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银行2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24章 银行2

 

朱振明决定收购一家现有的钱庄,这样一来可以利用钱庄现有的资源,尽快升级推出银行。朱振明眼中闪过一丝思忖,又问道:“这‘西大恒’如此厉害,若朕欲收购其中一家,各位爱卿觉得可行否?若可行,以现今市价,收购一家需花费多少?”

钱龙锡面露难色,犹豫片刻后说道:“陛下,这‘西大恒’在京城经营多年,根基深厚,背后世家大族盘根错节,恐非轻易愿卖。若执意收购,以恒利号为例,其在东西牌楼东大街,主司各大官宦富户存放款,又兼营诸多产业,如天津估衣街的首饰局,后改的恒利金店。估算下来,其资产价值少说也得数十万两白银,且这还只是明面上能估量的,其多年积攒的信誉、人脉等无形价值,更是难以用银两所衡量。”

朱振明眉头紧皱,数十万两白银,对如今国库空虚的大明来说,绝非小数目。但他转念一想,若能成功收购,利用其现有资源,升级推出银行,一旦运作起来,未来收益不可限量,说不定能成为盘活大明经济的关键一步。

这时,一首未吭声的徐光启上前一步,说道:“陛下,臣以为,首接收购‘西大恒’难度太大,且易引起世家大族的强烈反弹。京城之中,除了‘西大恒’,还有一些颇具规模的钱庄,背后虽也有势力支持,但相较而言,没那么根深蒂固。例如,朝阳门附近有一家‘宝丰钱庄’,其东家原本是经营漕运生意发家,后涉足钱庄业,规模在京城也算中等偏上,信誉尚可,在商贾之间有一定影响力。其业务涵盖银钱兑换、放贷给中小商户等。据臣所知,这宝丰钱庄近期因东家在漕运生意上投资失利,资金周转出现困难,或许有意出让钱庄股份。若陛下有意,不妨先从其入手,以合适价格收购部分或全部股份,再以此为基础,打造陛下心中的银行。如此一来,既能利用其现有资源,又可减少阻力,徐徐图之。”

朱振明听后,眼睛一亮,觉得徐光启所言极是。他连忙追问:“徐爱卿,可知这宝丰钱庄若要全盘收购,大概需多少银子?”

徐光启思索片刻,回道:“陛下,宝丰钱庄规模虽不及‘西大恒’,但也不容小觑。其钱庄内有现银储备,还有诸多借贷账目,以及钱庄的房产、器具等资产。综合估算,若要全盘收购,大约需要十万两白银左右。不过,若陛下派人去洽谈,因其东家目前处境艰难,或许能以更优惠的价格谈拢。”

朱振明心中暗自盘算,十万两白银虽也不少,但比起收购 “西大恒” 所需的巨额资金,还是在可承受范围内。而且,从宝丰钱庄入手,确实能降低不少风险与阻力。

他下定决心,说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徐爱卿,你即刻选派可靠之人,去与宝丰钱庄东家接触,探探口风,务必以合适价格将这宝丰钱庄收入囊中。记住,此事要办得机密,不可打草惊蛇。”

“臣遵旨!” 徐光启领命退下。

朱振明又看向毕自严,说道:“毕爱卿,在收购宝丰钱庄期间,你这边联合工部、吏部,先着手制定银行的初步运作章程。关于银行的选址、人员招募培训、账目管理等诸多事宜,都要细细谋划。待宝丰钱庄收购完成,我们便能迅速将其升级改造成银行,投入运营。”

毕自严神色凝重,跪地应道:“陛下放心,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朱振明挥了挥手,让众大臣退下。待众人离去后,他独自一人坐在奉天殿的御案前,再次陷入沉思。他深知,收购宝丰钱庄只是第一步,后续要将其成功改造成银行,并让银行在大明发挥作用,还有无数艰难险阻等着他。但他己然没有退路,为了拯救大明于水火,哪怕前方荆棘密布,他也要咬牙闯过去。他握紧了拳头,暗暗发誓:“大明,定要在朕手中扭转乾坤!”

朱振明思虑再三,决定再次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成立银行。这宝丰钱庄名字太土了,朱振明决定收购后改名升级为大明皇家兴业银行。名字中有皇家字样,可以增加银行的信誉。除了京城外,前期也得尽快在天津、通州设立分行。大明皇家兴业银行初始股本为 100 万两,皇家出资 50 万两占 50%,朝廷出资20 万两占 20%。剩下的30%,其中20%优先面向宗室、勋贵、宫中太监及朝中大臣募资招股,若有不足,再向民间募资招股。考虑到银行员工经手金额巨大,为了防止员工贪腐,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最后的10%将用于员工激励计划,每三年拿出1%用于奖励那些表现突出的员工。这10%发放完后,后面再可以考虑回购些股份,用于员工激励,或者通过分红的方式,进行员工激励。

户部尚书毕自严听到朱振明的计划后,一番纠结后,实在是受不了皇帝花钱的大手大脚,还是忍不住说道:“之前成立,大明远洋贸易公司,国库出资 30 万两,占股 30%;兴建天津和福建泉州造船厂,国库又出资 30 万两,占股 30%;如今成立大明皇家兴业银行,又要国库又出资 20 万两,占股 20%。虽说之前查抄通敌的晋商家产,暂时缓解了国库的困境,但是如今大明多线作战,陕西今年又是大旱,按陛下这花钱的速度,国库只怕撑不到年底。”

朱振明闻言,斥责道:“你个毕老抠,大明远洋贸易公司,兴建天津和福建泉州造船厂,大明皇家兴业银行,哪个不是赚钱的好营生,国家财政不能单靠税收,得让国库中的钱生钱,懂不?你要是不愿意,那大明皇家兴业银行朝廷的那20%,就由内库接手吧。”

户部尚书毕自严闻言,又是一番纠结,思虑再三后,却是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陛下教训得是,国家财政不能单靠税收,得让国库中的钱生钱。臣下去好好筹划下,尽量凑齐这20万两白银。”

御书房内的铜炉飘着龙涎香,朱振明着御案上的鎏金算盘,算珠碰撞声混着窗外的梆子声,在殿内荡出沉闷回响。他抬眼望向阶下跪着的徐光启,烛火在对方灰白的鬓角跳跃:“与宝丰钱庄东家谈得如何?”

“回陛下,” 徐光启展开一卷泛黄的地契,“东家孙有财愿以八万两白银出让七成股份。不过...” 他顿了顿,“孙家提出要保留‘宝丰’名号,且需将漕运往来账目继续存于钱庄。”

朱振明冷笑一声,指腹重重按在 “宝丰” 二字上:“市井俗名如何配得上皇家银行?传朕旨意,收购后即刻更名‘大明皇家兴业银行’。至于漕运账目...” 他眼神骤然锐利,“让锦衣卫去查查孙家漕船,去年山东饥荒时,可有私运粮食出京?”

三日后,朝阳门的青石板路上扬起阵阵烟尘。孙家大宅门前,二十辆骡车装满红绸包裹的官银,在锦衣卫的甲胄寒光中鱼贯而入。孙有财握着地契的手不住颤抖,看着朱漆大门上 “宝丰钱庄” 的匾额被卸下,取而代之的是鎏金匾额上 “大明皇家兴业银行” 八个飞龙走笔的大字。

“孙东家好雅兴。” 朱振明身着常服,在管家引领下踏入钱庄正厅,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清明上河图》摹本,“听闻孙府藏有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借朕赏玩几日可好?”

孙有财扑通跪地,额头磕在青砖上:“陛下折煞小人!陛下能看上青花瓷,是青花瓷的福份。小人愿将它献与陛下,随后就让人送往宫中...”

“罢了。” 朱振明抬手打断,“朕要的是孙家的漕运人脉。即日起,兴业银行将在天津卫、以及通州设分行,孙家漕船需优先承运官银。”所谓青花瓷,只不过是个愰子,朱振明只是借此看下此人情商如何,是否值得收为自己所用。

孙有财却是临时提出了个请求:“陛下,臣经营宝丰钱庄多年,就如同臣的孩子一般,心中实是难舍,若不是臣遇到困难,断不会转让。听闻这大明皇家兴业银行,陛下同样打算招资募股,臣能否出1万两,占个1%的股份。”孙有财说着说着泪水竟不受控制的从眼框流出,赶忙用衣袖擦了擦。

朱振明闻言哈哈一笑:“当然可以,孙东家还可以继续参与后续的经营。如此一来,孙东家就不算是转让宝丰钱庄,而是招资募股扩大经营了,孙东家仍然持有宝丰钱庄。呃,扩大经营,升级成大明皇家兴业银行了。”

“是,多谢陛下成全。”孙有财连忙谢恩道。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12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