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晋商通敌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8章 晋商通敌案

 

明朝初期实行开中制,晋商因资助朱元璋,获得贩卖食盐的权力,凭借这一特权以及山西地处边关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他们通过向边关地区输送物资,换取盐引,再利用盐引贩盐获取丰厚利润,成为当时实力雄厚的商帮。

明末,努尔哈赤领导的后金在东北地区崛起,但当地物资匮乏,尤其是粮食、铁器、火药等战略物资极度短缺。后金虽然拥有强悍的骑兵,但在经济上却十分依赖外部输入,而明朝对其采取经济封锁政策,这使得后金急需通过其他途径获取物资来支持其军事扩张和政权建设

明朝对后金实施物资封锁政策后,后金因自身资源匮乏,对铁器、粮食、盐等战略物资需求极为迫切,甚至愿出数倍高价求购,这一巨大的价格差为晋商带来了难以抗拒的暴利诱惑 。以范永斗、王登库、靳良玉、王大宇、梁嘉宾、田生兰、翟堂、黄云发为首的八大家族,在明朝对后金物资封锁的严峻形势下,利欲熏心,冒险从明朝边军处采购铁器,绕道蒙古走私至辽东,利润可达边军采购价的 5 至 10 倍。这一时期,他们己然为了财富,罔顾国家禁令,迈出了通敌卖国的第一步 。

晋商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逐渐与后金建立了贸易往来。起初,这种贸易可能只是一些小规模的走私活动,晋商利用边境贸易的机会,将一些违禁物资如铁器、火药、粮食等卖给后金,换取后金的皮毛、人参等特产。随着后金对物资需求的不断增加,晋商与后金的贸易规模也日益扩大。

明朝政府虽然对晋商与后金的贸易有所察觉,然而明末官僚体系腐败至极,晋商通过贿赂山西地方官员,控制了边关贸易通道,将势力渗透进九边重镇的军事系统。宣府总兵王承胤为私利默许晋商从军营盗取兵器转卖;山西布政使刘弘烈收受晋商贿赂,对其走私行为不管不问。晋商还与朝中晋党高官结成利益同盟,阻挠边贸整顿政策,使得明朝对边境贸易管控愈发无力,这也为晋商通敌走私提供了温床,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开展卖国行径。

晋商的通敌行为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资贸易,还涉及到情报传递等方面,给明朝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他们为后金提供了八成的粮食、全部的火药和超过六成的金属,极大地改善了后金的经济状况和军事装备,增强了后金的实力。同时,晋商提供的情报也让后金对明朝的军事部署、关隘防守等情况了如指掌,为后金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便利。例如,后金能够准确地知道明朝各个关口的守将姓名、士兵数量和装备清单,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作战计划,多次突破明朝的防线。以范永斗为首的晋商家族,甚至帮助后金在内地建立情报网,将大量的山川地形、军事情报等提供给后金。可以说,历史上明朝会灭亡,以范永斗为首的卖国晋商绝对是不能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后世穿越而来的朱振明自是不会忘记明末晋商卖国一事。如今,大明要介入右翼蒙古诸部与林丹汗的战事,大明重兵云集宣府、大同,朱振明觉得刚好可以趁机解决这群吃里扒外的王八蛋。

乾清宫里的气氛比数九寒天还冷,朱振明召集心腹,像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东厂提督太监曹化淳、锦衣卫佥事骆养性、内阁大臣李柰、英国公张维贤、京营整顿协办大臣孙传庭等开会,通报了晋商通敌案一事。朱振明手里攥着密报,指节都泛白了,猛地把一摞纸摔在地上:“都睁眼看看!张家口、大同,这些边关重镇,现在全成了给建奴输血的口子!”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缩着脖子,眼珠子乱转;东厂提督太监曹化淳的蟒袍后背都被冷汗浸透了;锦衣卫佥事骆养性手按佩刀,喉咙发紧。内阁大臣李标捡起一张密报,声音都在抖:“陛下,范永斗商号去年送了三万斤精铁去辽东,这能打多少兵器啊!”

“精铁只是小头!” 朱振明拍得桌案上的朱砂砚首晃悠,“粮食、硝石、造炮师傅,他们连祖宗都能卖!”

英国公张维贤气得铠甲哗哗响:“当年我张家先祖跟着太祖爷打天下,这些商人还在挑扁担!现在竟敢吃里扒外!”

朱振明目光如炬,扫视着众人,语气森然:“如今,大明要介入右翼蒙古诸部与林丹汗的战事,大明重兵云集宣府、大同,正是收拾这群蛀虫的好时候。朕决定御驾亲征,前往宣府,一是因为卢象升虽有将才,但威望、资历尚浅,只有朕亲自前往,大明才能主导与右翼蒙古诸部的会盟,二来趁机解决这些通敌的晋商。”

此言一出,大殿瞬间炸开了锅。“陛下不可!”“万万不可忘记土木堡之变!” 众大臣纷纷跪地劝阻,声音里满是惊恐。

朱振明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沉声道:“朕岂会不知土木堡之祸?但如今局势不同往日。卢象升虽有才华,但威望不足,难以让蒙古诸部信服。朕此去,只为主导盟约及解决这帮吃里扒外的王八蛋,具体战事仍由卢象升指挥。”

他扫视着下方神色各异的朝臣,目光最终落在内阁大臣徐光启身上:“内阁大臣徐光启,兵部尚书李邦华,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御马监提督太监方正化,朕离开京城的日子,京城中事务就由你们几人商议决定,务必确保京城稳定。”

徐光启等人忙跪地叩首:“臣等遵旨!”

朱振明继续说道:“锦衣卫指挥佥事骆养性率精锐锦衣卫先行前往西山,摸清这帮人的底,记住不要打草惊蛇。内阁大臣李标李爱卿你带着孙传庭及2万京营大军前往大同,解决这帮吃里扒外的晋商、及参与其中的官员、边将。东厂提督太监曹化淳率东厂精锐,先行前往宣府、张家口等,摸清这帮人的底,同样记住不要打草惊蛇。英国公张维贤率一万京营护驾随朕前往宣府与卢象升汇合,与李阁老兵分两路,一举铲除这帮王八蛋。”

见皇帝心意己决,李标等人忙跪地叩首:“臣等遵旨!”

三日后,京城正阳门外,一万京营将士盔明甲亮,旌旗招展。朱振明身着明黄色龙袍,骑在高头大马上,目光坚定地望向北方。他知道,这一去,便是踏上了改写历史的征程。前方等待他的,不仅有蒙古草原的狂风,还有后金的虎视眈眈。但他无所畏惧 —— 因为他背负着拯救大明的使命,绝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随着一声令下,大军浩浩荡荡开拔。尘土飞扬间,朱振明握紧缰绳,心中默念:“林丹汗,皇太极,还有这天下群雄,且看我大明如何在这乱世中,杀出一条血路!”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7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