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曹操攻城的最后十日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00章 曹操攻城的最后十日

 

此时此刻,成都城正经历一场大战。

曹操等不及了,面对着北方未知的恐惧,他忧心忡忡。

十日之内,再攻不下成都,他就必须得撤兵,回长安了。

这是他和荀攸的约定。

也是他和自己的约定!

不是他不想要益州这块地,而是没办法。

他知道刘备要打来了。

也不是说曹操不敢在此地和刘备拉开阵势再打一仗。

而是曹操心中清楚,此时内忧外患,腹背临敌,一旦久陷益州战局,恐怕北方那边就要出乱子了。

这是他经过多方面权衡,做出的理智选择。

当然,就算退兵,亦非将整个益州都给刘备。

他会让麾下名将占据广汉、绵竹、巴西等军事重郡,然后亲率大军长安,再徐图两川之地。

这就相当于占据了半个益州。

然后全力防守,只要不被刘备夺回,他依然持有大战的主动权。

于是,这最后十日。

曹操大军对成都城展开了猛攻。

前三日,曹操屠江原,获人尸以投城池,夺粮草以资军用,掠钱财以赏军卒。

曹操不想这么做,但没办法。

他不想退兵。

一旦退兵,就意味着让之前所取得的巨大战果大打折扣。

最好的结果是首接夺下成都。

而后据险而守。

将刘备的势力彻底逼出益州之境。

为此,他不惜和江原百姓撕破脸。

用他们的命,换取军队的士气和破城的先机。

那么,曹操难道不会担心他这么做会被益州之民所恨?

对此,曹操心有权衡。

一开始,肯定会被益州百姓所记恨,认为我曹孟德相较刘玄德是个大魔头。

但一旦攻破成都。

必大肆封赏益州籍将官。

然后抚恤成都周边郡镇。

譬如:

八人相交成友,一人因故乃为我所害。

起初七人或怨我畏我恨我,然待我得势,将那人之资厚赐余下七人,再使七人爵禄高升。

然后告诉他们:违抗我的人,我必诛之;

然而你们是从命者,我善待之唯恐不周,岂会加害?

他们还会恨我?

谢谢我还来不及。

曹操精通权术,亦洞察人心。

故而屠城无数,亦有大把的人追随。

人心有时就是这样。

一旦成事,很多错误就会被改写。

很多人认为这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也有的人说,这是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无奈之举。

还有人会说,曹公性情中人,有王霸之志,自不会被所谓的仁义道德束缚手脚。

更有人说,这才是一个成功者该具备的品质。

纵有千夫指摘于前,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曹操深谙此道。

故而,此时之成都正遭骇人之攻伐。

这一战,曹操是不惜代价的。

但见曹军旗帜蔽野,戈矛如林,于城外列阵鼓噪,声震屋瓦。

曹操金盔红袍,立于战车之上。

他亲执金鼓,怒目叱喝,喝令士卒以冲车撞门,以火箭焚堞,势若雷霆。

更驱老弱百姓为前驱,践踏拒马、填塞壕堑,哀嚎之声彻于西野。

城中周不疑面色凝重,率疲卒往来巡守,箭矢告罄则以石礌拒敌,城墙数处崩塌,犹率死士负土急筑。

不仅刘循上了战场。

就连成都府堂的谋士们,也都上了战场。

他们顾不得烂尸的腐臭,带着军卒一起向城下投石掷矢。

然曹军攻势如潮,昼夜不息,每至黄昏,残阳浸染血水,城上城下尸骸枕藉,守军渐露不支之态。

周不疑精通守城之道。

然而有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城中的箭矢用光了,只能用石头和滚木砸。

石头用光了,只能拆成都府的砖瓦。

拆完了成都府,拆民房。

民房也拆光了,只能把准备抵御曹军的附城拆掉,用附城砖瓦去砸攀墙的军卒。

用这般绝望的方法,却又击退了曹操的五次进攻。

周不疑心生无奈。

他不解,己既深谙诸多守城之法,何以仍难与曹操相抗?

但他却忽略了一点。

以曹操兵力,对成都的攻势和决心。

以及刘璋治理成都时,成都远逊于长安的城防。

换做他人,城池早为曹操所据多时了。

他却能把城守到了现在。

这期间,他让曹操失眠了十六次,头痛了七次,破口大骂了二十五次。

无所不用其极却仍未能踏入成都一步。

这己是巨大的成功了。

此时成都城门铁叶迸飞,在冲车撞击下破败不堪,靠着人力堪堪相抵。

城墙千疮百孔,箭矢如林,投石机轰出的孔洞里,匆忙堆砌的木石摇摇欲坠。

干涸的护城河填满残尸与破碎拒马。

硝烟混着腐臭弥漫,暗红血迹顺着城砖蜿蜒,成了蚊蝇欢舞的天堂。

很多军卒都感染了疫病。

没了草药,只能靠残躯硬顶。

此时的月光下,曹军还在集结着部队,准备黎明到来之时再来一次猛攻。

吴懿满脸血污,手中令旗破如败絮,他望着城外集结的敌兵,哑声道:“公子,民房几己拆尽,城中老幼俱枕星而眠。”

刘循蹭了蹭嘴角的脏污,不知如何回应,喘着粗气看向周不疑:“先生……”

周不疑喉结微动,沉声而言:“守城之械己尽。然吾辈尚有刀兵甲胄,可居高临下,与敌短兵相搏。”

正此时,费祎慌忙来报:“少主,周先生,不好了。”

“何事?”

“书佐彭羕率两伍之军趁夜投曹了。”

“什么?”刘循骤惊。

看来重压之下,终于有人撑不住了。

周不疑却并不慌乱:“他们从哪个门出去的?”

“西南门!”

“何时之事?”

“一炷香前!”

周不疑心中有了数,他看向吴班:“吴将军,速着精锐死士携军抵住西南门,阻其进入。”

吴班一抱拳:“喏!”

遂领命准备。

“周先生,怎么办?”

周不疑长叹一声,又看向吴懿:“他既投曹,必携功而去,既从西南门出,此城门销锁必断。

曹军主力必由此入,吴班之伍只能暂阻,不能相敌!吴将军,可速调诸营兵马往西南门集结,与敌作短兵肉搏之备!”

而后又看向刘循与费祎。

“此城旦夕之时,为安百姓之心,我等当俱去西南门驻守。与军民同战。”

刘循与费祎相顾颔首,眸中皆凝沉毅之色。

此时此刻,曹操大军果然攻破了西南门,两军于西南门之处展开短兵相接。

曹军的战力胜过蜀军,但蜀军亦死战不退,以血肉之躯筑成壁垒。

刘循等皆上阵杀敌,乃与军民同战。

周不疑也拔出了宝剑。

而就在这时,朝阳升起的方向,一支飘扬着“刘”字大旗的队伍出现在了成都的东北方。


    (http://www.94xsds.com/book/384065-4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