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决赛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1章 决赛

 

转眼就到了9月17日。

清晨,榕城一中校门口,一辆中巴车静静等候。

带队的是经验丰富的数学教研组长李建国老师和物理金牌教练张斌老师。

参加决赛的五名学生萧恪、林婉清以及另外的三名学生,都己到齐。

萧恪和林婉清站在一起,简单的行李,眼神里却充满了跃跃欲试的锐气和对远方征途的期待。

与前来送行的林恒、苏伟恒、林州、白芷等人挥手告别。

“萧哥!嫂子!加油啊!金牌拿来!”林恒嗓门最大。

“等你们凯旋!”苏伟恒笑着挥手。

“注意安全!”白芷叮嘱林婉清。

车子启动,驶离熟悉的校园,奔向机场。

一路无话,更多的是各自最后的静心复习或闭目养神。

飞机穿越云层,降落在山城。

的空气,起伏的地形,鳞次栉比的高楼,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与榕城截然不同的热烈与立体感。

入住山城大学为参赛选手安排的酒店后,张老师和李老师立刻召集五人开会,强调注意事项,分发参赛证件和日程安排。

下午是官方安排的熟悉考场环境,山城大学古朴与现代交融的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让几位少年心潮澎湃。

考场设在设施先进的数学学院和物理学院大楼,看着窗明几净的教室和摆放整齐的桌椅,紧张感悄然滋生,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的兴奋。

傍晚,在征得老师同意后,五人小组决定在校园内和周边简单逛逛,感受山城夜色。

他们走过林荫道,爬上长长的台阶,在校园小吃街品尝了地道的豌杂面。

回到酒店,萧恪和林婉清没有选择再去做题,而是默契地走到酒店顶层的观景平台。

夜幕下的山城灯火璀璨,宛如星河倒泻,长江与嘉陵江在远处交汇,勾勒出壮丽的城市轮廓,晚风带着江水的拂过面颊。

“紧张吗?”萧恪轻声问,看着身旁女孩被灯火映亮的侧脸。

林婉清摇摇头,又点点头:“有一点。但更多的是期待。准备了那么久,终于到了检验的时刻。”

她看向萧恪,眼神坚定,“你呢?”

“一样。”萧恪微笑,目光投向远方璀璨的灯火,“就像歌里写的一样,‘无视未知的恐慌,我全副武装,也必须前往’。我们来了,就全力以赴。”

“嗯!”林婉清用力点头,心底默念着《奔赴》的歌词,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和力量。有他在身边,有共同的梦想在前方,这场奔赴,无所畏惧。

9月18日上午,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竞赛决赛开幕式在山城大学礼堂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的顶尖学子济济一堂,空气中弥漫着无形的竞争火花。

领导致辞,专家寄语,往届金牌选手分享经验……每一项流程都在提醒着这场竞赛的份量。

萧恪和林婉清坐在台下,认真听着。

当听到那些辉煌的成绩和振奋人心的话语时,他们放在膝盖上的手不自觉地握紧,眼神更加明亮。

开幕式结束,大战的序幕正式拉开。

9月19日,早上。

考场内静得能听到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气氛凝重得如同实质。

萧恪拿到试卷,快速浏览一遍,心中稍定。

题目难度确实很高,充满了挑战性,但并未超出他的准备范围。

这一年多与林婉清互相砥砺提升的解题能力发挥了作用。

他沉下心来,调动起全部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开始攻克一道道难关。

几何题的巧妙构造,代数题的复杂变换,组合题的精密计数,数论题的深邃证明……他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当结束的铃声响起,萧恪放下笔,长长舒了口气,脸上没有明显的喜色,但眼神依旧锐利而清醒。

他尽力了,每一道题都给出了他能做到的最好解答。

走出考场,萧恪站在考场外,等着林婉清出来。

当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带着平静而自信的微笑走出来时,他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怎么样?”两人异口同声,随即相视而笑。

“感觉还行,有几道题挺有挑战,但思路还算顺畅。”林婉清说。

“我也是。”萧恪点头,“走,吃饭去,下午还有你的物理。”

下午是物理竞赛的理论笔试。

林婉清坐在考场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题目涉及前沿的量子效应基础、复杂的电磁场设计与分析、以及综合性极强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问题。

她调动起所有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在草稿纸上飞速演算,构建物理模型。

汗水微微浸湿了她的额发,但她的眼神始终专注而坚定。

物理决赛的强度丝毫不亚于数学,萧恪虽然没参加,但心一首悬着,在考场外默默为她加油。

当林婉清走出物理考场时,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依旧明亮。

“感觉如何?”萧恪立刻迎上去。

“比数学难一点,”林婉清实话实说,“实验题的设计很巧妙,理论部分也有深度,不过……应该都做出来了。”

她对自己的能力有着清晰的认知。

第二天上午,是物理实验考试。

这是对动手能力、观察力、数据处理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的综合考验。

林婉清需要完成两个实验:一个是基于光学的精密测量,另一个是涉及电磁感应的综合设计实验。

实验室里只有仪器运行的轻微嗡鸣和记录数据的沙沙声。

林婉清的动作稳定而精准,调试仪器、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处理误差……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遇到预期之外的实验现象时,她没有慌乱,而是迅速思考可能的原因,调整方案。

那份源自无数次训练的沉稳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让她在紧张的氛围中依然保持着清晰的思路,在微观世界里披荆斩棘。

当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林婉清走出考场,两人在走廊相遇。

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相视一笑,萧恪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疲惫,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和尽力无悔的坦然。

持续两天的脑力风暴终于告一段落。

......


    (http://www.94xsds.com/book/658237-12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