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驿站风波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2章 驿站风波

 

朱振明端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上,手中紧攥着毛羽健的奏疏,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 “川” 字。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 司礼监太监拖长的嗓音在大殿中回荡。

“陛下!臣有本奏!” 一个急切的声音响起,却是工科给事中刘懋越众而出,他神色激动,袍服都因快步疾走而微微凌乱,“臣请裁撤驿站!如今驿站弊病丛生,官员滥用成风,沿途州县为供奉驿站,百姓苦不堪言。若裁驿递,每年可节省白银六十万两,此银钱充作军饷,或用于赈济灾民,皆可解国家燃眉之急,实乃‘裁驿递以苏民困’之良策!”

此言一出,朝堂瞬间炸开了锅。户部尚书眼睛一亮,忙出列附和:“陛下,自后金崛起,军费开支如流水,国库早己入不敷出。若真能省下这笔巨款,实乃朝廷之福!”

可孙传庭立刻站出,拱手谏言:“陛下不可!驿站虽耗费巨大,却是国家命脉所在。公文传递、军情速递皆赖于此,贸然裁撤,消息断绝,边疆战事、地方政务如何运转?还望陛下三思!”

就在双方争执不下时,御史毛羽健跨步上前,猛地甩了甩手中的笏板,高声道:“刘大人所言极是!臣亦查访多地驿站,亲见官员持勘合肆意索取,一餐耗费十数金,马匹车辆随意征用。如此下去,莫说六十万两,便是百万两白银也填不满这无底洞!裁撤驿站,势在必行!” 他言辞激烈,唾沫星子都溅到了前排大臣的官服上。

朱振明目光扫过殿内群臣,声音低沉却透着威严:“朕亦知此事干系重大。毛卿、刘卿所言节省银钱,缓解财政压力,确有道理;然孙卿忧虑驿站关乎国之根本,亦非无稽之谈。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李邦华见状,上前一步,躬身道:“陛下,臣听闻驿站制度如今弊病丛生,官员假公济私,沿途百姓负担沉重。若能整顿改革,而非首接裁撤,或许既能节省开支,又能保留驿站功用。”

朱振明微微颔首,揉了揉太阳穴,深感疲惫:“此事暂且搁置,朕再细细思量。众卿家也回去好好琢磨,三日后再议。”

退朝后,朱振明独自坐在乾清宫内,眼神中满是疑虑。他唤来骆养性,沉声道:“你去查查,这毛羽健和刘懋为何如此急切地奏请裁撤驿站,务必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

两日后,锦衣卫呈上密报。朱振明看着密报,脸色越来越阴沉。原来毛羽健去年在京城中新纳了个美妾,却被 家中悍妻无意中得知。毛羽健悍妻得知后,靠着驿站的便利,八百里加急从老家赶来,一路上白吃白住,耗费驿站无数钱粮,将毛羽健的美妾赶走。毛羽健却因此恨上驿站,便联合刘懋,企图借裁撤驿站泄愤。朱振明联想到真实历史上,崇祯皇帝正是在二人的鼓动下裁撤驿站,导致李自成失业,最终覆灭明朝,心中顿时火冒三丈。

三日后的朝会上,朱振明将密报狠狠摔在龙案上,怒喝道:“毛羽健、刘懋!你们可知罪?”

两人脸色瞬间变得惨白,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毛羽健声音颤抖:“陛下,臣…… 臣不知陛下所言何事。”

“哼!” 朱振明冷笑一声,“毛羽健,你因一己私愤,联合刘懋奏请裁撤驿站。你纳美妾被悍妻坏了好事,便迁怒于驿站,还敢在朝堂之上巧言令色!”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哗然。毛羽健瘫倒在地,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刘懋也吓得浑身发抖,不停地磕头:“陛下饶命,陛下饶命!”

“革去二人官职,永不录用!” 朱振明冷冷道,“再有官员及其家属滥用驿站资源,严惩不贷!”

待毛羽健和刘懋被拖出大殿后,朱振明缓和了一下语气,道:“驿站关乎国之根本,不可裁撤,但改革势在必行。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列,拱手道:“陛下,臣有一策。驿站是否可以向民间开放,允许来往奔波的商人等百姓自费入住。如此一来,驿站有了收入,可减轻国家财政负担,驿卒也能有更多收入,减少逃亡。”

朱振明眼睛一亮,颔首道:“此策甚好。就由毕卿家牵头,会同工部、兵部等衙门,详细制定驿站向民间开放的具体章程,务必在半月内拿出方案。”

然而,改革的推行犹如逆水行舟,每一步都充满艰辛。山西潞安府的官道上,一顶八抬大轿正朝着驿站疾驰而来。轿帘掀开一角,露出吏部员外郎赵安的小妾那张跋扈的脸,她捏着一张泛黄的勘合,尖声叫嚷:“快着些!本夫人要在驿站用午膳,把你们这儿最好的厨子叫来,再备上两间上房!”

其离开驿站之时,驿站驿丞老周弓着腰,赔着笑脸:“夫人,如今驿站改革,非公务出行需自费……” 话未说完,就被赵安的管家一脚踹在胸口:“你这老东西,敢跟吏部大人的家眷要钱?信不信老爷一句话,让你连这份差事都保不住!”

老周挣扎着爬起来,望着扬长而去的轿子,眼角满是无奈。像这样的场景,在改革推行后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些官员及家属仗着权势,拿着过期的、甚至伪造的勘核,堂而皇之地享受驿站的免费服务。

在贵州偏远山区的驿站,情况更加糟糕。驿站本就入不敷出,如今又要承担官员的白吃白住,驿卒们连饭都吃不饱。一天深夜,五六个驿卒悄悄收拾行囊,望着漆黑的夜空叹了口气:“再不走,怕是要饿死在这儿了。” 他们趁着夜色,消失在茫茫大山中,只留下空荡荡的驿站和几个老弱病残的同伴。

但并非所有驿卒都选择默默忍受。陕西榆林的李鸿基,此时正看着同伴们被官员欺压,驿站濒临绝境,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他攥紧了拳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上告!他徒步数百里,鞋磨破了就赤脚走,双脚被碎石划得满是血泡,却从未停下脚步。同行的驿卒看着他坚毅的背影,忍不住喊道:“鸿基,俗话说官官相护,你真能讨回公道?” 李鸿基头也不回,大声回应:“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李鸿基也要试试!”

当李鸿基终于来到省城,满心以为能讨回公道,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当地官府早己被那些官员收买,面对他的控诉,不仅置之不理,还将他打得遍体鳞伤,扔出了衙门。李鸿基躺在冰冷的地上,嘴角渗着血,眼神却依然倔强而坚定,心中复仇的种子在默默生根发芽。他在心里默念:“我李鸿基绝不会就这么算了,今日之辱,他日定要讨回!”

不过,也有驿卒的冤情得到了伸张。山东某驿站的驿卒联名写了封状纸,准备进京告御状。途中恰好被东厂的番子撞见,一番盘问后,状纸被呈到了朱振明面前。朱振明看着状纸上的血泪控诉,龙案都被拍得嗡嗡作响:“朕的旨意如同废纸?竟敢如此顶风作案!”

他当即下旨,命锦衣卫和东厂彻查此事。不到半月,十几名涉事官员及家属被押解进京。朱振明亲自审讯,将涉事官员全部革职抄家,全家发配西北边疆。消息传出,天下震动,那些妄图钻改革空子的官员,终于收敛了几分。

朱振明不知道的事,他大费周章,一心想要保住快递小哥李自成的铁饭碗,避免快递小哥李自成造反逼得皇帝自挂东南枝,但架不住历史强大的惯性,朱振明这一番努力终究还是付诸东流。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不干脆杀了李自成提前消除隐患,对此只能呵呵了,不解决问题,杀了李自成还会跑出来王自成、张自成。。。。。。

只是数道关于蒙古的急报,将朱振明的注意力从国内吸引到了蒙古,顾不上去关注快递小哥李自成。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