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捐款赈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0章 捐款赈灾

 

朱振明在乾清宫的御座上正襟危坐,眉头紧锁,目光凝重地在堆积如山的奏章间游走,满心忧虑。查抄阉党所获财富,虽数额可观,可在明末千疮百孔的财政困境前,不过是杯水车薪。西北连年的灾情,犹如一头凶猛狰狞的巨兽,无情地啃噬着大明的根基。仅靠首批运往陕西的救灾物资,在这旷日持久的灾祸面前,实在是难以为继。

朱振明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向后世,忆起汶川大地震时,全国上下众志成城、踊跃捐款救灾的感人场景,刹那间,他像是在黑暗中寻到了一丝曙光,心中豁然开朗。当下,他决心在大明王朝京城试着导演一场前所未有的捐款赈灾大戏,汇聚各方力量,共渡这艰难险阻。

朱振明主意既定,立刻传下旨意,召集内阁大臣、六部尚书以及朝中一众要员齐聚乾清宫。待众人到齐,朱振明神色冷峻,目光如炬,扫视一圈后,缓缓开口:“诸位爱卿,如今西北灾情严峻,百姓流离失所,饿殍遍野。朕虽己调拨大批物资前去救援,可面对这连年灾祸,仍是捉襟见肘。朕深思熟虑,打算在京城,发动我大明上下,捐款赈灾。”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面露难色,暗自盘算着自家的家底;有的微微点头,似是对皇帝的想法表示认同。

户部尚书毕自严率先站出来,满脸忧虑地说道:“陛下,此计固然精妙,可我朝官员俸禄本就不高,加之各地灾荒不断,许多官员自身也处境艰难,恐怕难以筹集到大量款项。”

朱振明微微点头,对此质疑早有预料,他不慌不忙地回应道:“朕并非要诸位爱卿倾家荡产。朕的意思是,先由朝廷官员带头表率,依据各自俸禄的高低,量力而行。同时,朕也会颁布相应的奖励措施,激励大家踊跃捐款。”

紧接着,朱振明详细阐述了他的计划:捐款数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官员,在政绩考核中会予以加分,优先晋升;那些捐款极为积极的官员,将赐予荣誉称号,在朝堂上立碑表彰。对于商贾富户,捐款后可获得朝廷颁发的荣誉牌匾,在商业经营上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比如减免部分商税、优先获取某些稀缺物资的经营权等。

为确保捐款过程公开透明,朱振明特意成立了一个由监察御史、户部官员组成的赈灾捐款监督小组。这个小组负责接收捐款、登记造册,并定期将捐款情况张榜公布,接受全体官员和百姓的监督。

朝堂上的大臣们在皇帝恩威并施之下,纷纷表态支持。户部尚书毕自严率先响应:“陛下心系苍生,臣深受感动。臣愿捐出一年俸禄,为西北百姓略尽绵薄之力。” 在户部尚书毕自严的带动下,其他大臣也陆续表态,尽管捐款数额各不相同,但都展现出为朝廷分忧的坚定决心。一番统计下来,官员们捐款共计白银五万多两。

消息一经传出,京城的商贾富户们坐不住了。他们心里明白,此次捐款不仅能帮朝廷渡过难关,也是为自己的生意谋求长远发展的契机。京城最大的绸缎庄老板王福,第一个来到捐款处,捐出了纹银五千两。他笑着对监督小组的官员说道:“陛下英明,此乃利国利民之举。我等商贾能在这太平盛世赚得盆满钵满,如今朝廷有难,自当全力以赴。” 在王福的引领下,京城的各大商贾纷纷慷慨解囊。不过考虑到明朝商业发展虽有进步,但多数商贾也面临着诸多风险与成本,最终商贾们捐款合计白银十二万多两。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朱振明吩咐礼部筹备一场隆重的捐款仪式。仪式当天,皇宫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朝中大臣、商贾富户以及京城百姓纷纷赶来。考虑到自身身份与诸多事务,朱振明并未亲自出席,而是安排户部尚书毕自严前往。毕自严身着官服,神色庄重地站在高台之上,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讲话:“我大明子民,向来团结一心。如今西北同胞深陷苦难,陛下心系百姓,号召大家伸出援手,共渡难关。每一份捐款,都是一份希望,都将化作拯救生命的力量。望诸位齐心协力,为西北百姓撑起一片天。”

在毕自严的感召下,百姓们纷纷踊跃捐款。然而,明朝普通百姓生活本就艰难,多数靠着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计。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颤颤巍巍地走上前,将手中仅有的几文钱放进捐款箱,说道:“陛下圣明,老身虽穷,可也想尽一份心意。盼着西北的百姓能早日熬过这难关。” 这般场景令人动容,可百姓们实在拿不出太多钱财,最终普通百姓捐款总计不过一万多两白银,粮食也仅有千余石,衣物、棉被等虽有捐赠,但数量有限。

鉴于明朝交通条件有限,崇祯帝刚登基不久,根基尚不稳,朱振明此次只在京城发动了捐款救灾。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筹集到的捐款共计白银近二十万两,粮食近十万石,还有一批衣物、药品等物资。朱振明看着这些沉甸甸的捐款记录,心中既欣慰又感慨。他深知,这些物资将为西北的救灾工作注入强大动力,为大明王朝赢得一丝喘息之机。

朱振明斟酌再三,决定安排李若琏率军押运这批物资入陕。出发前,朱振明特意召见李若琏,语重心长地叮嘱道:“李爱卿,此次押运责任重大。这一路山高路远,道路崎岖难行,又有流民西处流窜,务必多加小心。这些物资是西北百姓的救命稻草,关乎我大明社稷安危,你一定要确保它们安全、及时地送到受灾百姓手中。”

李若琏跪地领命,郑重说道:“陛下放心,臣定当竭尽全力,万死不辞!”

随后,李若琏率领着由精兵强将组成的护卫队,押送着浩浩荡荡的车队,踏上了前往陕西的艰难路途。一路上,道路状况极差,不是泥泞不堪,就是崎岖陡峭,车轮常常陷入泥坑,众人只能下车费力推拉。遇到河流,还得小心翼翼地寻找浅滩或者搭建简易桥梁,才能让车队通过。尽管困难重重,但李若琏始终身先士卒,鼓励着将士们,确保车队稳步前行。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