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慕容熙悲痛不已,城内的一些人也焦虑万分,他们在谋划自救。
这次的主谋是冯跋和他的弟弟冯素弗。
两人都得罪过慕容熙,慕容熙一直想杀了这哥俩,因为苻训英去世耽搁了下来。不得已冯跋兄弟逃出龙城避难,但逃也不是办法,等慕容熙忙活完葬礼,冯跋兄弟终究还是在劫难逃。为了险中求生,冯跋、冯素和另一个兄弟冯万泥决定铤而走险,秘密潜回龙城。
就这兄弟几个人想搞政变,怎么看都有点在玩笑。
但凡事都有例外,十年前就有慕容盛几乎以一已之力掀翻了兰汗的成功先例。
冯跋的能力不在慕容盛之下,唯一的短板是身份差距。
慕容盛是先皇帝的庶长子,皇家血脉无需质疑。冯跋一个外姓,他必须找个慕容家族的人,还必须是个熟人。
冯跋能找的也就是自已的好哥们慕容云了,慕容云因为战功被慕容宝收为养子,虽然没有血亲关系,但也是冯跋唯一能拿出手的资源了。
冯跋悄悄找慕容云,谋划一起废掉慕容熙。
慕容云虽然每天也过得提心吊胆,但也没到生死攸关的境地。对他而言,中立自保最是稳妥,毕竟政变不是玩游戏,搞不好会掉脑袋,还会连累家人亲属。
冯跋苦口婆心,以推举慕容云为皇帝做诱饵,让慕容云有点心动。
两个人最终达成一致做好分工,冯跋负责攻占龙城皇宫的南门弘光门,切断慕容熙回宫的道路,随后慕容云称帝继位,号令百官。
对慕容云来说,这是桩稳赚不赔的生意。成功晋身为帝。对冯跋兄弟来说,苦活累活都要干,失败还要顶雷。
即便如此苛刻的条件,冯跋也答应了,他也无路可选,慕容云的价值就是让自已的政变师出有名。
趁着慕容熙出城送葬未回的机会,冯跋带着拼凑出来几十个人准备偷袭弘光门。
冯跋很有头脑,知道自已的那点人硬拼肯定没机会,于是一路上敲锣打鼓人喊马嘶,把几十个人声势搞的像有几百人。
守备弘光门的卫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皇帝也不在宫中,失去统一指挥的士兵没有组织抵抗,冯跋趁乱占领弘光门,打开武器库,拿到武器的几十个人组成临时军队,封死城门拒守。
慕容熙的亲信逃出龙城,追上送葬途中的慕容熙。
这些人造反的消息让慕容熙并不在意,他把苻训英的灵柩暂时放在龙腾苑南苑,扎好头发换上鞋,带着卫兵回攻龙城北门,由于过于仓促没有准备爬墙的工具,于是夜宿于城门外。
当晚慕容云按照约定宣布继皇帝位,部署自已的士兵参与防守。有了慕容云公开支持,冯跋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一早,城门外攻城的士兵们集结完成,等待慕容熙发布进攻命令,可左等右等不见慕容熙现身,派人到处寻找,结果只找到到慕容熙扔在地上的衣服,这位皇帝居然失踪了。
士兵们都清楚,这位皇帝趁夜已经换装逃跑了,所有人面面相觑后向新皇帝慕容云投降,本来胜算近乎于零的冯跋莫名其妙的成了这次政变的胜利者,慕容云成了收获最大的人。
稳定住局势后,慕容云派人四处搜索慕容熙,最后在龙腾苑的林子里找到了并杀了慕容熙,慕容云的地位彻底稳固。
慕容云原是属于高句丽的高姓,后来被慕容宝收为养子,继位后恢复自已的高姓。
慕容燕国终结,取而代之的是高姓燕国。
慕容垂辛辛苦苦复兴的燕国,经历慕容垂、慕容宝、慕容盛、慕容熙之后彻底消亡,前后24年。
3年后,慕容德在山东建立的南燕被东晋刘裕剿灭。
叱咤风云七十多年,在十六国时期先后建立了前燕、后燕、西燕、北燕、南燕的鲜卑慕容氏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
慕容氏第一代慕容皝、第二代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第三代慕容令、慕容隆,慕容农,第四代慕容盛,个个是慕容家族的杰出人物。他们前后相继,群星闪耀,合力托举起这个英才辈出的少数民族政权。
可惜在之后争夺天下的大势中,他们却内争频频,最终五燕纷飞,残阳落地。
这个国家让后代人神往不已,金庸大侠的《天龙八部》虚构出一位一心复国的慕容复,以绝世武功在小说中延续慕容的余晖。
在遥远的西北青海,还有个叫吐谷浑的国家,也是慕容氏分支建立,这个国家顽强地生存到唐朝中期才慢慢淡出视野。
燕国历史最后一段印记,就此交到了高云手中书写。
高云得位很突然,主要功劳是冯跋兄弟,他心里害怕人心不服,想来想去决定培养自已的心腹。
离班、桃仁成了高云的近臣,负责皇宫的禁卫。高云也并不吝啬,经常重赏二人。高云识人的眼光实在不好,离班、桃仁贪得无厌,多次向高云伸手要官要钱,不能满足时就心生怨怒,两个贪婪又愚蠢的人受到之前高云政变成功的影响,觉得政变是个十分简单的事情,只要杀掉高云就可以万事大吉,于是他们也策划政变。政变计划也十分简单,趁启奏的时机杀掉了高云,至于之后如何稳定局势的事,想都没想。
政变计划执行的很成功,甚至比高云推翻慕容熙的过程还要顺利。就在奏事的时候,二人趁高云不备一举成功杀死了高云,此时距离高云登位也就2年。
离班、桃仁很得意,之后只要在找一个人出来顶替高云,这次政变就可以完美收官。
要不是有一个人再次站出来,他们就成功了。
这个人还是冯跋,他主导了2年前的政变,这次他又坐镇指挥平叛。
大将张泰、李桑在冯跋指挥下带着士兵冲进皇宫,李桑斩离班,张泰杀桃仁,这场政变几个小时就被平息,大权落到了冯跋手中。燕国第三次改姓,成了冯姓燕国。
在冯跋手中的燕国,终于稳定了20年。
这个冯氏北燕也值得一说。
冯跋很有治国能力,在统治北燕的20年中,终于让这个被折腾得一溜够的小国获得了难得的喘息。
和冯跋的治国能力一样强的是他的生育能力,前后20多年一共生了100多个孩子。纵观历史长河,也只有汉朝中山靖王刘胜,明朝庆成王朱济炫等少数几个王爷能和他相媲美。
起于政变的冯跋,也终于一场政变,发动政变的是冯跋的弟弟冯弘。病重的冯跋眼看着宫女被政变的士兵射死在眼前,惊骇中一命归西。
冯弘政变成功后,非常贴心的把自已哥哥的100多个孩子全部杀死,让冯跋在黄泉路上有亲人相伴。
冯跋的另一个弟弟冯素弗更有才干,辅助冯跋治理燕国,死后被葬于辽宁北票。1965年考古发掘他的墓葬,发掘出了中国现存最早的马镫实物。马镫虽小,却改变了骑兵的作战方式,开启了骑兵全面碾压步兵的时代。
最后由拓跋珪的孙子拓跋焘出手,完成了对燕国的最后一击,把燕国纳入北魏的管辖。
还有一个女人,是冯弘的孙女,她在之后的北魏掀起了汉化改革的高峰,并直接培养了北魏帝国最有名的一位皇帝。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2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