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身为帝王的年轻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5章 身为帝王的年轻人

 

病重的元宏走了一条十分奇怪的撤军路线,作为主战场的马圈城,在河南南阳的镇平县,洛阳在马圈城北边,而元宏去世在谷塘原行宫,却是位于马圈城南部的邓州。

按常理,病危中的元宏应该马上走最短路径往北赶回洛阳。而事实却是,撤军路线居然选择了继续往南而不是首接北回洛阳。

也许是史料记载的地点有错,也许当年的道路就是这么修的,更也许是元宏这次出征压根就不想再回洛阳这个让他伤心之地。

经过多年的治理,太子之位业己确定,留守在洛阳的中枢班子稳定干练,跟在他身边的元勰忠首有度,他即便回不去,也不会出现类似秦始皇死后赵高李斯篡改遗诏,政权交接发生暴力变故的事情。此时的他,也许更愿意把生命的最后时光,留在让他神驰不己的大自然,留在让他曾经豪情万丈的军营中。

33岁英年而逝的他很年轻,可相比于其他的各位皇帝,他的寿命也算中等,拓跋珪39岁,拓跋嗣32岁,拓跋焘45岁,拓跋濬25岁,拓跋弘22岁,他的儿子元恪33岁。

他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帝王,和之前吴起在楚国的改革,商鞅在秦国的改革,以及之后王安石、张居正、戊戌的改革变法不同。他主导的改革,是历史上第二次由最高统治者发起并亲自推动的全方位的改革。

和两汉之间的王莽改革不同,王莽更多在进行理想化的改革,最终脱离实际而失败,覆亡在民乱的汪洋大海中。元宏的改革,按计划有步骤的层层推进,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厌其烦的纠正疏导。除了自己的儿子元恂以及叛乱者,对其他持有不同意见的反对者,他很少采取极端的手段加以镇压,更多是在不厌其烦地努力争取很多人思想的转变,有时甚至是苦口婆心地劝说,带着北魏艰难走上了历史的巅峰。

他是北魏历代皇帝中学识最高的皇帝,爱好读书,经常手不释卷。外出时,在车中或马上仍不忘讲学论道,擅长吟诗作文,可在马上口头作诗,作完之后不用更改一个字,很多诏令、策书都由他自己撰写。

他仰慕贤才学士,见贤思齐,对饱学之士如饥似渴,对他们以普通人的情意相交而不以高高在上的帝王自居,李冲、李彪、高闾、王肃、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这些人,都因资质文雅而得到他的亲近,担任了重要职位。

他选用才能,从善如流,精于政务,朝夕不倦,无论鲜卑官员还是汉家大儒,他都能用心公平,以诚待人。他和尚书李冲一起研讨修订法律,亲自裁决有疑问的诉讼案件,李冲负责裁定的刑罚,元宏都会把判词亲自抄录下来润色,二人亲密合作,情投义合,丝毫没有隔阂。

他对汉族老臣执以师礼,高允年过九十但思路依旧清晰,为了让高允心情愉悦颐养天年,元宏让宫廷乐队每五天到高允家中演奏雅乐,每月初一和十五送去美酒和牛羊肉,每月供给衣物、丝绵和绢帛。高允入朝时,给他准备专门的凳子和手杖。在元宏的身体力行下,北魏境内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缓和。

他对大臣和皇族约束极严,只要犯罪绝不姑息纵容。但身边人的无心之过,又常能宽宥而不计较,在他的饭中发现了虫子,手下人进羹时不小心热汤渐出烫了他的手,对这些事他都笑而宽恕,没有治罪。

他厉行节俭,珍惜农事,在南征南齐时,虽然在敌国境内,也要求士兵如在本国境内一样严守法纪,严禁士卒践踏损坏稻谷作物,如果要砍伐百姓的树木以供军用,都留下绢帛作为抵偿。所住的宫殿到了不得不修缮时才下令维修,衣服穿旧了浆洗一下仍旧穿用,坐骑的马鞍都用铁木制成,没有金玉之类的奢华装饰。

他宅心仁厚,路上遇到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要下车亲问,赠与礼物。对自己的几个弟弟非常爱护,彼此没有产生隔阂。最负才气的弟弟彭城王元勰,经常带在身边协助自己处理政务,授予他中军大将军的官衔,他拉着元勰的手说:“当时曹丕曹植兄弟二人以才气而互相忌妒,而我与你则以道德而互相亲密。”

元宏除了是帝王,还是一个年轻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性格。

可能是和他幼年和挚亲至爱的生死离散经历有关,他感情细腻质朴,经常会像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哭泣。

皇亲元佗去世后,他哭;元休去世,他三次到元休家里祭奠,亲自送葬到郊外,之后恸哭着回宫;第一次南征途中,同龄的发小冯诞去世,身处前线的元宏得到消息后带着卫队连夜回奔百里,抚尸大哭到天亮;李冲去世后,元宏伤心落泪,路过李冲墓时躺在车上在墓前哭泣,见到当初和李冲一起留守在洛阳的其他官员时,一提到李冲依旧泪流满面;冯太后去世后,他悲痛的五天没有吃饭,在大臣的劝谏下勉强喝了一碗稀粥;在冯太后去世一年中,不顾大臣的劝阻,前后八次祭拜,每次都恸哭禁食,导致自己异常消瘦衰弱。元宏恐怕是历史上记载哭鼻子次数最多的帝王。

而作年轻人的他,当然也爱玩,有时玩的还很任性。

和南朝的皇帝喜欢在宫内纵情声色不同,元宏更喜欢到处旅游。

他去大同北部的方山十多次,去白登山两次、崞山西次、武州石窟山三次,灵泉池七次,探访牛头山、青园冈,火山、鸿池、弥泽、神渊池、代郡温泉。巡查境内的内蒙古怀朔、抚宜、柔玄各镇,山西的并州、肆州,河北的中山、信都、邺城,山东的小沛、曲阜、济南,河南的金墉城、豫州,他的足迹遍布如今中原大地的山河西省和内蒙古。征战安徽寿阳时他驻马八公山感怀古今赋诗言志,他兵临江苏的彭城(徐州)城下和崔庆远唇枪舌战不分伯仲。第一次南征,为了看看长江,他执意从凤阳继续南下,只因为随军而行的冯诞病死而中断。第二次南征时,在前线取胜后,他带着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来到湖北襄阳城下待了一天,隔着江水看了看对岸的襄阳城就首接回去了。第一次南征归国,他一改原来的先例,下令从位于黄河古道的碻磝(山东聊城茌平)乘船沿着黄河逆流而行回到了洛阳,成为北魏唯一一位乘船旅行的皇帝。

常哭、爱玩,是这个年轻人率性质朴的天性流露,他哪是一个高高在上单调乏味的呆板木偶。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9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