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拓跋珪没有过着坐井观天穷奢极欲的生活,而是沉下心,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逐步消化新地盘。
这个必将是个生机勃勃的新兴国家,这已是那个时代所有人的共识。
那个曾经呼风唤雨的老大,却日暮西山无可奈何。
随着河北的丢失,后燕已经被物理分割成两个互不连接的板块,河北北部和辽宁的慕容宝,黄河以南的慕容德。
在滑台的慕容德,有能力、有资历、有兵力,具备一切条件,他打算关上门自已过日子了。
自已做老板肯定比给人打工更令人神往。
慕容德先自称燕王,后又称帝,分置百官,在山东形成了一个小政权,被称之为南燕。这个小政权存在了十二年,最后被东晋战神刘裕所灭,南燕的慕容家族被族灭。
所有跟着慕容德的人都获得了封赏,当然也包括慕容麟。
慕容德还是挺厚道的,任命慕容麟做了三公之一的司空,也是位极人臣。
慕容麟并不甘心为臣,还要争取更大的进步。
毕竟是当皇帝的人,如今做司空,太掉价了,他要重温当皇帝的美梦。
当叔叔的慕容德察觉后,毫不手软直接杀了他。折腾了一辈子的慕容麟,终于彻底消停了。他为了自已出卖父亲,出卖长兄,谋权三哥,最后又针对亲叔叔,折腾到死也没得到他想要的地位。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慕容德正抖擞精神忙活着巩固政权的那点事,一天,突然来了一个人,带来一个让他无比震惊的消息,慕容宝来了,就在黄河对岸等他。
来的人叫赵思,是个宦官,他的官职是黄门令,是慕容宝的贴身近侍。
几天前刚杀了个慕容麟,如今又来一个慕容宝,慕容麟说杀就杀,慕容宝可不能杀,那可是正牌的皇帝。
怎么处理这事,让慕容德很是为难。
开门迎接?当然不行,自已忙活这么长时间,哪能拱手相让,自已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闭门不纳?也不行,对岸这个才是名正言顺的正牌皇帝,天下人的嘴可没法堵住。
慕容德心里大骂慕容宝,老老实实待在北方就行了,没事跑这来干什么。
慕容宝也很无奈,他是没办法了,不然好好的跑这来干什么。
从逃离中山那一天,他就一直颠沛流离,兄弟死散,其中辛酸苦辣只有自已知道。
慕容宝从中山出来,跑到蓟州城(天津蓟县)后暂停休整。到了这也不得不休整了,他身边的宫廷侍从,或者死,或者掉队,身边已经没剩几个人了,连端茶送饭的人都凑不够,要不是还有忠心耿耿的慕容隆和几百名骑兵担任警卫,路上几个土匪强盗就能把慕容宝送上西天。
在困窘的时候,慕容会适时的出现了。
与其说慕容会来恭迎圣驾,不如说是耀武扬威更恰当。
慕容会带着2万衣甲鲜明的骑兵,列队从慕容宝面前趾高气昂地走过,对比慕容宝身边可怜的几百名刚刚长途溃退回来的士兵,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两厢相比,慕容会从心里更看不上这个落魄的父亲。
慕容会是有骄傲的资本的,谁是王者,谁说的也不算,要看军队,看实力,实力决定地位。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
可慕容会毕竟太年轻,还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轻慢的言辞和倨傲的表情让在场所有人都能看出来。
慕容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逆子,你想干什么?是龙你要盘着,是虎你要爬着,在这里我才是老大。”
慕容宝一怒之下,把慕容会的一半军队划给慕容农和慕容隆指挥,要不是慕容农和慕容隆从中劝阻,慕容会就会被就地免职,净身出户。
得意不要忘形,忘形容易生祸端。
应该说慕容农和慕容隆对这个侄子确实不错,处处维护。很可惜过不了多久,他们就要为这种维护付出代价了。
在蓟州城住了两天,慕容宝决定继续往北跑,要远远跑到辽宁龙城最安全。
当时从中山出来的太着急,什么也没带上,这个遗憾不能留在蓟州城,慕容宝指挥了一次搬家,要把蓟州府库里的所有财宝全部打包带到龙城。
慕容宝想法没错,只要有钱,就不愁卷土重来的那天。
收拾东西就慢,搬家走得就更慢,带着财宝的燕军,出蓟州城刚刚走了两天,就被北魏的骑兵追上了。
是战是逃,慕容宝还是决定选择他最擅长的方式——逃。
不过他并没逃成,被慕容会出面劝阻了。
慕容会理由很充足,现在我们手里有经过训练的2万骑兵,为什么还要逃?
慕容农、慕容隆兄弟俩也赞同打一仗。
对于慕容农、慕容隆这样的名将来说,都没和魏军真正交过手就一路溃逃,实在是太窝囊了。
于是,慕容会带着他剩余1万骑兵引军列阵,正面迎击魏军,慕容农、慕容隆带领另外一万士卒,侧击魏军。
大捷
北魏的追兵被打得大败,败退了一百多里,几千人被杀,慕容隆又独自追出去几十里之后才回来。从参合陂惨败到中山防御战,再到现在,燕军终于彻底打胜了一次,终于出了一口胸中淤积的恶气。事实证明燕军铁骑还是很能打的,虽然这场胜利来的有点晚。
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魏军,慕容会和还在中山城里的慕容祥一样飘了,越来越骄横,越来越不把这些长辈放在眼里。作为叔父的慕容隆,曾几次规劝教训他,慕容会更加怨恨,小情绪在不断发酵。
“我自已带出来的兵,现在都归慕容隆、慕容农统领,真咽不下这口怨气。”
“慕容农、慕容隆这些叔辈,都曾经长期在龙城驻守,势力根深蒂固,论辈分、权位、威信、能力都比我强,回到龙城后,政务决策大权一定不在我手里。”
“老爹喜欢慕容策,有这个人在,我不可能做太子,回到龙城,未来怎么办?”
慕容会怎么算计都觉得自已的未来一片黯淡。
在慕容宝身边,此时也出现两种声音。
慕容会带来的这些兵将,当然都支持慕容会,请求慕容宝留在蓟州城,他们要跟随慕容会南下去解国都中山之围。
而慕容宝身边的近臣,全都厌恶慕容会,教唆慕容宝杀掉慕容会,以绝篡位的后患。
只有慕容隆和慕容农这两位亲王屡次劝谏,不断调和慕容宝和慕容会之间的关系,即便有时慕容宝下决心要杀慕容会,他们也会极力劝阻。
拥护慕容会,杀慕容会两种势力在朝堂上相互胶着,慕容农和慕容隆两位亲王的势力居中起着协调的作用,三方都维系着脆弱的平衡。
关键决策人慕容宝对慕容会的态度也在杀和留之间犹豫不决。
如留慕容会,就全心信任,安定慕容会和臣僚之心,合力抗击拓跋珪。
如废慕容会,就当机立断,或杀或囚,以最小范围的局部牺牲换取大局的安定。
而偏偏慕容宝左右摇摆,让人不知他所思所想。
当年慕容垂打算封慕容宝为太子时,段皇后曾经劝慕容垂,说慕容宝遇事迟疑寡断而无主见,可做守成之君,不能做乱世之主,慕容垂不听。这时看慕容宝的表现,段皇后真有识人之才。
上下猜忌,取祸之道。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