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英国公张维贤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8章 英国公张维贤

 

京营比武的惨败,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将整个营地砸得七零八落。残旗在风中呜咽,破损的兵器散落一地,仿佛在诉说着这场耻辱的战斗。营地中弥漫着一股压抑到极致的氛围,士兵们交头接耳,眼神中满是恐惧与迷茫。襄城伯李守錡,此刻却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他深知此次皇帝巡视京营,亲眼目睹京营如此不堪的表现,自己作为京营提督,罪责难逃,于是带着京营主要负责人匆匆赶往英国公府求见张维贤。

“英国公!这次咱们可是大祸临头了!皇上亲临校场,咱们京营的那些士兵,竟然连太监都打不过,如此窝囊的表现,要是皇上追究起来,咱们整个勋贵集团都得跟着遭殃啊!”

张维贤缓缓转过身来,他的目光深邃而平静,扫过李守錡等人那满是焦虑的面容,沉声道:“慌什么?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

李守錡苦着脸,长叹一声说道:“英国公,不瞒您说,如今的京营,内里早就腐朽不堪了。就拿军饷这事儿来说,每年朝廷拨下来的银子,经过层层克扣,真正能发到士兵手里的,连三成还不到。那些负责京营事务的勋贵们,为了填满自己的腰包,虚报兵额,吃空饷的现象极为严重。以中军都督府为例,账面上登记的兵丁有两万之多,可实际上,能拉出来参加操练的,满打满算也就一万出头,剩下的那些名额,都被他们用来冒领军饷了。还有些勋贵,仗着自己的权势,随意安排京营士兵去给他们干私活,诸如为勋贵修建私宅、为他们的商铺押运货物之类的。士兵们每天累死累活地给勋贵们当免费劳力,哪还有精力和心思去训练?不仅如此,兵器盔甲的质量也令人堪忧。我前段时间检查军备,发现许多长枪的枪杆都腐朽了,轻轻一折就断;士兵们的盔甲,上面的铜钉锈迹斑斑,有的甚至一扣就掉。这样的兵器和盔甲,上了战场根本就无法保护士兵,反而会成为他们的累赘。”

张维贤听着李守錡等人的诉说,眉头越皱越紧,脸色也愈发阴沉。他缓缓开口说道:“这些情况我并非一无所知。京营是大明的根基所在,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皇上雷霆震怒也是情理之中。但你们想过没有,光是在这里抱怨有什么用?那些违法乱纪的勋贵,虽然大多与咱们沾亲带故,但在这种关乎国家存亡的大事面前,我们就不能拿出点担当,好好整顿一番吗?”

李守錡面露难色,苦笑道:“英国公,您说得轻巧。就说安远侯柳祚昌,他与魏忠贤勾结紧密,仗着魏忠贤的权势,在京营里一手遮天。他不仅大肆克扣军饷,还私自截留朝廷调配的军备物资,拿去孝敬魏忠贤。我作为提督,想要约束他,可他根本不听号令,还多次在公开场合与我作对,我也是毫无办法啊。”

张维贤猛地转过身来,目光如炬,说道:“所以呢?就因为他们有靠山,我们就任由他们胡作非为,把京营彻底毁掉?皇上既然己经发现了问题,这就是给我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从今日起,加大训练强度,严查吃空饷、私役士兵以及军备腐败等问题。至于那些冥顽不灵的勋贵,能好言相劝让他们收敛最好,若实在不听,就如实上奏朝廷,让皇上定夺。难道为了保住与他们的那点所谓情面,我们就要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吗?”

李守錡等人听了张维贤的话,面面相觑,一时都不知该如何作答。他们心里清楚,张维贤说得在理,可真要去得罪那些有背景的勋贵,他们又都有所顾虑。李守錡嗫嚅着说道:“英国公,您也知道,这京营中的勋贵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是真的彻底严查,必然会引起众怒,到时候他们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我们恐怕……”

“住口!” 张维贤厉声喝道,“国难当头,你们还在考虑这些个人得失。想想咱们的祖辈,他们跟随成祖皇帝出生入死,打下这大明江山,靠的是什么?是勇气,是担当!如今京营衰败至此,我们若再畏首畏尾,不敢有所作为,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又如何对得起皇上的信任和百姓的期望?”

李守錡等人被张维贤这一喝,顿时都低下了头,面露羞愧之色。李守錡硬着头皮说道 :“英国公教训得是,我等愿听从您的安排,全力整顿京营。只是还恳请您进宫面圣,向皇上如实禀报京营的真实情况,为我们求情,宽限时日,并设法解决军饷和军备等难题。”

张维贤点了点头,说道:“这个自然。你们先回去,即刻着手整顿京营,务必在最短时间内让京营的面貌有所改观。我进宫之后,会尽力为大家争取机会,但最终能否成功,还要看我们自己的行动。”

待三人离开后,张维贤深知此事关系重大,不敢有丝毫耽搁。他立刻命人取来朝服,仔细穿戴整齐,又对着铜镜整理了一下仪容,这才前往乾清宫求见崇祯帝。

踏入乾清宫,张维贤 “扑通” 一声跪地,声音满含沉痛与愧疚:“陛下,臣罪该万死!京营此次在陛下面前丢盔卸甲,尽显疲态,实乃臣治军无方,恳请陛下重重责罚。” 他低着头,心中却暗自留意崇祯帝的每一丝反应。

崇祯帝坐在龙椅上,目光深邃地凝视着跪地的张维贤,不由想到张维贤在真实历史中的角色,那可是举足轻重。张维贤乃明代靖难功臣张辅之后,世袭英国公这一荣耀爵位。在晚明著名的三大案,即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中,他皆深度牵涉其中。尤其是在移宫案里,其作用至关重要。泰昌帝朱常洛驾崩后,李选侍意图联合魏忠贤,控制住朱由校,以皇太后身份把持朝政。当时,内阁大臣杨涟、刘一燝等人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赶忙率领文武百官前往乾清宫,恳请朱由校登基称帝。而张维贤,彼时坐镇京师三大营,手中掌控着数万兵力。他的存在,犹如定海神针,正是在张维贤的威慑下,杨涟等人才能顺利将朱由校从乾清宫接出,朱由校也得以顺利登基,成为天启皇帝。

天启帝驾崩后,又是张维贤奉皇后旨意进宫,接受天启帝遗诏。当时,魏忠贤妄图秘不发丧,另立傀儡皇帝,继续掌控朝政。张维贤凭借自己的威望与果敢,揭破了魏忠贤的阴谋,为崇祯帝顺利即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在魏忠贤权势滔天之时,朝堂之上众多官员对其阿谀奉承、畏惧有加,可张维贤却刚正不阿,连魏忠贤都对他忌惮三分,轻易不敢对他下手。

沉默良久后,崇祯帝缓缓开口:“张爱卿,京营如今这副衰败模样,朕痛心疾首。你身为勋贵之首,又是京营的实际掌控者,自然难辞其咎。但朕也清楚,京营积弊己久,并非你一人之过。”

张维贤抬起头,眼中满是诚恳与坚定:“陛下圣明!京营之弊,根源颇深。一是军饷被层层克扣,再加上负责京营的勋贵们为了一己私利,虚报兵额、吃空饷,中饱私囊,导致士兵们生活困苦,无心训练;二是私役士兵之风盛行,本该在营中操练的士兵,却被那些勋贵随意调遣,去为他们干各种私活,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正常训练和战斗力;三是兵部在军饷调配、军备供给等方面监管不力,对京营事务敷衍塞责,导致军饷不能及时足额发放,军备物资质量低劣。这些问题长期积累,使得京营如今积重难返。”

崇祯帝微微颔首,面色稍有缓和,说道:“这些朕早己有所耳闻。兵部尚书崔呈秀,平日里只知阿谀奉承魏忠贤,对本职工作却敷衍了事,朕自会处置他。张爱卿,朕给你三个月时间,务必让京营面貌焕然一新。若到时仍无起色,休怪朕不顾往日情分。”

张维贤重重地叩首,声音坚定有力:“陛下放心,有陛下的支持,臣定当殚精竭虑,尽力整肃京营。”

崇祯帝起身,缓缓走到张维贤面前,沉声道:“张爱卿,朕信你。但记住,京营不仅是保卫京师的屏障,更是朕手中维护江山社稷的利刃。若这把利刃都生锈了,朕要它何用?此次整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张维贤心中一震,再次叩首道:“臣定不负陛下重托!臣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将京营整顿好。”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