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盛世底线——以胖为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1章 盛世底线——以胖为耻

 

李承乾有时候也会去长安城里逛逛,看看还有哪些方面不足。

就比方说自行车三轮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他虽然有一些后世的记忆,可毕竟事情很多,休息的时候只想放空脑子。

如果不偶尔出去逛逛,很多东西也想不到。

因为现在的大唐,在他的眼里就是遍地需要改造,简首像是一团乱麻一样。

大唐的铸铁能力本身就不错,否则宋朝就不可能凭空出现铁量大增,以至于百姓都用得起铁锅。

在这方面,李承乾给了工部一些关于后世高炉的技术。

再加上道路的通畅,运输渐渐开始变得便利,对外战争的消耗又变少,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老式武器需要回炉。

总而言之,铁的产量大大增加,也就有了实现自行车和三轮车的基础。

至于橡胶,虽然南方那边没有大量种植,可原本野生的就不少。

再从海上进入广州港的番邦那边购买,自然也就供应得起了。

想要大量的本土收获,还需要时间去酝酿。

最基本需要运转的钱,现在大唐多的是。

不管是要大唐币,还是要铜币等,都没有任何问题。

和尚们实在是太肥了,截止到最后收尾,天下的和尚庙给他足足供应了七亿贯以上。

这么多钱,李承乾都不敢随便放出去,只能多多的给那些番邦的人带走。

反正迟早要收拾他们,到时候一切又会回来。

现在的大唐,可谓是国富民强,民也在变富,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吐蕃的战事,李承乾一点都不操心。

虽然是当前时代的另一个大国,松赞干布和禄东赞也不是吃素的。

而且地域问题属实严重,需要稳扎稳打。

但李承乾从来没想过,松赞干布能够翻盘,因为大唐是一力降十会。

高句丽那边,现在程咬金在那边督促造船,就为了去倭国那边,把金银铜都给运回来。

那个吐谷浑,李承乾甚至没有过问,李靖他们也没有说什么,也就某年某月某日,吐谷浑灭了,一句话结束。

李承乾当初就说过,只要他没有特别交代的,连皇帝都不用留。

吐谷浑,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没了。

“陛下,您说这才是刚刚起步,这?”

楚慕希不敢相信,李承乾所谓的刚刚起步。

她捂着嘴惊讶道:“陛下,如果这都算不上起步,那历朝历代算什么?

臣妾偶尔也出宫,别的先不说,长安周边的百姓,几乎再也看不到面黄肌瘦的。

至于插标卖首的和乞丐,现在也很难见到了。

百姓门有的种,没人想要当乞丐。

更何况,那些原本就有土地的,他们还能白得一笔不菲的钱财,足够安居乐业了。

再加上最近这几年,都是风调雨顺的年。

总之,在臣妾看来,你己经是千古难寻的圣君。”

李承乾微微摇头道:“所谓圣君,不过如此罢了。

历朝历代,只要不大面积饿死人,就称得上是所谓的盛世。

即便在灾年饿死了很多人,只要是局部范围,都依然可以厚着脸皮自称一声盛世。

可在我的眼里,连最基本的盛世底线都没有达标。”

楚慕希好奇道:“陛下,您眼里的盛世底线是什么?”

“我眼里的盛世底线,是人人都以胖为耻!”李承乾淡淡道。

“以胖为耻?”

楚慕希呆呆的重复了一遍,满脸茫然。

“不错,就是以胖为耻!

想要胖起来,就得有吃不完的食物。

当以胖为耻出现,就意味着百姓己经富裕到想怎么吃怎么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到了这个时候,人人都会很容易长胖,甚至胖到连起身走路都做不到。

当很多人都发胖,百姓也不再缺吃的,百姓就会觉得,胖不再是能吃饱穿暖,而是一种可耻的表现。

他们会觉得,胖的人就像一头头猪。

总体来看,现在我大唐就是以胖为美,能长胖说明吃得好,也吃得多,这是需要家底去支撑的。

所以,我的底线就是以胖为耻。”

“这这这……”

楚慕希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可也轻而易举的就理解了。

人人都有吃不完的粮食,甚至吃不完的肉,才能够做到那种以胖为耻吧。

可,就算是做梦,楚慕希都不敢做这样的梦。

这是思维的惯性造成的,也是社会赋予的三观。

就像李承乾说的,只要大面积饿死人,都足以称得上盛世了。

在这个不大面积饿死人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大多数人都有口吃的,那己经是盛世中的盛世。

若是做到李承乾说的这个份上,那该怎么称呼,楚慕希都想不出来。

而这,居然只是李承乾的底线?

“陛下,那,那您的最高理想是什么?”

楚慕希实在太过于好奇了,完全憋不住。

李承乾伸手朝着天空中一指,尽管天还没有完全黑,但那边一轮月亮正在升起。

“小荷,如果我告诉你,天上的星星,包括那一颗月,大多数都像我们脚下踩着的大地一样呢?

一颗星星就是一个世界,别的某颗星星上,也有如同我们人一样高文明的生灵。

他们站在自己的大地上,看我们也像我们看天上的星星。”

“啊?这……”

楚慕希瞠目结舌,满脸不可思议。

现在的工部之中,己经有了一台天文望远镜。

和后世专业的没法比,可也比得上很多民用的了。

最起码,那一台天文望远镜,能够在月圆的时候,比较清楚的看到月亮上的一些东西了。

这个秘密,估计要不了几年,等实行义务教育之后,就不再是秘密了。

关于义务教育,现在李承乾差的不是钱,差的是所谓的师资力量,还有造纸印刷方面的工业基础。

要制造那么多学生需要用的书本笔墨,这需要庞大的工业去支撑。

还有一个核心问题是,要让百姓继续富裕起来。

要让他们能够把孩子这个单位,给主动独立出来,不算作家庭的劳动力,至少不算作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大唐的面积太大了,以后还会持续扩大,没有后世那么雄厚的工业,就算下达了圣旨,百姓不送孩子读书也是枉然。


    (http://www.94xsds.com/book/691106-38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