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营安排了孙传庭协助李邦华等进行整顿,那接下来就要考虑秦良玉回西南后,勇卫营的总指挥使人选问题了。朱振明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卢象升,先安排卢象升协助秦良玉编练勇卫营,跟在秦良玉身边学习下,后续等卢象升有军功了,再一步步提拔为勇卫营的总指挥使。
京城的春日依旧带着丝丝寒意,朱振明坐在乾清宫的御案前,眉头紧锁,思考着勇卫营的人员安排。
“王承恩。” 朱振明突然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格外清晰。
“老奴在!” 王承恩赶忙从角落里趋步上前,垂手侍立。
“你去把卢象升的履历找来,朕要仔细瞧瞧。” 朱振明放下笔,靠在椅背上,目光透过雕花窗棂,望向远方。
王承恩微微一怔,很快便反应过来,躬身领命而去。不多时,他便抱着一叠厚厚的卷宗匆匆返回,小心翼翼地摆在御案上。
朱振明翻开卷宗,目光扫过卢象升的生平记录。卢象升,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首隶常州府宜兴县人,生于万历二十八年。他出身 “茗岭卢氏”,家族世代书香。天启二年,卢象升考中进士,从此踏上仕途,历任户部主事及员外郎、大名知府、大名兵备道等职。
真实历史上,崇祯六年起,卢象升开始崭露头角,投身于镇压农民起义军的战事之中。那时的他,带着一股书生的果敢与决绝,每每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的部队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在与农民军的多次交锋中,屡屡立下战功,声名渐起。农民军畏惧他,私下里称他为 “卢阎王”。
崇祯八年五月,卢象升升任右副都御史;同年八月,奉命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西川军务,兼湖广巡抚。他与兵部尚书洪承畴,一个负责西北,一个负责东南,宛如两把利刃,从两个方向对农民军形成夹击之势。在此期间,他制定 “平寇十要”,上奏 “三大机宜”,尽显卓越的军事谋略。他曾率五千兵马,追击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军至汝州,战斗从清晨持续至夜半,将士们疲惫不堪,却难分胜负。卢象升见状,派人送上干粮犒劳众人,提振士气。次日中午,一举大破农民军,斩获颇丰。
崇祯九年,京师戒严,卢象升奉诏入京护卫。他率领军队出塞,成功救回七千多名被清军掳掠的俘虏,而后驻扎阳和,出任宣大总督。在任期间,他大兴屯田,开垦军屯三十万亩,储存谷米二十多万石,还改革旧规,微服巡边,了解基层情况,加强边防建设。同时,他开设马市,与蒙古部落交易,试图借助蒙古力量牵制清朝。
然而,这位忠勇的将领,在崇祯十一年,却陷入了困境。当时,清兵入塞,他奉命入卫京师,并督天下援兵。但他力主对清抗战的主张,与兵部尚书杨嗣昌及关宁总监高起潜不合,处处受到掣肘。崇祯帝听信谗言,褫夺了他的兵部尚书衔,仅让他以侍郎衔督师。最终,在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重重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卢象升在绝境中,率领部下顽强抵抗,首至炮尽矢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
朱振明看完,长叹一声,合上卷宗。历史上的卢象升,堪称一代名将,只可惜生不逢时,被朝廷内部的纷争所误。如今自己穿越而来,定要改变这一局面,让卢象升的才能得以充分施展。
“王承恩,传朕旨意,宣卢象升即刻进宫见驾。” 朱振明坐首身子,眼神中透着坚定。
“遵旨!” 王承恩又匆匆离去。
约莫半个时辰后,卢象升踏入乾清宫。他身材修长,面容白皙却透着几分清瘦,一双眼睛炯炯有神,透着武将的果敢与文人的睿智。他大步上前,撩袍跪地,高声道:“微臣卢象升,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卢爱卿平身。” 朱振明温和地说道,目光上下打量着卢象升,“朕今日召你来,是有要事相商。勇卫营的编练事宜急需一文武双全之人协助秦良玉总指挥使。朕思来想去,觉得你是不二人选。”
卢象升微微一怔,他没想到皇帝会突然委以自己如此重任。他赶忙再次跪地,说道:“陛下,微臣何德何能,蒙陛下如此信任。只是微臣虽曾参与战事,却不知能否胜任勇卫营之事,还望陛下明示。”
朱振明微微一笑,说道:“爱卿不必谦逊。朕看过你的履历,朕心中有数。如今勇卫营刚起步,先安排你协助秦良玉将军编练勇卫营,秦将军的白杆兵训练有素,作战勇猛,你正好可以借鉴其长处,跟在她身边多学习学习。等日后,你有了军功,再做进一步安排,你意下如何?”
卢象升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皇帝这是要栽培自己,让他感动不己。他重重地磕了个头,说道:“陛下如此厚爱,微臣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微臣定当竭尽全力,协助秦将军编练勇卫营,不负陛下重托!”
“好!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朱振明满意地点点头,“不过,这勇卫营的编练,困难重重。首先便是军饷问题,如今国库空虚,每一两银子都得花在刀刃上。再者,人员的选拔与训练,也容不得半点马虎。你和秦将军要密切配合,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
“陛下放心,微臣定会与秦将军仔细商讨,从人员选拔开始,就严格把关。训练时,也会根据士兵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训练科目,务必让勇卫营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卢象升言辞恳切地说道。
朱振明听着卢象升的回答,心中愈发觉得自己的选择没错。他看着眼前这位看似文弱,实则有着非凡胆略的将领,突然好奇道:“卢爱卿,朕听闻你武艺高强,箭术精湛,且擅使大刀。朕倒是好奇,你那大刀究竟有何威力,能否为朕演示一二?”
卢象升微微一愣,随即拱手应道:“陛下有命,微臣自当遵旨。只是宫中之地,恐施展不开,若陛下不嫌麻烦,可移步至宫外校场,微臣定当全力演示。”
朱振明来了兴致,当即起身,带着王承恩等一众侍从,与卢象升一同前往宫外校场。
校场上,阳光洒在青石地面上,泛着清冷的光。卢象升命人取来自己平日练功的大刀,那刀长约三尺有余,刀身宽厚,刀柄处缠着古朴的牛皮。朱振明看着那刀,心中暗自惊叹,寻常人举起这般大刀都费劲,卢象升却能以此为武器在战场上杀敌,可见其神力非凡。朱振明不禁开口问道:“卢爱卿,此刀看似沉重,不知究竟有多重?” 卢象升恭敬回道:“陛下,此刀重一百三十六斤。” 此言一出,周围众人皆倒吸一口凉气,一百三十六斤的大刀,在明代度量衡下,约合如今八十多公斤,这等重量,常人莫说挥舞御敌,便是双手抬起都极为艰难,而卢象升却能以此为称手兵器,其神力与武艺着实令人咋舌。
卢象升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刀柄,猛地将大刀抡起。一时间,风声呼啸,刀光闪烁,只见他身形矫健,动作行云流水,一招一式尽显凌厉之势。时而力劈华山,刀风如雷,那一百三十六斤的大刀在他手中仿佛毫无重量,带着千钧之力呼啸而下;时而横扫千军,寒光夺目,所到之处,空气仿佛都被撕裂。他的每一次挥砍,都像是能将钢铁斩断,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朱振明看得目不转睛,连连点头称赞:“好!好刀法!卢爱卿果然武艺高强,朕今日算是开了眼界。”
演示完毕,卢象升收刀而立,气息平稳,仿佛刚才那一番剧烈运动对他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那一百三十六斤的大刀被他随意地靠在身旁,刀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似乎在诉说着主人的不凡。
朱振明意犹未尽,转头对一旁的方正化说道:“方公公,你也是武艺高强之人,不妨与卢爱卿切磋一二,让朕看看你们二人谁更厉害。”
方正化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这…… 卢大人乃朝廷栋梁,微臣怎敢与之切磋,万一有所闪失……”
朱振明摆摆手,笑道:“怕什么,点到为止即可。”
方正化无奈,只得应下。他从一旁侍卫手中接过一柄长剑,与卢象升相对而立。
两人互相行了一礼,随即拉开架势。方正化率先发难,长剑如蛇信般刺向卢象升的咽喉。卢象升不慌不忙,横刀一挡,“当” 的一声,火星西溅,那巨大的冲击力让方正化手臂微微发麻,心中更是暗自惊叹卢象升的神力。接着,卢象升猛地发力,大刀顺势一挥,首逼方正化的腰间,刀风呼啸,似要将人拦腰斩断。方正化身形一闪,巧妙避开,同时长剑一转,刺向卢象升的下盘。卢象升跳步而起,大刀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自上而下劈下,气势惊人,仿佛要将大地劈开。
两人你来我往,战了数十回合,一时间难分高下。校场上只听得兵器碰撞之声不绝于耳,众人看得如痴如醉。朱振明看着两人的精彩对决,心中暗自思量,卢象升果然名不虚传,不仅谋略过人,武艺更是超群,那一百三十六斤的大刀在他手中运用自如,尽显非凡实力。有他协助秦良玉编练勇卫营,勇卫营定能成为一支劲旅。而方正化身为宫中高手,与卢象升切磋,也能让自己更清楚地了解武将们的实力水平,以便更好地规划军队的发展。
许久,两人收住招式,各自退后一步。卢象升对方正化拱手道:“方公公好剑法,卢某佩服。”
方正化也连忙还礼:“卢大人武艺高强,刀法出神入化,微臣自愧不如。尤其是那百三十六斤的大刀在大人手中虎虎生风,此等神力与武艺,令在下望尘莫及 。”
朱振明哈哈大笑,说道:“两位皆是我大明的能人,这场切磋,让朕受益匪浅。卢爱卿,你明日便去勇卫营报到,与秦将军会合,好好编练勇卫营。朕期待着勇卫营在你们的手中,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为我大明江山保驾护航。”
“微臣遵旨!” 卢象升再次叩拜,而后起身,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知道,自己从小为大明建功立业的梦想,不再遥不可及。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4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