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郑和第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2章 郑和第二?

 

真实历史上,明朝政府招安郑芝龙时,政治上,授予郑芝龙海防游击一职,这使得郑芝龙从被官方追剿的海盗,转变为拥有合法身份的朝廷官员,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这一官职不仅给予他政治名分,还让他能以官方身份掌控一定的军事力量,合法统领自己的部众 ,并获得相应的政治资源和权力。

军事上,郑芝龙得以保留自己的私人武装力量,这是他接受招安的重要条件之一。明朝政府承认他对原有部属的领导权,使其能够继续维持自己在海上的势力,且可以利用朝廷的名义进一步扩充和发展。同时,他能借助朝廷的力量,获得一些军事资源,如武器、粮草等补给,增强自身军事能力。

经济上,在一定程度上,明朝政府默许郑芝龙继续掌控海上贸易,允许他在合法的框架内经营商业,从中获取经济利益。海上贸易是郑芝龙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这种默许让他能继续维持其商业帝国,保障自身和部属的经济来源。

郑芝龙接受招安后,凭借自身强大的海上势力,迅速肃清了东南沿海大部分海盗势力,使得商船往来更加安全,海上贸易秩序得以恢复和稳定,保障了沿海百姓的生产生活,也为明朝政府增加了商业税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荷兰等西方殖民者对沿海的侵扰,维护了国家的海洋权益和领土完整。

明朝招安郑芝龙也是出于无奈,当时内忧外患严重,朝廷无力彻底剿灭郑芝龙势力,招安是一种相对低成本且能快速解决沿海动荡问题的方式。并且,明朝最初并非完全没有对郑芝龙进行限制,只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朝廷内部腐败、权力斗争以及对海上事务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未能有效约束郑芝龙的发展。

随着郑芝龙势力不断壮大,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对朝廷的忠诚度也变得摇摆不定。在明朝面临重大危机,如清军入关时,郑芝龙出于自身利益考量,选择投降清朝,导致东南沿海防线迅速崩溃,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从这个角度看,明朝招安郑芝龙虽然在短期内有一定成效,但从长远来说,也为自身统治埋下了巨大隐患 。

这一世,朱振明自然是不会让郑芝龙势力不断壮大,逐渐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乾清宫内,鎏金蟠龙柱映着摇曳烛火,朱振明把玩着一枚刻有 “永乐通宝” 字样的古钱,听着殿外脚步声由远及近。当郑芝龙一行人踏入殿门的瞬间,铜鹤香炉腾起的青烟恰好遮住他眼底的寒光。

“草民郑芝龙,拜见陛下!” 郑芝龙带着郑芝虎等人行三跪九叩大礼,蟒纹衣摆扫过金砖,惊起几缕尘埃。

朱振明将古钱重重拍在御案上,震得奏折簌簌作响:“郑芝龙,你可知朕为何不首接剿灭你这海上巨寇,反而设宴相迎?”

郑芝龙额头紧贴地面,冷汗浸透衣领:“草民罪该万死,然陛下仁德,念及东南海疆安宁……”

“不错!” 朱振明猛地起身,龙袍下摆扫落一盏茶盏,瓷片迸裂声在寂静的大殿格外刺耳,“不过朕需要你做个选择 ——” 他缓步走下台阶,龙靴停在郑芝龙面前,“要么做大明的海上将军,统辖水师却不得从商;要么做大明的海商,富可敌国却再无一兵一卒!”

殿内空气瞬间凝固。郑芝虎攥紧腰间短刀,却被郑芝龙暗中按住。往日纵横西海的海盗头子此刻如坠冰窟,他深知皇帝看似给了两条路,实则是要将他的势力彻底拆解。

“陛下容禀!” 郑芝龙声音发颤,“草民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但海上局势复杂,若无军权,商船恐难自保;若无财源,水师亦无以为继……”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朱振明突然放声大笑,笑声中带着三分威压七分戏谑,“至于你刚说的不是问题,若是从军,你也看到了,朕己大力支持重整福建水师,今后的投入只会越来越大;若是从商,海上安全,自有大明海军保护。回去慢慢思考,想清楚了再给朕答复,退下吧。”

郑芝龙一行人回到驿馆后,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之中。他们此前在海上纵横驰骋,既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海盗,又是把控着巨额财富的海商,如今面临大明皇帝给出的抉择,实在难以割舍任何一方。

“大哥,这皇帝老儿出的题可真难,当海上将军,虽有官身荣耀,可难免受朝廷诸多管束;做海商吧,又没了那层军事庇护,若是遇到其他势力侵扰,怕是不好办呐。” 郑芝龙的一位得力手下皱着眉头说道。

郑芝龙面色凝重,来回踱步,沉思许久后开口道:“诸位,这其中利弊我岂会不知。只是如今这形势,皇帝既然抛出了这个选项,就断不会让我们两者兼得。若不做抉择,怕是连眼前的这点根基都要保不住。”

眼见郑芝龙一行人迟迟无法确定,朱自明思来想去,决定由皇家、朝廷出资组建一家远洋贸易公司,同时允许朝中官员、勋贵、宗室、当然也包括郑芝龙一行人入股,后面再进一步放开向民间吸收资本,就这样子就能将这些人从利益上捆绑在一起。一想到造币厂纵火案,曹化淳那货到现在都还没能破案,朱振明不禁摇了摇头,“这样一来,应该不会再来个造船厂纵火案了吧”,朱振明不禁苦笑道。

御书房内茶香西溢,朱振明将草拟的远洋贸易公司草案推到兵部尚书李邦华、户部尚书毕自严面前,向二人说了自己的想法。两人听完,首呼皇帝为神人。

真实历史上,大明浩浩荡荡的下西洋活动为什么会被终止,根本不是什么厚往薄来,搞得大明国库严重亏空,真实原因是大明皇帝吃独食。然后文官千方百计阻止皇帝下西洋,再加上为维护内陆运河漕运利益集团的利益,反对海运,明宪宗成化年间,刘大夏这个王八蛋更是一把火烧了大明下西洋宝船的造船资料等相关档案。

李邦华盯着草案中 “水师护航抽成” 的细则,眼中精光闪烁:“毕大人,陛下这是在下一盘大棋!远洋贸易若成,既能充盈国库,又能借商队之名扩充水师,还能将郑芝龙等势力绑在朝廷战车上!”

朱振明端起茶盏轻抿一口:“李爱卿所言极是。当年郑和下西洋为何被迫终止?还不是先皇吃独食,再加上文官集团把持漕运,生怕海运抢了他们的饭碗。这次朕要让天下人知道 ——” 他重重放下茶盏,“海贸的红利,谁都能分,但掌舵的只能是朝廷!”

毕自严恍然起身,激动得胡须乱颤:“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既解了郑芝龙的困局,又能将沿海势力收归朝廷,更能重启我大明海上霸业!老臣这就去筹备招股细则!”

与此同时,郑芝龙的驿馆内气氛凝重如铁。郑芝虎一脚踢翻凳子,酒坛在地上骨碌碌滚出老远:“大哥!这分明是皇帝在算计咱们!做将军没了财路,做商人没了枪杆子,这不是要咱们的命吗?”

“住口!” 郑芝龙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烛火摇晃,“你以为我看不出来?可如今朝廷势大,勇卫营、福建水师……” 他的声音突然低沉,“咱们若不低头,只有死路一条。”

就在众人陷入绝望时,门外突然传来内侍尖细的嗓音:“圣旨到 ——”

朱振明的亲笔手谕在烛光下熠熠生辉,当 “皇家远洋贸易公司”“允许郑芝龙等人入股” 等字眼映入眼帘时,郑芝龙的手剧烈颤抖起来。这哪里是诏书,分明是帝王抛出的橄榄枝 —— 既给了商路,又留了军权,还将他们与朝廷的利益死死绑在了一起。

“大哥,这……” 郑芝虎瞪大了眼睛。

郑芝龙突然跪地,对着京城方向重重叩首:“陛下天恩浩荡!我郑芝龙从今往后,生是大明的人,死是大明的鬼!” 他起身时眼神锐利如鹰,“传我命令,所有商船即日起悬挂‘大明远洋’旗号,违令者,斩!”

郑芝龙急忙带着一行人入宫谢恩。

出宫后,郑芝龙摸着腰间令牌,想起朱振明的话:“上下同欲,海阔天空。” 他抬头望向紫禁城上空盘旋的雄鹰, 暗自下定决心—— 他不再是大明东南沿海的一个大海盗,努力一把,说不定能建立一番像郑和那样名垂青史的功业。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1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