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冤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冤案

 

元恪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终于放下心来,自己父亲说的“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取而代之”的威胁终于全部清除干净了。

猛然,一个人的影子出现在元恪的脑海中,这个人的潜在威胁可能比其他人都大。

他太完美了,威望无人能比。他虽然身居家中不问世事,却众望所归,是最有可能发生取而代之的人。

六叔元勰,成了元恪新的心结。

元勰和自己的哥哥元禧,弟弟元祥完全不一样。

他性情恬淡素朴,不乐于追逐权势和利益,甘愿放弃唾手可得的政治利益;他一表人才,风度翩翩,端庄肃穆,接人待物无不合度,走到哪里都谈笑风生,和他接触的人都乐而忘疲;他学识渊博爱好文雅,处理公务之余,还能手不释卷孜孜以求索;他小心谨慎,从来没有过失之处,即使闲居独处,也从不懒散;他爱惜敬重儒雅之士,对他们倾心礼待,人人愿意为他效力;他做事清廉公正,府上从来没有为私事而托情的来访者。

在元宏患病期间,元勰长期守候在身边,侍奉元宏看病吃药,衣不解带,昼夜不离,以致于蓬首垢面,所有给元宏的饮食,他一定先尝后才进上。元宏因为病体缠身脾气急躁,在身旁侍奉的人但凡有点过失,气恼之下的他下令把人囚禁起来要严厉惩处。元勰在元宏情绪好的时候乘机开导规劝,元宏也不是嗜杀之人,过了不久这些人也就被放了。元勰的小心周全,救下了很多人的命,每个人都对元勰感恩戴德。

对于元恪来说,身边有这么一个完美高尚、极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人,实在太有威胁了,虽然这种威胁只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

元恪对元勰不放心,而高肇对他更是恨之入骨。

和元勰相对比,高肇就如同皓月旁边的暗星,凸显出自己的成色不足,高肇嫉妒得起杀心。加上元恪当初要册立舅舅高偃的女儿做皇后时,元勰再三劝谏阻止,高肇由此更加怨恨元勰,多次在元恪面前进谗诋毁。元恪将信将疑,并未采取措施。

不久正赶上元恪的弟弟元愉反叛,还胁迫元勰的舅舅参与,高肇终于抓到了把柄。

为了这次能一击制胜,高肇勾结元勰手下的魏偃、高祖珍一起编造理由构陷元勰。

看着眼下闹得正欢的叛乱,看着信誓旦旦的高肇,看着不断煽风点火的魏偃、高祖珍,内心本来就对元勰不放心的元恪,也终于下了狠心。

元恪不傻,他从心里知道元勰不可能谋反,当初父亲元宏在军中病逝,他手握兵权遗诏时不反,如今深居简出的他更不会反。

但一个极具人格魅力的人,永远不能让皇帝放心。

元勰无罪,但他活着就有罪。

北魏一朝最大的冤案由此开启。

元恪召元勰、元雍、元嘉、元怿、元怀等亲王以及高肇进宫赴宴。元勰的妃子李氏怀孕待产,他再三推辞不想去赴宴,但使者毫不通融,相继来催,元勰万不得己,只好与李氏辞别,出门登车而去,走向鬼门关。进入皇宫东掖门,拉车的牛不管怎么鞭打也不肯再向前,宫中的使者一轮轮的过来催逼,责备元勰迟到了,最后只好由人把车拉进宫中。

宴会在宫中举行,到了夜间全都喝醉了,元恪让他们全部留宿在宫中休息。不一会儿,元珍带人端着一杯毒酒杀气腾腾来见元勰。

元勰据理而争:“我没有罪,为什么杀我?我要面见皇上。”

“皇上是不会见你的!”

“皇上圣明,一定不会无缘无故杀我,我要和诬告我的人当面对质。”

元珍示意士卒,士卒拔出佩刀用刀环击打元勰的脸,元勰痛苦的大声呼喊道:“真是天大的冤枉啊,我如此忠心,今天反而被杀!” 士卒们也不答话继续击打,元勰万念俱灰,流泪喝下毒酒,时年36岁。

天亮之后,元勰的尸体被褥子裹着送回府邸,对外声称是因酒醉而死。李妃放声大哭,高声喊道:“高肇冤枉杀人,伤天害理,老天有灵,你不得好死。”

元恪下令在东堂为元勰举哀,也许是心中有愧,元恪给元勰举行了极为隆重的丧礼,赠送钱八十万、布两千匹、蜡五百斤,又令专管礼仪的部门大鸿胪全程督办丧礼,以求内心的一点点安慰。

朝廷之内的大小官员,无不丧气叹息,百姓们都流着眼泪说:“高肇这个混蛋杀害了我们贤德的王爷”。

元恪和高肇,如同之后的赵构和秦桧,为了一己之私,不惜亲手毁掉国家忠正良才,让国士胆寒,也亲手摧毁了国家的信仰基石。在这个环境下,谁还敢秉正首言,谁还敢为国舍身。国亡家灭的种子就此种下。

元勰死于元恪继皇帝位后的第9年,这个时间点近乎是个分水岭,前期元恪还颇有作为,平定内患,阻止保守派迁都回平城的计划,对南梁政权的征战屡次获胜,国家防线向南推进到淮河一线。而在这之后,他几乎再也没做什么标榜史籍的事情,整个人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沦下去。更可悲的是,他身后的帝国也如同染病一样,经历之前七位皇帝的励精图治,在元恪手里达到顶峰后,以令人瞠目的速度衰落。元恪死后仅仅15年就几乎崩盘,尽管之后继任的皇帝和一众大臣的全力补救,但大厦将倾之时己经不是靠几人之力可以阻止得了的。

从这点说,元恪真是这个国家的罪人。

再说高肇,算尽心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也失去了一切,在元恪病死后,很快遭到清算。

元勰虽死,但他的儿子却在二十年后神奇般的成了皇帝,此时的魏政权早己风雨飘摇,权臣当道,他的儿子苦苦支撑了3年后被杀。3年中他留下了很多让后人传颂的经典,他英勇无畏,在不可能赢的局面下依旧拼死一搏,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亲手手刃权臣的皇帝。他如同当年的曹髦那样,一身傲骨首面逆境,宁死于社稷,不苟活于权臣。他生前,一批正首良才生死相随不离不弃。他死时,朝臣和国内百姓为之哀痛流泪,他的敌人也不敢对他的名声有任何轻慢抹黑之举。他死后几年,枭雄高欢打出为他报仇的旗号,天下一呼百应,剿灭凶手家族。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