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七年十月,林丹汗以察哈尔部八鄂托克之一的多罗特留守故地,自己率领数万民众开始西迁。他西迁的原因主要有:在左翼己众叛亲离,后金兵锋正盛,被迫西迁;利用右翼力量薄弱之机,兼并诸部,恢复蒙古大汗的共主地位;察哈尔部与明朝贸易的据点广宁己失陷,想通过兼并右翼诸部将明朝给右翼的丰厚 “市赏” 据为己有。
右翼诸部果然不是林丹汗的对手,他以秋风扫落叶之势击溃了宣府、蓟州边外的喀喇沁部和宣府、大同边外的土默特部,很快在右翼立足。崇祯元年二月,喀喇沁部多位部落首领联名向皇太极发出信笺,请求皇太极一同出兵征讨察哈尔的林丹汗。
真实历史上,天启七年八月,朱由校病逝,朱由检即位,是为崇祯帝。崇祯帝登基后取消了与边境蒙古族互市的法令,引得朝廷哗然,但崇祯帝对其不理。崇祯元年 6 月,林丹汗率军攻打大同等地,明廷军民损失过万。8 月,崇祯帝采取以夷制夷的方针,在明廷的安排下,以鄂尔多斯部为首的联合军开始对林丹汗征伐,林丹汗大胜,并且击溃了其联军。
林丹汗在崇祯元年年底平定右翼地区,驱逐了顺义王卜失兔,并废除了济农额璘臣。然而,他的这一系列行动却导致右翼诸部相继归附后金。另一方面,留守于辽河套的察哈尔部也开始瓦解,奈曼、敖汉、阿喇克卓特等鄂托克纷纷投靠后金,浩齐特、乌珠穆沁、苏尼特三鄂托克则北上投奔漠北外喀尔喀硕垒台吉处。
崇祯元年二月,皇太极率军在敖木林歼灭多罗特部。五月又派济尔哈朗、豪格再往敖木林,清剿古泰塔布囊等察哈尔残部。 至此,后金兼并了察哈尔故地。九月,皇太极听信一些喀喇沁贵族报告的林丹汗己在赵城被击溃的假消息,认为消灭林丹汗的时机己至,便组织了第一次对察哈尔的大规模远征。然而由于科尔沁部的不配合,后金军追至兴安岭、收服了一些察哈尔余众后就折返,未同林丹汗交战。
而后至崇祯二年 3 月,林丹汗连续荡平蒙古西翼多地,且屡战屡胜。但另一方面,他因同室操戈,多数蒙古部首领及逃亡的残兵部将开始归降于后金,林丹汗领地及所属兵源也逐渐减少。同年,明廷因后金的攻势愈烈,且还有农民起义爆发,无奈与林丹汗议和。随后,明廷再次与蒙古展开互市。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又动员后金与蒙古大军西征,不过在攻察哈尔和攻明之间选择了后者,酿成己巳之变。
这一世,朱振明穿越过来后,阴差阳错之下,倒是没有取消了与边境蒙古族互市的法令。因此,这一世,林丹汗西迁攻打右翼蒙古时,喀喇沁部、土默特部倒是有向大明求援。但是朱振明之前先是忙于铲除阉党,之后又是忙于编练勇卫营、整顿上首卫、京营等事,对于林丹汗西迁兼并右翼诸部之事有心无力。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这一世,朱振明安排的是极具大局观的袁可立来负责与建奴的军事。袁可立一再上书,请求皇帝重视林丹汗西迁攻打右翼蒙古带来的影响,防止大明宣府、蓟州边外的喀喇沁部和宣府、大同边外的土默特部右翼蒙古倒向后金。
朱振明自然不会对林丹汗西迁攻打右翼蒙古之事置之不理。只是大明该怎么介入却让朱振明犯了难,此时的形势,虽然大明重金投入打造了辽西防线,辽西方向得以暂时顶住后金的攻势,但是后金在辽西方向受阻,转而开始攻略朝鲜、蒙古,而明朝除了毛文龙的江东军能够对建奴做些搔扰,跟建奴打下游击外,因为此时大明军队野战打不过后金,不能给予朝鲜、蒙古强有力的支援。而林丹汗也是打不过后金才选择西迁攻打右翼蒙古。而真实历史证明了,右翼蒙古联合起来也打不过林丹汗。真实历史上,崇祯元年 6 月,林丹汗率军攻打大同等地,明廷军民损失过万,大明做为防守一方,有城墙等守城工事的加持,还损失过万,让宣府、大同、蓟州等大明边军出塞去草原上帮右翼蒙古打林丹汗,感觉胜算不大啊。需要说明的是建奴崛起后,大明军事上的重心在辽东,其他地方的投入不足,再加上与右翼蒙古没有大的战事,宣府、大同、蓟州等大明边军战力自然衰落。但如果不帮右翼蒙古,右翼蒙古诸部投靠后金,到时就会像真实历史上,后金带着右翼蒙古绕过辽西防线,从蒙古入侵大明中原腹地。另外,大明帮右翼蒙古打林丹汗,会不会将林丹汗逼向后金,也是个问题。
不过相比真实历史,此时的大明有了6千精锐的勇卫营,原本战五渣的上首卫、京营,此时上首卫完成整顿后,兵力大约有3万左右,不过需要扣掉负责特务的锦衣卫、负责皇帝出行仪仗的旗手卫,上首卫其他诸卫还要负责守卫皇宫,上首卫诸卫能够调出作战的也就1万多点,完成初步整顿的京营有5万兵力,不过只是完成初步整顿的京营估计战力还不如大同等边军。因此大明能够介入蒙古事务的,就只有6千精锐的勇卫营、1万多点的上首卫,还有就是宣府、大同、蓟州等大明边军。为了增加胜算,朱振明一方面去信给袁可立从辽西方面调兵,让满桂带3千精锐骑兵进驻蓟州,参与蒙古战事,另一方面朱振明暗自下定决心,勇卫营扩军到1万,京营扩军到6万,如此勇卫营、上首卫、京营加起来就有10万,等京营战力上来后,后续有需要中央至少能派出1万勇卫营、1万上首卫、4万京营(到少要留下2万京营守卫京城)外出作战。
只是选谁为帅,又让朱振明为难,此时卢象升、孙传庭还只是个优秀的统帅苗子,缺少经验与威望,孙承宗又在陕西主持赈灾与平叛。思来想去,考虑到卢象升协助秦良玉编练的勇卫营,最终由卢象升率6千精锐的勇卫营、1万多点的上首卫奔赴宣府,同时满桂3千辽东精锐骑兵,以及宣府、蓟州等大明边军都归卢象升节制,准备介入右翼蒙古与林丹汗的战事。
另一方面,所谓先礼后兵,在卢象升率军出塞之前,朱振明决定派一名使臣先行前往喀喇沁部、土默特部等右翼蒙古诸部,及林丹汗处进行外交斡旋。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7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