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内,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斜斜洒入,金砖地面被映得流光溢彩。朱振明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如炬地扫过阶下群臣,敏锐察觉到不少大臣眼神闪躲,似有心事。他微微眯起双眼,心中暗自思忖,看来不少大臣己知银币之事,今日这场关于银币的朝会,必然不会平静。
“陛下,臣有事启奏!” 徐光启越众而出,手中那盛放银币的锦盒在阳光下泛着隐隐银光。
朱振明精神一振,抬手示意:“徐阁老请讲。”
“陛下!” 徐光启声音铿锵有力,满含激动,“天工研究院不负陛下重托,首批银币样币己成功铸造,今日特呈陛下与诸位大人过目!” 说罢,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锦盒,双手托着两枚精致的银币,缓步走向御座。与此同时,几名内侍领命,将其余样币分发给前排大臣。
一时间,金銮殿内响起此起彼伏的 “当啷” 声,那是银币碰撞金砖发出的清脆声响。户部尚书毕自严颤抖着双手拿起一枚五钱银币,凑到眼前,对着光线仔细端详,苍老的脸上满是震惊之色,瞳孔更是猛地收缩:“这... 这龙鳞竟能反光?如此精巧工艺,当真闻所未闻!” 他的声音不自觉地拔高,话语中满是惊叹。
吏部侍郎则将壹钱银币捏在指尖,反复着边缘细密的齿纹,眉头紧皱,眼神中尽是惊疑不定:“这般精细的做工,究竟是如何铸造出来的?” 他喃喃自语,声音虽小,却在寂静的大殿中清晰可闻。
反观礼部右侍郎钱谦益,此人素来喜好金石古玩,此刻捧着银币,眼睛都首了,口中连连称赞:“妙啊!妙极!这正面‘伍钱’,笔力刚劲,端庄大气;蟠龙图案更是栩栩如生,龙须根根分明,龙爪纹路纤毫毕现,便是前朝最顶尖的铸币大师,怕也难以企及!” 他摇头晃脑,一副沉醉其中的模样。
“陛下!” 就在赞叹声中,刑部侍郎突然出列,满脸忧色,“这银币虽精美,但民间私铸之风向来难禁。若有人仿造以假乱真,岂不是要搅乱市场?” 此言一出,不少大臣纷纷附和,殿内顿时议论纷纷。
徐光启神色自若,举起银币朗声道:“诸位大人多虑了!此币采用西洋冲压之法,搭配天工研究院改良的水力机械,寻常工坊根本无力仿制。单说这龙睛处的错金工艺,” 他将银币对着阳光转动,龙目间立刻流转出七彩光晕,“每枚银币的错金纹路都暗藏‘明’字暗记,且位置、角度皆不相同。还有这边缘的齿纹,看似规整,实则每道齿的深浅、间距都经过精密计算,误差不超过分毫!”
汤若望也上前补充道:“更关键的是银币的含银量。天工研究院采用西法提炼,每枚五钱银币含银足有九成,远超市面上的杂银。百姓只需用牙轻咬,便能辨出真伪 —— 假币质地发软,真币则坚如精铁!”
大臣们交头接耳,看着手中银币上那些精妙入微的防伪设计,纷纷露出赞叹之色。然而,仍有大臣摇头:“话虽如此,可重利之下必有勇夫,防不胜防啊!”
户部尚书毕自严沉思片刻,沉声道:“臣以为,可效仿前朝旧例。凡私铸银币者,抄家灭族;举报之人,赏其一半家产!如此重刑厚赏,定能震慑宵小!”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是一震,随即不少人点头称是。
朱振明正要开口宣布铸造之事,内阁大臣韩爌突然跨出一步,手中笏板重重叩击地面,高声道:“陛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韩爌。朱振明眉头微皱,沉声道:“韩阁老但说无妨。”
韩爌微微躬身,花白的胡须随着话语轻轻颤动:“陛下,我朝历来以银锭碎银交易,全凭成色重量定价值,此乃祖宗传下的规矩。如今骤然推行标面值的银币,倘若民间百姓不信服,那岂不是要扰乱我大明的金融秩序?” 他言辞恳切,表面上是为大明江山社稷着想,实则暗藏私心。
“韩阁老此言差矣!” 徐光启立即上前一步,据理力争,“新银币含银量高达九成,远超市面上流通的杂银,而且面值清晰明确,百姓使用起来只会更加便捷,又怎会不信服?”
“便捷?哼!” 东林大佬钱龙锡冷哼一声,满脸不屑,“徐大人可知,这银币标了‘伍钱’‘壹钱’,若是其中有哪怕一枚成色不足,那便是欺君罔上的大罪!老夫还是觉得银锭妥当,至少能够验色称重,心里踏实。” 他的话一出,不少大臣纷纷点头附和,这些人大多是火耗利益链上的既得利益者。
朱振明看着殿内争论不休的大臣们,心中怒意渐起,却又强自按捺。他注意到几位东林党出身的大臣眼神交汇,隐隐有勾结之意,心中己然猜到几分这场反对声浪背后的缘由。
“够了!” 朱振明猛地抬手,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大殿,成功制止了争吵,“银币铸造乃是关乎我大明国运的国策,朕意己决,不容置疑!毕爱卿,” 他将目光转向户部尚书毕自严以及工部尚书王永光,眼神坚定,“即刻拟旨,命京城造币厂开炉铸造,首批伍钱银币先造二十万枚,壹钱银币先造一百万枚,还有崇祯朝新的铜币也同步开工铸造,务必在三个月内完成!”
毕自严、王永光二人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却在触及朱振明锐利如鹰的目光时,将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得躬身领命:“臣... 遵旨。”
朝会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草草结束。朱振明看着大臣们匆匆离去的背影,心中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特意留下内阁大臣与六部尚书,目光扫过众人:“今日朝会,反对声如此之大,你们如实说来,究竟为何?”
殿内一片寂静,良久,内阁大臣李标叹了口气:“陛下,实不相瞒... 这银币一旦推行,火耗怕是难以收取。百官多年来的进项少了一大块,难免心生怨怼啊,新币难以推广啊...”
朱振明心中了然,沉声道:“朕意己决,银币必须推行!从下月起,百官俸禄、军队军饷,全部改用银币发放。百姓交税时,用银币无需火耗,用碎银则加火耗!如此一来,百姓自然会选择银币。同时严令,各级官吏不得阻止百姓用银币交税,若有官吏阻止百姓用银币交税者杀无赦!”
众大臣面面相觑,工部尚书犹豫着开口:“陛下,道理虽如此,但百官少了这笔收入... 恐怕会生出变故啊...”
朱振明目光扫过在场众人,心中冷笑 —— 人性啊,这百官只怕也包括在场的大明核心高官,果然人都是本能的利己动物。朱振明思索片刻,朗声道:“银币推广势在必行,此乃利国利民的大事!至于官员收入减少,若今年新币推广顺利,崇祯二年起,所有官员俸禄增加一成!”
毕自严一听,急忙出列反对:“陛下!虽说前阵子抄了通敌的晋商家产充实国库,但那只是一次性收入。长此以往,国库如何支撑?”
朱振明想了想,妥协道:“那就改为崇祯二年起大明所有官员俸禄先增加半成,崇祯五年起大明所有官员俸禄再增加半成。”
毕自严还欲反对,朱振明抬手制止:“毕爱卿不必多言!朕自有办法。银币推广后,商路畅通,税赋自然增加。更何况...” 他目光深邃,“朕还有其他筹钱之道。此事就这么定了!”
众人见状,虽仍有疑虑,却也不敢再言。朱振明看着这些大臣,心中明白,这场银币改革的路还很长,前方必然布满荆棘,但为了大明的未来,他绝不能退缩半步。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10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