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叔们相互拆台,元恪很欣慰。
元恪最怕几个叔叔抱成一团对付自己,那样自己很难与之抗衡。如今,元勰恬淡、元禧跋扈、元详短浅,正是夺回权力的最好机会。
元恪摩拳擦掌,不再隐忍。
等到例行的春季祭祖大典时,各位王公们全都汇齐到宗庙的东坊斋戒。
元恪等待的机会来了,他在夜里指派于忠去请闲赋于烈出山。第二天天刚亮,元恪命令于烈率领六十多人护卫,传圣旨召见元禧、元勰、元详三人,把他们护送到自己的住所。
当着三人的面,元恪高度评价了叔父们过往工作成绩,充分肯定了叔父们的历史贡献,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身体状态表示自信,正式宣布自己即将亲政,请三位叔父退出执政。
元勰本就无心朝政,听完自然欣喜感谢,高高兴兴的以王爷身份回府静养,元禧位进太保,元详担任大将军,几人都被剥夺了实权。
元恪让于烈担任领军,又加封他为车骑大将军,让他参与国家军政大事。
尚书张彝和邢峦都是政治嗅觉异常敏锐的人,知道了元恪对三位叔父的安置,总觉得十分不正常,担心会有祸事降临,逃出了洛阳城,结果被御史中尉弹劾,元恪发出诏书,把两人狠狠地骂了一顿。
收回了权力,元恪很高兴,他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帝。
但时间一长,元恪发现当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太不容易了,累心累脑又累身体。
每天处理不完的奏章,没完没了的口水仗,三更未眠,五更又起,睡的比狗晚,起的比鸡早。加上自身历练太少,理政能力尚无法和父亲元宏相提并论,很多政务处理并不稳妥,一呼百应背后的心酸只有自己知道。元恪终于明白为什么元勰这么强的能力却能如此洒脱,宁做个逍遥王爷而不愿意参与国政。
没办法,好不容易拿回的权力元恪更不可能轻易放手,就这样痛并快乐着。
当然也不是没办法,元恪大力提拔自己的心腹,这些人只要听话就行,繁杂琐碎的事务全部委托给这些人打理。
茹皓、王仲兴、赵邕以及外戚高肇等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专权,而王公大臣觐见元恪当面陈述时政利弊的机会越来越少,北魏朝政在不知不觉中悄悄转向下坡路。
这样的下坡路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察觉出恶果,最起码一开始还算正常,只是专权小人的日子越过越好,阿谀谄媚的人越来越多。
闲赋在家的几位皇叔过着闭门养老的生活,如果这样一首继续过下去,顶多做个闲散王爷,优哉游哉地过完一生。但很多故事往往就发生在信息的不对称,慢慢从故事演变成事故。
刘小苟和元禧私交一首不错,两人经常在一起寻欢作乐,也不知道刘小苟从哪个渠道得到了一个消息,告诉元禧说皇上身边的人一首在撺掇皇帝杀掉他。
以前僭越的劣迹让元禧十分害怕,他也不敢去找元恪核实,为了活下去这个最朴素的想法,他打算采取最极端的方式——谋反。
这天元恪去北邙山打猎,得到消息的元禧决心与同党们发起兵变,于是召集李伯尚、杨集始、杨灵、乞伏马居这些人经常聚在一起商量谋反。但是,对于怎么动手,什么时候动手几个人的意见始终不统一,元禧也拿不定主意,这个事从早晨议到中午,从中午议到下午,犹豫不决,眼看今天也不会有结果,于是几个人相互约定要保密就散了。
谋反这种事,不是小孩子过家家,今天都商量不出来明天可以继续聊,多拖延一天就可能出现泄密。况且口头约定的东西,靠谱不靠谱,主要看人,或者是至亲相互休戚与共,比如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父子的合谋,或者是利益相关方,其他人根本不能信。
果然,杨集始出来后,琢磨了一下觉得很不对劲,看着元禧刚才畏首畏尾的样子,也知道他也成不了事。
谋反就是要孤注一掷,成则可以化国为家,败则牵连全族。跟着元禧这种人,下场一定是会粉身碎骨的。想到这些,杨集始出了一身冷汗,与其陪着死,倒不如让元禧先去死,打定主意的他立即骑马到北邙山找元恪告密去了。
正在北邙山打猎的元恪并无防范,偏偏担任贴身随侍的苻承祖和薛魏孙都是参与元禧谋反的人。这天,元恪在佛塔底下的阴凉处小憩,身边并无其他的卫士,薛魏孙见机会难得,打算借机杀死元恪,苻承祖神神叨叨地对他说:“你杀了皇帝,不怕身体长癞疮吗?”于是,薛魏孙听完就不敢下手。
机会一纵即逝,薛魏孙的犹豫,把自己和元禧置于了万劫不复的境地。
不一会儿,元恪睡醒了,杨集始也赶到了,向他奏报了元禧的阴谋。
元恪带出来的人正在西处追逐猎物,身边只有少数几个卫士,仓促之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于忠挺身而出,对元恪说:“我父亲于烈留守在京城,为了应付突然事变必有所防备。”元恪派遣于忠飞马去京城探查情况,于烈早有预案,立刻分布兵力严加守备,做好了应急措施。于烈让于忠回去告诉元恪,元禧的行为完全不足为虑,可以收拾车驾慢慢返宫,以安定人心。元恪得到消息后喜悦万分,拍着于忠的后背赞赏不己。
等元恪回到洛阳宫中,于烈派叔孙侯率领三百羽林兵去抓捕元禧。此时元禧还不知道谋反的事情己经败露,和平时一样同姬妾以及身边的人在自己的豪宅中嬉戏。有人劝元禧说:“殿下召集众人图谋大事,事情己经挑明了,但是却中途而止,恐怕会有所泄露,如今不能如此宽心自在啊。”元禧不以为然。
元禧派刘小苟去见元恪,刘小苟刚到了北邙山,迎面正遇上了来抓元禧的士卒,刘小苟灵机一动,假说自己要去揭发元禧谋反之事,士卒们才未杀他,由刘小苟带着士兵去抓元禧。
元禧知道消息后仓皇南逃,身边只有几个仆人和龙武,逃跑途中的元禧倍感忧虑,为了解闷,让龙武出个谜语,大家边跑边猜。龙武想了想说:“睡着同眠,起则同起,贪如豺狼,赃不入己。” 这条谜语很像元禧的处境,元禧有所感触,解谜是眼睛,龙武说是筷子。不管是眼睛还是筷子,只要元禧选择了谋反这条路,不成功就是这样结果。不久元禧一行人就被抓住,随后元禧被赐死在家中,元禧的同谋包括怕长癞疮的薛魏孙和猪队友苻承祖等十多人全部被诛杀。
临刑前,元禧向几个妹妹交代后事,啰嗦半天分配自己的财产和心爱的姬妾。妹妹们流泪痛骂元禧因为贪权恋美色,才引来这样的杀身之祸,事到如今不知悔恨居然还在惦记着这些事。元禧死后,家产和姬妾都被元恪赏赐给高肇和朝廷内外百官,甚至连不入品的候补官员也得到了一些赏赐,而元禧幸存的儿子们个个缺衣少食,只能靠彭城王元勰时常接济度日。
元禧谋逆对元恪的刺激也很大,他当初根本没有杀元禧的想法,却引起自己亲叔叔的谋逆。他也清楚记得,自己的父亲曾经在宴会上当着自己的面,对这些叔叔们说:“我的后代如果能力不行,你们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可取而代之。”这句话让元恪十分警惕。
元禧谋逆案发后,本来就心存芥蒂的元恪对自己的叔叔们更加疏远和猜忌,进而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宗室杀戮。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10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