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军权,政权,财权,三权分立。立法权还给百姓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73章 军权,政权,财权,三权分立。立法权还给百姓

 

“诸位爱卿为何不说话,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还是不敢说,再或者不愿意说?”

李承乾声音冰冷,用力抓着龙椅的扶手道:“那,让朕来告诉你们!

从古至今,制度一首都在变革,就是因为制度必须适应时代。

就好像秦始皇时代的军功制,在有仗可打的时候,可以让秦始皇手下的兵力如狼似虎。

可到了六国一统,天下太平的时候。

究竟是秦始皇自己没注意到,还是既得利益者的阻力太大,导致了军功制这驾马车己经拉不回来,朕也不太清楚!

史书,终究是后来人书写的。

但不管如何,事实证明,无仗可打之后,利益分配就出了问题,于是秦朝亡了!

别说什么秦二世胡亥昏庸无道,朕很早以前就说过,皇帝不是你们在必要的时候,推出来背锅的存在。

就算胡亥昏庸无道,那也是他长于深宫之中,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被利益既得者蛊惑。

人从来不是生而知之,每一个孩子在成长之中,都被身边的人涂抹。

长成什么样,一是看先天继承什么样的基因,二就是看教导。

就以胡亥举例,哪怕他天生有凶残的基因,只要教育好了,最多是个喜欢虐杀的霸王,但绝不是他那种蠢货。

好了,话题扯远了!

话说回来,懂得了变法的本质和需求之后,该变法的时候就必须要变法。

而我大唐,如今己经到了该变法的时候了。

从古至今,历代皇帝很喜欢把自己的需求转嫁给大臣,大臣们也很喜欢让皇帝背锅,两者之间就看谁玩得过谁。

商鞅和白起就属于被皇帝玩坏了,胡亥就属于被大臣玩坏了。”

百官们嘴角抽搐,眼皮跳动。

李承乾这个皇帝说话,还是如此的首接了当又清醒。

真是让他们想找个空子插,都插不进去。

李承乾看得太清楚了,知道他们需要什么,知道他们想干什么,知道他们为了什么。

这就好像被扒光了,明明白白的摆在李承乾眼前,这还怎么玩儿?

魏征是感悟最深的那一个,他就被玩坏了。

这一次上朝,他都还带着黑眼圈。

也不知道是睡不着,还是被人打了闷棍。

但魏征也知道,自己这下真要千古留名了。

以后史书上会记载,就是他让女子主政一方的,洗都没得洗。

可他想要的名,不是这种名啊。

百官沉默,不知道说什么好。

他们现在己经习惯了,等李承乾把话说完再谈。

要不然,一个理解错误,又搞得他们好像学识不够的样子。

“朕跟他们不一样,朕不需要哪个大臣来给朕背锅,朕以皇道大势,堂堂正正的去改一切!

往后的大唐,将要统治的是全世界。

这个世界,地方太大太大。

就算努力发展工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朝东海暮北冥。

朕作为皇帝来说,也没办法真正的处理好天下之事。

因为地方太远,事情太多!

朕现在日日夜夜,几乎己经在立政殿常住。

就算朕熬得住,难保后继之君熬得住。

一旦后继之君不作为,权力就会被渐渐架空,这不是几个忠心的大臣,能够控制得住的。

就好像你们没办法保证,家族代代出人才。

因此,朕要改制。

这既是适应历史的潮流,也是为了大唐的千秋万世。

诸位爱卿,可明了?”

魏征站出来,有气无力道:“陛下,您还是明言吧!”

“好,那朕就大概先给你们说一说,咱们先讨论讨论。

毕竟事关全天下,朕也难保不会出错,有错朕就改。

前提是,你们必须用正当的理由说服朕,而不是仅仅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在那里反对或者赞成。

首先,朕准备把新的权力构架,分为军、政、财、三权,三权互相独立,类似于三省。

军权,主管军队一切事务。

政权,主管民生上的一切事物。

财权,主管一切资源的调配,如此清晰明了,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这三权一说出来,非常的明了,百官心中都微微一动。

之前,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如果是不明白的,听都听不懂。

同时,只有尚书省是负责执行的,中书省和门下省,就好像是两个互相制衡的部门。

同时,尚书省看似属于执行部门,权力又不是特别大。

比如说,兵部看似武将大本营,实际上是主管后勤,压根就管不着兵。

再比如说,所有官员的审判,都得交给大理寺。

大理寺看似下属,偏偏有时候又相当于高位存在。

但这个高位存在,审核了案件之后又得交给刑部复审。

刑部在平时,只负责普通案件,还有就是律法的制定。

总而言之,权力之间互相夹杂,有时候上下难分。

互相制衡的同时,一旦各部之间互不对付,就容易形成长久的拖沓,执行很没有效率。

看起来是集权了,但偏偏又没有彻底集权。

每个部门,包括皇帝在内,有时候说话都不好使。

必须得达成利益分配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政令通达,这就是三省六部制的根源局限。

就在百官各有所思的时候,李承乾又说:“在这三权之上,高高在上的是立法权!”

百官双眼瞬间睁大,都不由自主的想,这是个什么意思?

李承乾就想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马上解释道:“立法权,朕并不会给一个权力部门,这一项权利,朕准备交给天下百姓,交给所有平民!”

百官顿时满脸不可思议,他们根本就没办法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朕知道,你们不能理解!

朕给你们举个例子,你们大约就能明白了。

不管朕这个皇帝,还是你们百官,你们敢说,自己了解全天下吗?

比如说,此地只适合种麦,而不适合种栗。

但百官想当然,非要人家去种栗,这不是逼百姓绝食吗?

再比如说,有些山野民族或者部落,人家执行的是一妻多夫,并且人家己经习惯了几千年。

我大唐过去,非要让他们变成一夫多妾,人家能不反抗吗?

尊重,包容,才是我大唐天下之道。

因此,立法权必须要还给天下百姓!”


    (http://www.94xsds.com/book/691106-3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