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2 章 人才汇聚商讨方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212 章 人才汇聚商讨方案

 

另一边,张浩一路风风火火赶到技术科,此时黄老正带着众人开会。

张浩没有出声打扰,找了个空位悄悄坐下。会上他们正在探讨厂里轧钢机的优缺点,以及老式轧钢机存在的诸多毛病。

这是许多工厂都会面临的共性问题,老旧设备零件老化,各方面性能下降,直接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令人担忧。

大约过了十多分钟,黄老注意到张浩来了,便宣布散会。刘涛和王刚立刻围了过来,说道:“浩哥,你啥时候来的?”

张浩回答:“刚到,看你们在开会,就没打扰。怎么样啊?你们来了几天了,想好要在哪个部门发展了吗?”

王刚和刘涛对视一眼,王刚说道:“浩哥,我想留在技术科。刘涛这小子想去组建维修科。”

张浩点点头,说道:“哦,说说你们的想法。”

王刚率先开口:“浩哥,我觉得技术科是厂里的核心部门之一,现在轧钢机这些设备问题不少,我在学校学的知识正好能在这里发挥作用,研究怎么改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技术科有黄老这样的前辈带着,能学到不少东西,对我个人成长也很有帮助。”

张浩将目光转向刘涛,问道:“刘涛,你又是什么想法呢?”

刘涛认真地说道:“浩哥,我没啥别的想法。就王刚说的改进设备这事,我觉得有点片面。像咱们厂里的老式机床,得先把它彻底弄明白、玩转了,才有资格谈改进。”

所以我就想着先去维修科,实实在在地接触这些设备,等把机台都摸透了,再考虑改进的事儿。

张浩点点头,接着问:“你们挖来的那几个人呢?都安排到哪儿去了?”

王刚回答道:“下车间了,都带着图纸去检查设备了。主要是苏联来的那一批设备,咱们之前都没接触过,所以得先熟悉熟悉。”

“还有厂里那些老设备,问题一大堆。我们跟黄老提了个初步想法,现在也跟你说一说。我们打算熟悉一段时间后,把老旧设备整体拆卸保养一下,记录各个零件的尺寸,完善一下图纸,这样以后维修起来也方便。”

张浩点头称赞:“这想法是好事啊,黄老应该会同意吧?”

二人听了,嘴角不自觉地抽了抽。刘涛无奈地说:“浩哥,你还真说错了,黄老没同意。”

“哦?这是为什么呢?黄老给出什么理由了吗?”

刘涛解释道:“黄老说厂里的生产任务重,一旦设备停下,就意味着生产指标完不成,杨厂长肯定不会同意的。他说具体的要等你拿决定。”

张浩思索片刻,转头对王刚说道:“你先去车间,把另外三个同学叫过来。这事儿我一会儿再处理。刘涛,你去把老旧设备的原图档给我找过来,我先看看。”

两人立刻按照张浩的吩咐,各自办事去了。

张浩深知,技术发展关乎工厂的未来,可生产任务也同样不能忽视,如何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成了关键。

黄老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而王刚和刘涛的想法也具有前瞻性。接下来,张浩与同学们又会想出怎样的办法,既能满足设备改进的需求,又不耽误生产任务呢?

这场围绕设备改进与生产任务的博弈,究竟会如何收场?一切都充满了悬念,等待着他们去揭开谜底,做出抉择。

张浩等了一会儿,王刚就带着三个同学过来了。王刚介绍道:“浩哥,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赵四毛,这位是周琦,还有这位是钱二猴。”

张浩依次和他们每人握了握手,真诚地说道:“感谢你们过来帮我。”

赵四毛笑着说:“按辈分来算,你还真是我们师弟呢。不过教授可没少夸你,说你才华横溢,在技术方面相当了不起,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张浩听了,嘴角忍不住抽了抽,心里暗自想着:“哎,这都什么名字啊?一个四毛,一个二猴。”

但他还是说道:“科学技术面前没有高低之分,只有理解不同罢了,大家相互探讨论证,共同进步。”

没过一会儿,刘涛拿着图纸过来了,说道:“浩哥,刚才碰到胖子,他好像在办入职手续呢。”

张浩满脸疑惑,“教授不是说只给5个人名额吗?胖子怎么也来了?”

王刚和刘涛对视了一眼,刘涛接着说:“不是我们叫他来的,估计是他正常分配到这儿的,要不就是找了家里的关系。”

“行吧行吧,我们先看图纸。”张浩说着,拿起一份图纸,“大家都看看,发表点意见。这老式机床确实问题不少,我们现在分析分析,看需不需要停产检修。”

当然,我个人倾向于停产检修,不过怎么停,这是个关键问题。是一个小组一个小组地停,还是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地停,每种方式都有很大的利弊。所以我们结合图纸好好分析一下。

几人立刻忙碌起来。毕竟都是高材生,能顺利毕业,技术水平和造诣自然不低。

没过一会儿,周琦——作为在场唯一的女性,开口说道:“那个张副厂长……”

张浩连忙摆手,说道:“学姐不用这么客气,直接叫我名字就行,这样显得亲近些。”

周琦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样不太好吧?”

张浩再次摆摆手,说道:“有事直说就行。”

周琦说道:“我看了一下这图纸,发现好多地方都缺失,里面的零部件信息估计也不全。不过你刚才提的意见挺中肯的,我们这几天还是先去车间多转转,结合实际情况,再制定一个方案出来,免得耽误厂里的生产。”

张浩听了,也点点头。他看着眼前这所谓的图纸,也是一阵头疼。

这哪能算得上完整的图纸啊?就简单画了三两个结构,很多关键内容都缺失。难怪他们几个说要把机台一个个拆开,测量里面的尺寸,看来这还真是迫在眉睫的必要之举,回去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该如何妥善处理此事了。

此刻,面对这并不完善的图纸以及复杂的设备检修难题,张浩和一众高材生们虽然感到棘手,但他们都有着积极解决问题的决心。

在后续结合实际调研的过程中,他们又会发现哪些新的状况?能否制定出一个既不耽误生产,又能有效检修设备的完美方案?这一系列的挑战,如同重重迷雾,笼罩在他们前方,等待着他们凭借智慧和努力去逐一驱散。


    (http://www.94xsds.com/book/674335-2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