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了二十分钟后,我感觉到了窒息,我清楚这是地下空气不流通所导致的缺氧。
“大家带上氧气瓶吧。”三爷的声音从前方传来,其实也不用他提醒,很多人已经熟练的从背包里拿出了先前准备的小型氧气瓶。
原来这个东西是在这里准备的,先前从别院出发的时候赢昊给了我一个小包背在背上,其中就有一个小型的氧气瓶,我学着众人的样子将氧气面罩带上,顿时整个人舒服了很多。
又走过一小段后,前面的视野突然开阔了不少,隐隐听到有水流声,只是漆黑一片,就算拿LED去照明也看不到是哪里的水。
我注意到这片区域与刚刚所走的区域不同,这里是一片天然的溶洞,众人显然见怪不怪了,没有任何驻足停留,跟着前面人的脚步看到了赢昊的身影,之前下来的时候他是走在最前面的,伴在龙爷左右,这时候停下来,显然是在等我。
“前面的路有点难走,我在你身边。”赢昊的声音不大,可在这狭窄的溶洞内只能听到微微的水流声,因此他的这番话虽然声音不大但却已经被前前后后三十多人都听了个清楚,顿时引起他们的哄笑。我也因此闹了个红脸。
最近被这些人给揶揄惯了,脸皮厚了不少,我虽然脸红,但也不恼,只是淡淡的嗯了一声算是回应。
事实证明赢昊不会空穴来风,这段路确实难走了不少,由于是天然形成的溶洞,洞内洞口颇多,错综复杂大小不一,有些地方要用极其别扭的姿势才能通过,而有些地方则需要互相帮助,由后面的人将前面的人推上去,再由前面的人将后面的人拉上来,如果不是极为熟悉,别人闯进来一定会迷失在这天然的溶洞里。
跌跌撞撞的走了近四十分钟后,我们走入了一个人工的洞穴里,这个洞跟前面走过的泥洞很相似,明显是采用相同方式进行挖掘的。
又行了近二十分钟后,我见众人都开始摘了氧气瓶,于是我也摘掉,果然这里的氧气已经充盈了不少,虽然还有窒息感,但已然能够接受。
此时的行进是由下往上的,这代表距离出口已经不远了,五分钟后我看到前面有了微弱的光亮。
跟随众人出了洞口,我发现周围仍然有些黑,但是比起洞内那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况要好上太多了,周围天然的木质结构立刻让我意识到我此时在一个偌大的树洞里,通过透进来的光我能看出外面长着非常茂密的植被。
当最后一人出来后,三爷将一捆植被遮住了洞口,从外面看毫不起眼,没人会想到这个下面有地道。
离开树洞后,我回头看才知道这个大树到底有多大!
参天大树,原来不仅仅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是真实存在的。
关键是这样的参天大树还不只一棵,而是密密麻麻,在我视线所能及的范围内全都是,就算是不懂树龄的我也不会怀疑这些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树。
高耸入云的树木将天空遮蔽,只有些许微弱的阳光能照射下来形成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光点。
茂密的植被同样十分挺拔,就生长在这些树木的周围,到处都是,这表明这里并不缺水。
到处都是朦胧的绿色在景色宜人的同时也暗藏危险,因为遮挡太多,人们的可视范围大大缩小,身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很难辨别方向,毫无疑问这里是一处原始森林。
前世这样的场景我也就在动物世界里看到过,我清楚这里可不是什么景区,这是一处无人之地,我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我已经看到了不远处树上挂着的一条试图避开我们的蛇,那蛇三角头,且颜色鲜艳,我虽不认识,却也知道是一条罕见的毒蛇。
“这是....哪?”我开口,没掩饰声音里的吃惊与震撼。
“听说过野人山吗?”赢昊握了握我的手,以示安抚,之前在溶洞的时候因为要互相帮忙,不自觉就和他拉上了手,此时我也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并且赢昊这一握也让我的心安定了不少,开始思考他话里的内容。
野人山?
我瞬间就把以前看过的地理、历史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得到答案的时候我吃惊不已。
“你说的不会是当年抗战时期,杜聿明将军败走野人山的那个野人山吧?”
赢昊或许是觉得我这副吃惊的样子十分有趣,不禁莞尔,然后一脸揶揄的点了点头。我没在意他脸上的表情,而是陷入了更大的震惊。
野人山,顾名思义,山中有野人,由此而成名。
据相关史料记载,1942年初,日军入侵面国,企图切断滇面公路这条国际援助华夏的重要通路。当时国民政府派十万兵力入面国协助英军作战。在撤退过程中,由于回国路线被日军切断,部分远征军不得不选择穿越野人山。
野人山位于华夏、印国、面国交界处,环境恶劣,瘴疠蔓延,蚂蟥、毒蛇、猛兽众多,给远征军带来了巨大的伤亡。
有一说法当时杜聿明将军败走后曾带领两万人进入野人山,最终出来的仅仅只有两千人,十人存一,另据盟军公布的数字记载远征军保守估计有4万人在穿越野人山时失去生命,时至今日真实的历史已无法考究,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野人山并不是人来的地方!
想到此我不禁佩服起了龙爷、三爷他们当初那九人,这胆子哪里是一点点的大,那是胆大包天哪!
杜聿明将军的回忆录中曾描述:“自1942年6月1日以后至7月中,面国雨水特大,整天倾盆大雨。原来旱季作为交通道路的河沟小渠,此时皆洪水汹涌,既不能徒涉,也无法架桥摆渡。我工兵扎制的无数木筏皆被洪水冲走,有的连人也冲没了。
加以原始森林内潮湿特甚,蚂蝗、蚊虫以及千奇百怪的小巴虫到处皆是。蚂蝗叮咬,破伤风病随之而来,疟疾、回归热及其他传染病也大为流行。一个发高热的人一旦昏迷不醒,加上蚂蝗吸血,蚂蚁侵蚀,大雨冲洗,数小时内就变为白骨。”
(http://www.94xsds.com/book/315010-7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