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双雄争霸(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3章 双雄争霸(2)

 

姚兴命令姚平、狄伯支先率领后秦军4万攻入北魏境内,姚兴亲自统帅大军为后援。

姚平首战乾壁(山西襄汾县东)。

姚平选的很准,乾壁城虽然不大,但很重要,这里囤积着拓跋珪为了迎战后秦从四方收集起来的粮食。

只要攻下这里,就能掐断北魏的生命线。

如何断敌粮道是致胜之关键,是历代军事大咖在军事盛宴中的扛鼎之作。

从乾壁向东400里是长平,白起在此截赵军粮道,击杀赵括和四十万赵军。

从长平向东南400里是延津,曹操在此烧袁绍大军乌巢存粮,进而奠定北方大局。

姚平也非等闲之辈,在掌握了精确情报后,死磕乾壁60天,终于攻克。

乾壁已失,北魏的增援部队晚到一步。

拓跋珪开局不利,粮草基地被劫让全军陷入被动。

突然恶化的局面再次考验拓跋珪。

战场变化莫测,优秀的将领必须用冷静的头脑随机应变,不墨守陈规,根据战局变化调整计划,在最短的时间拿出最恰当的应对措施。

当初拓跋珪在滹沱河边被慕容宝夜袭,慌乱中全军大乱,自已鞋都没穿就跑。即便如此狼狈,拓跋珪依旧冷静地观察对手,发现破绽后聚拢残兵绝地反击,反败为胜。

这次也不例外

拓跋珪一边下令紧急从山西各地的库存中调运粮食,一边激励部下,以背水一战的勇气对姚平发起攻击。

只有速胜孤军深入的姚平,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否则大军受困于乾壁,时间一久必然军心浮动,等姚兴援军一到必然回天无力。

拓跋珪亲率援军星夜疾驰抵达永安,魏秦两国正式接战。

姚平派精骑二百人前去侦察北魏军的虚实,魏将长孙肥奋勇迎击,把这些兵卒全部抓获。

姚平没想到困兽犹斗的魏军如此生猛,权衡利弊后下令烧掉城中粮食放弃乾壁向姚兴的援军方向靠拢。拓跋珪步步紧跟,在柴壁(山西襄汾南)把姚平团团围住,又迂回到柴壁南部,夺取了蒙坑和天长,切断了姚兴支援姚平的通路。

这时姚兴的援军也已经渡过蒲阪(山西永济)黄河渡口,拓跋珪率领步骑兵三万迎击姚兴,姚兴不是拓跋珪的对手,战死一千多人,姚兴暂时后退。

姚兴带领的四万七千人的援兵就屯驻在拓跋珪外围,和柴壁城内的姚平南北呼应。

战场形势十分明显,姚平驻守的柴壁城成了内核,拓跋珪被夹在中间,姚兴在最外面,结果可能是拓跋珪砸碎了内核,但也可能会被内外夹击包了饺子。

这个战场局势怎么看都是孟良崮战役在1600年前的预演。

其实最难受的是拓跋珪,他既要集中全力砸开柴壁城,也要分出精力和兵力防备身后的姚兴的援军。

有了和后燕争夺中山的经验,有了物产丰富的华北大基地,拓跋珪对如何夺取柴壁已有手段。

还是那个字——耗

拓跋珪下令士卒每天向柴壁城发起不间断的攻击,不断消耗着后秦军的防御物资,一点点消磨后秦士气。

绕着柴壁城又修筑了几重围墙,内防姚平的向外突围,外御姚兴的向里进攻。再派部队据守沿途的险关要道,阻止后秦援军接近柴壁城。

沿着汾河搭起一座浮桥,保障自已的物资通过浮桥能源源不断的供应到前线。

仗打到这份上,双方的意图已经十分明显,打的就后勤保障,拼的就是士气,围绕着围困和反围困展开较量,谁的物资补给充足,谁的士气高,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拓跋珪吃定了柴壁城内的姚平,虽然缺乏攻坚的能力,围困还是有可能的,你姚平也是远道而来仓促驻守柴壁城,不可能随军带太多的给养,只要阻止姚兴的援军进入柴壁城,不用太多时间,缺食少衣的姚平军必然崩溃。

城外的姚兴自然也看到了这点,一方面严令各军斩关夺隘,不断靠近柴壁城,一方面想尽办法破坏拓跋珪的运输线。运输线在哪里?当然是汾河上的那座浮桥。

只要摧毁浮桥,就掐断对岸魏军的供给。

姚兴命令士兵进入山中大量砍伐树木,捆缚在一起在汾河上游投放河中,让木头顺流而下,打算撞毁浮桥。下游的魏军已有准备,两岸的士卒欢声笑语的开展了劳动竞赛,用早就准备好了挠钩绳索,每天不停的从河中钩捞木材,捞上来的木头变成了魏军取火煮饭的劈柴。姚兴劳民伤财的行动却很不幸成了拓跋珪的物资供应商。

夜里姚平率领所有军队向外突围,外围姚兴军队也拉开阵势,燃起篝火,擂动战鼓,作出进攻的姿态,策应姚平军的行动。

拓跋珪识破了姚兴的意图,对外围的姚兴并不理会,全力堵截姚平。

面对被反复加固的围墙,已经是强弩之末的姚平军拼尽全力也无法突破,姚兴军也根本无法突破魏军的防御阵地。几轮冲击后,姚平的突围行动宣告失败。

攻也攻不进去,断也断不了,后秦军逐渐陷入被动。

一个月后,柴壁城内的姚平军队首先扛不住了,随军携带的粮食全部耗尽,防御用的箭矢用尽,最后的时刻即将到来。

眼见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无计可施的姚平军士气开始崩溃,绝望的姚平和身边将领纷纷跳入汾河自杀,拓跋珪派人把他们从河中一一捞出捕获,其余的部众也都束手被擒。

姚兴站在汾河岸边,眼睁睁看着部将走投无路纷纷被俘,却毫无办法去救援,不由地泪流满面痛哭,主帅哀情,全军上下全都失声恸哭,秦军的哭声和魏军的欢呼声响彻山谷。

姚兴几次派遣使节去向拓跋珪请求和解,被拓跋珪坚决拒绝。

拓跋珪挟胜者之姿,要一举把蒲阪纳入囊中,为进取关中大地铺路。而此时,拓跋珪军中突发瘟疫,大量运输辎重的牛几天之内几乎全部死绝,失去运载工具的魏军只能带着战利品撤回北方。

望着拓跋珪远去的背影,姚兴仰天长叹,柴壁之战姚兴虽然损失不大,但谋略算尽却始终无法占据主动,反而让比自已小5岁的拓跋珪处处抢得先机,北方霸主地位的异位已经不可逆转。

此战后,很多人看出了后秦的虚弱,纷纷自谋出路。闹动静最大的是刘勃勃,几年后他成了公然挑战姚兴的人。

有意思的是,拓跋珪和姚兴这次掰完手腕后,两国的关系反而更加密切。

柴壁之战中被俘的后秦将领在北魏好吃好喝受尽优待后全部礼送回国,姚兴的女儿嫁给了拓跋珪的儿子拓跋嗣。

虽然是政治联姻,但拓跋嗣夫妻感情很好。拓跋嗣继位后,按照北魏的传统,立皇后需要铸成金人以示吉兆,姚氏未能顺利铸成金人而和皇后宝座失之交臂,拓跋嗣对此深感愧疚,仍以皇后的礼仪对待姚氏。刘裕征灭后秦时,姚氏痛哭流涕请求拓跋嗣出兵协助,拓跋嗣在黄河岸边和刘裕对峙,结果被却月阵狂虐,伤亡惨重。

拓跋珪用了十五年,带着北魏先后击败了后燕和后秦,成为在北方说一不二的政权,势力从内蒙古延伸到河北、山西这些汉文化的核心地区。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