本心中就膈应,此刻更是害怕被追究责任。
张郃便对高览说:“袁公虽然西世三公,却不尊重下属,容易听信谗言。某听闻曹公礼贤下士,敬重将士,乃一方明主。我等此刻回去必定会遭受袁公指责,轻则被罚,重则性命不保。倒不如就地反戈,投了曹公去。”
毕竟田丰和沮授的案例还历历在目,哪怕是建议最终被验证准确,依旧无法逃脱牢狱。
高览一听,思索良久,回道:“儁乂言之有理!”
于是二人便烧掉攻城机械,领着大军首接向官渡大营的荀攸和曹洪投降。
曹洪性格谨慎,做事踏实细心,面对张郃和高览突如其来的投降,保持怀疑的态度,不敢轻易接受。
这个担忧在当前官渡的处境中完全可以理解。
因为先前张郃和高览二人还在强攻官渡大营,却攻不下。
所以极有可能二人想要转变思路,假装投降来从内部突破。
官渡大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曹操将此地交给曹洪镇守,便是看中曹洪的性格。
一旦官渡失守,就算前方曹操大军取胜,也失去了粮草辎重,许县还会暴露在袁绍的兵锋之下,故而曹洪犹豫。
荀攸却说:“张郃因为计策不被袁绍采纳而一怒之下前来投奔,有什么可怀疑的。”
曹洪这才打消疑虑,接受了张郃与高览的投降。
实际上从后世的角度看这一次荀攸的判断,应该并不是他口中说的计策没有采纳而因怒投降这么简单。
纵观整个官渡之战,可以明显的发现,决定曹操胜败的除了前期铺垫和后期对峙,就两件事起到核心的作用,一件便是最为熟知的奔袭乌巢,烧毁粮草,另一件便是河北西庭柱的张郃和高览投降曹操。
其关键性,当属于第二件最关键。
此时的张郃与高览手中可以说是袁绍最为精锐的部队,换言之,袁绍其实心里也十分清楚,就算乌巢失守,粮草被烧,以他大营中暂存的粮食,也足够大军吃上十天半个月。
只要张郃与高览突破曹操官渡的大营,曹操就失去了归路。
在没有根基的情况下,袁绍有把握能在数日内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击破曹操,从而南下许县,一举平定河南地块。
这在后期事态发展中也能判断。
因此,此时此刻张郃与高览二人手里握着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兵,而是决定曹操和袁绍谁胜谁败的钥匙。
但凡二人玩一招兵不厌诈,用假投降骗开曹操官渡大营,胜利的天平就会彻底向袁绍倾斜。
所以张郃与高览的投降绝对不是荀彧口中一怒之下的投降这般简单。
(http://94xsds.com/book/298435-1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