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任人拿捏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2章 任人拿捏

 

这糕点竟然要摆放在祠堂之内,必定是皇宫出品的御赐之物。

那赵陆公子是谁,答案呼之欲出。

沈知意打开妆匣一看, 锦盒之中竟然是一副完完整整亮闪闪的嵌宝的金头面。

一道金光闪过,在昏暗的炕房中显得格外耀眼。

盒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支累丝金丝缠绕成牡丹花形,花瓣间穿插珍珠,步摇轻摇时如花枝颤动,十分精美,工艺更是精湛不俗。

在它旁边,是一对金镶红宝石耳环。

黄金的托架上,镶嵌着两颗硕大的红宝石,宝石鲜艳夺目,如同燃烧的火焰。

周围还点缀着一圈细碎的珍珠,细腻的光泽与红宝石的艳丽相互映衬,更显雍容华贵。

还有一支錾刻着缠枝莲纹的金簪。

簪身修长,莲纹雕刻得栩栩如生,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

莲心处镶嵌着一颗碧绿的翡翠,为整支簪子增添了几分清新雅致。

另外还有一对双鹊登梅掩鬓,鬓边一对金鹊栖于梅枝,鹊羽以点翠嵌绿松石,梅花蕊心缀着米珠,日常佩戴也适宜。

太夫人真是大手笔啊!

因着昨日送礼元气大伤的沈知意顿时又恢复了活力,坐在梳妆台前,要春红为她重新梳妆,插戴上这副金头面,细细欣赏。

真好,这些东西都是她的了!

更加令她感到欣喜的是太夫人发话,让她过日子俭省些,把钱留着给顾远舟花。

这还不简单!至于要如何给顾远舟花,那还不是她说了算。

沈知意只觉得喜滋滋。

“春红,你可不知道,昨日送出的那些礼可都是花的我的真金白银,我也心疼着呢,你告诉三福知道,太夫人发话了,日后不必搜往各院送那般贵重的礼物了。”

“嘿嘿,娘子,那可太好了!”

春红可是知道,要不是铺子里结了账,娘子的钱匣子都快要因着年前走礼花空了。

“嗯,院里有了喜事,从这个月起,你与三福月例各涨一百文。让你们也沾沾喜气!”

“多谢娘子!”

沈知意喜滋滋的试戴了一回金头面。

尤其是那步摇和金簪,颇有分量,华丽富贵,一时她也根本没有场合能戴。

只好叫春红仔细收起来。

谁成想,好事成双!

不消片刻,老夫人也令玉清轩的侍女送来了两匹上好的蜀锦和一对缠枝莲纹金镯。

“春红,拿下去好生收起来。”

“是,娘子。”春红手脚麻利动起来。

刚收拾乔老太送来的过年福利,潇湘院里的巧姑带着侍女又来了。

嘿,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又一个来锦上添花的。

除了仆役带来的瑶柱干贝干香菇,木炭,桂圆,一提篮的橘子和梨,两套文房西宝,再就是一套看着样子还算精美的细瓷茶具。

“少夫人,这是少爷名下庄子上的出息,那庄头一并送去夫人院里,年下事多,一时忙忘了,今日才得空送来,还请少夫人勿怪!”

巧姑面带笑意,恭敬地从袖笼里掏出三张银票递给沈知意。

“婆母管家事忙,她向来是最公允的,不怪不怪!”

沈知意装作天真无邪的样子,说得煞有介事一般。

沈知意打眼一看,好家伙,这就是顾远舟一年的家族资产固定收入,银票六十两!

巨款啊 !

一百亩地一年的出息。

不过什么年下事多……沈知意才不信这什么狗屁由头。

王氏掌家又不是第一天,还能犯这样的错误?

带她,大房上上下下拢共才才多少人?

而且他们院里几乎是分家的状态,能有多少事要理?

不过是摆婆母的谱,想拿捏她罢了。

要不是巧姑来送收成,她还真就差点忘了这茬。

纵然现在,她还并未生出替顾远舟打理财产的想法,但是是他们院里的一分也不能少!

关于年下走礼这事,她也想的很清楚。

该花的钱就花。

除了三层婆婆这里她需要重点孝敬。

顾远舟的同事这里几乎都是同等价值的交换,来来回回调换些,在扒拉些嫁妆里头的物件,并不吃亏上当什么。

她虽然花了一二十两银子,但是她现在有产业,有铺子,她还花得起。

通判府家大小姐的人设要立住,万万不可小家子气。

况且腊月二十结账那回,她还收入了一大笔,更不值当为这点银钱跟婆母过不去了。

作什么要因为顾远舟这点家当求到王氏跟前去?

就算她现在不给,等顾远舟回来也能不给?

现在好了,顾远舟结识了贵人赵六公子,所有的问题全部都迎刃而解。

那王氏才巴巴地将顾远舟的那份送了来,还得找补一二,贴上些食材,这不尴尬么?

想要拿捏她,做梦去吧!

她可不是任人拿捏的主!她有的是时间,沉得住气,她才不着急呢!

啪啪打脸! 哈哈!

沈知意看破不说破,装作懵懂无知的样子,就坡下驴。

收下了婆母院里的过年福利,客客气气将巧姑送走。

“春红,另找一个匣子,将夫君的银票收好。”

沈知意看着王氏送来的干货,一门心思想着夕食用些什么好的,天天白菜萝卜的,确实口里淡出鸟来了。

哎,这人突然一发达,就想着搞吃搞喝。

沈知意甚至还生出了聘请一名灶娘子的想法来。

转头又看了看巴掌大的小院和三间瓦房,顿时便歇了心思。

顾远舟还没回来,情况不明。

况且只是赵六公子往他们院里赏赐了一回年礼,便猖狂起来,这可要不得!

谨言慎行,勤俭持家,她还是安心地做她的咸鱼好了。

莫要惹事,莫要生事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沾染麻烦事。

大小两个张掌柜替她辛苦挣来的钱不应该这样拿去白白消耗,每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

这大房上上下下三层婆母,算上何姨娘,一下就六个首系长辈需要孝敬。

三节两寿的,花钱的日子还长着呢。

她这点小家当,还准备多攒着银钱,再置办下一个产业。

例如说,地瓜粉条。

她早打算好了,万一明天这地瓜大丰收,总要换成银钱。

原先吗,种的人少,总能当粮食卖出去。

如果一旦种植的人多了起来,那卖不出去的话或者价贱的话,不如再深加工一下,放在南货铺子里,冬天也能卖。

这岂不是又多了一分赚钱的产业?


    (http://www.94xsds.com/book/632510-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