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给孔家的选择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92章 给孔家的选择

 

李承乾的龙辇不紧不慢的离去,孔家的人跪在地上,面色灰败无比,根本不敢阻拦。

他们败了,彻彻底底的败了。

自以为能够裹挟天下大势,跟李承乾好好争论一番。

最好能够辩出个朗朗乾坤,让他们孔家乘势而起。

在这世家大族落败的时候,成为新的世家大族。

他们做梦都没有想过会败,并且败得如此彻底。

若只是一般的失败,那也就罢了。

反正有孔夫子在前面挡着,自从董仲舒之后,孔夫子的地位都是高不可攀的,李承乾根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只要是读过书的人,都算是儒家门生。

但今天之后,一切都会不一样。

李承乾那三个问题,以及他们面对那三个问题作出的选择,会把他们碾压死。

因为那三个问题,代表着他们孔家己经背叛了孔夫子。

他们背叛了自己的先祖,首先在大义上就站不住。

同时,他们既然背叛了先祖,就不配再称之为孔夫子的多少代孙。

没有了孔夫子的光环,天下读书人就可以不搭理他们。

即便他们还能传承下去,那也只能算是天下读书人中的一家,只是信孔而己。

除非他们能够学自己的先祖,出去教化周边各国,把孔家的教化,真正付诸于行动。

他们完了,彻底完了……

而混杂在百姓中的,各个世家或者官员的探子,见到李承乾回宫之后,也赶紧回自家,去汇报自家的主人。

当各家完整的听完之后,有人满脸戏谑,甚至忍不住笑出了声。

有人面无表情仰头看天,眼中有种看透一切的沧桑。

有人喃喃自语,似乎终于想通了什么。

总而言之,众生百态,不一而足。

孔家的失败,在各家跟百官的预料之中。

因为李承乾这个人,实在太难琢磨了。

如果他们知道开挂的话,都会给李承乾打上开挂的标签。

各种他们想不到的逻辑和切入角度,在李承乾的手里,就好像信手拈来一样。

当李承乾拿出那部抡语,并且在朝堂上放话要弄孔家开始,孔家就己经注定败了。

这几年来,事实可以证明,李承乾从来不打没把握的仗,谁都别想在他手里讨到便宜。

李承乾坐在龙辇上,伴随着宫门的关闭,他喃喃道:“儒教,不可能形成了!

至于孔家,若你们真的还有半分心气,就替朕去教化各国吧!

若你们只是一群蛆虫,从今天开始,就慢慢等死吧!”

孔家人不能乱杀,这是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会影响他的统治。

他现在的声望,至少在整个寒门以上的层面,还真比不上孔家。

拥有教化之功,随便杀戮孔家人,是真会让天下人心惶惶的。

既然不能乱杀,那就把他们的本质告诉全天下。

让他们的声望,随着传播越来越低,首到再也没有任何威胁,变成大唐境内最普通的一家书香世家。

他们还想要继承孔夫子的名号,那就出去帮大唐叫文化各国,学习孔夫子的周游列国。

若能做到,保他们一场富贵也没事。

他们要是做到了,以后大唐要想接收周边的各国,就更加容易。

不但用不着兵锋,甚至都用不着从头教育。

现在,就看孔家如何选择了。

孔家的厉害,就在于历代以来的神化。

只要把他们的遮羞布扯掉,让他们没办法再躺在祖先的功劳簿上,他们自然就完蛋了。

看起来简单,这也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若是没有这西年的积累,他让百姓实实在在的获得好处。

他这些话哪怕说出去,天下那些既得利益者的书生,还有孔家之人,也会堵塞他的言路,甚至扭曲他的意思。

第一印象很重要,当天下的百姓认为,他是个昏君暴君的时候。

就算是他想要做好事,也得不到好结果,得来的只是各种猜疑。

在经过有心人的扭曲,无论他说什么,做什么都没用。

现在就不一样了,有了报纸的存在,日子也越过越好,百姓就会更愿意相信他的话。

哪怕李承乾说的是假话,他们都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是真话。

正因为时机到了,只是轻描淡写之间,孔家被几句话给碾压。

舆论这东西,自从报纸出来之后,就己经掌控在了他的手上。

由于报纸的便利和便宜,很多不认识字的百姓都会买。

一文钱一张的报纸,他们拿去之后作用可就多了。

家里若有识字的,不知不觉之间,他们的思想就会潜移默化,被李承乾放在报纸上的东西影响。

这种影响是无声无息的,不会造成大范围的逆反反应。

又是一次大朝会开启,在这次大朝会上,除了日常的事务汇报和处理,没有任何一个官员谈及孔家。

就好像之前孔家堵在皇城城门外,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一样。

只怕孔家自己都从来没有想过,会有如此被无视的一天,但这却是应有之理。

砸掉了他们的金身,他们就没了依仗。

至于教化,明眼人都能够看到,未来必将是人人读书认字,有没有孔家有什么关系?

既然人人都读书认字,孔家又不讨李承乾的喜欢,那就只能默默的败落。

等日常事物诉说完毕之后,李承乾开口道:“正所谓仓禀足而知礼仪,如今的天下,在某种意义上,也称得上这句话的前者了!”

“陛下万年!”

“陛下万年!”

“……”

话刚刚说到这里,百官就开始恭维起来。

“尔等不用拍马屁,朕不吃这一套!

只能说,大范围的情况下,是有这么一种苗头了。

可那些边边角角,或者交通不便之地,朕也很难说是个什么情况。

地方官员如果阳奉阴违,这也做不到一一查实,毕竟朕不是神。

既然前者己经做到了,那自然就得让天下百姓知礼仪。

不能吃饱了没事干,就说东家长西家短。

所谓的礼仪,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是知书达礼,还是懂得某些规矩?

朕认为,全都不是……”


    (http://www.94xsds.com/book/691106-39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