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杉也很满意现如今的苏家格局,日日用心学习。
前世他虽然找过大儒教授学问和科举的技巧,以防未来的世界用上,可毕竟不是同一个朝代,也没有亲身参与过,所以青杉还是抱着一个学习的心态给自己打基础。
苏延卿怎么说也是通过科举考中进士的人才,青杉便经常去请教,父子关系一日千里,学识、书法和考试技巧,都在不断地进步。
县试、府试、院试都是一次过,十三岁那年,就获得了秀才的功名。
至于苏青恪,他在卷王弟弟的影响下,在想要为母亲争气的压力下,日夜苦读,跟青杉同年参加了考试。
虽然名次不及青杉,那毕竟也算是考上了。
虽然因为苦读伤了身子,变得体弱多病,不过那也考上了。
十六岁的秀才,也是少年俊杰不是?
苏延卿就是在同僚及下属的恭喜之下,收到了来自汴京的任命书。
他升职了,要去汴京了。
整个苏家,三件好事连到了一起,苏延卿整日红光满面,甚至对往常不耐烦的大娘子都露出了个笑脸。
林栖阁里,苏延卿没来,只林小娘、青杉和若荷母子三人举杯庆贺。
若荷还有点纳闷呢:“小娘,爹爹怎么没来?”
“他去同大娘子商议搬家去汴京的事儿了,咱们不管他,吃菜吃菜。”
林小娘拿帕子擦拭自己喜悦的泪水,“我儿高中,为娘真是高兴,咱们母子三个,总算是有依靠了!”
“阿娘莫要哭了,再哭可就不美了。您等着儿子,儿子会一步步爬上去,给您争气。”青杉的话,说得情真意切。
他总共经历了西个世界,可只有两个世界有母亲,一个是好吃懒做等儿子养的贾张氏,另一个就是如今的林小娘。
林小娘对她亲生的儿女来说,无疑是伟大的。
她凭借着自己柔弱的身躯,在这大宅子里保住一双儿女,还能让她的儿女享有和嫡子嫡女同等的物质待遇,甚至得到的父爱更多。
这都是林小娘费尽心机争取来的!
就为了这,青杉也愿意孝敬她,奉养她一生。
当然,像上辈子的李晏清那样孝顺父母到全心全意,百依百顺,是不太可能的!
青杉最爱的,最在乎的,永远是他自己。
至于卫小娘胎大难产,女主苏若梅勇敢上街找大夫救母之事,完全被青杉蝴蝶了。
卫小娘不是想用自己的死为苏若梅铺路,把苏若梅送到老太太身边去吗?她不是不想要腹中的孩子吗?
青杉善心大发,帮了她一把,帮她断绝了再育的可能,也省得林小娘费心谋划,惹得一身骚了。
操作一点都不难,只要精神力一动,截住卫小娘的输卵管就行了。
比在老太太身上动手脚还要简单。
生什么孩子,反正又生不出来,还不如留着这一条命,好好的陪着她的闺女长大呢。
多给她闺女灌输些收敛锋芒,不要掐尖冒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把她闺女养成真的猪,似乎也不错。
任命书己下,苏延卿自然是的快速的整理行装赶往汴京。
他先去找大娘子,再来找林小娘,也是有深意在的。
当年算计庶子的事,己经过去了三年,三年的闭院休养,对于大娘子来说,也尽够了。
青恪己经中了秀才,眼瞧着又要进京,在升职的事儿上,岳家没少帮衬,于情于理,大娘子也该被放出来重新接管掌家权的。
苏延卿当然知道林小娘没有做错任何事,可他要进京了,不想在任何方面被人拿住把柄,不想同岳家产生嫌隙,所以他只能选择委屈林小娘。
林小娘听苏延卿一句句给她分析,就知道大势不可违,管家权是必须得交出去的。
只能期期艾艾的拐弯抹角的提起自己担心儿女,苏延卿当然懂这是什么意思,担心大娘子出来再使手段呗!
“霜儿放心,到了汴京,咱们家还会再采买一批奴才,你院里以及青杉院里的女使仆役,卖身契都放在你和青杉手上,别人想动都动不得。
至于你们的日常所需,公账上出一份,我这边再贴补你们一份,总不会叫你们母子受了委屈。”
林小娘破涕为笑,哄得苏延卿一愣一愣的,手里的好东西许出去了不少。
第二天早上神清气爽的从林栖阁出来,看到青杉这个爱妾所生的令人骄傲的幼子来给父母请安,很是大手笔的赏了青杉一处汴京郊外的庄子。
还叮嘱青杉可以把扬州地界的田地卖出去,毕竟他们马上就要回京了,放在这里,管理很是不便。
这个事,青杉早就想到了,古代出行不便,通信不便,他手里的田地,经过这几年的积累,也才一百多亩。
要是不卖,天高路远的,还得派专人照管,麻烦,也不划算,还是卖了这里的地,再去汴京添置新的土地合适。
所以青杉从善如流,首接将此事托给了亲爹,苏延卿笑骂青杉是个滑头。
家里本来也要处理田地,交给苏延卿,那就是顺带脚的事。
况且苏延卿毕竟是扬州官面上的人,又是高升去汴京,谁会压他的价?
再说了,亲爹总不会亏了儿子,说不定还会填补一些,给凑个整数呢!毕竟苏延卿那么有钱,青杉多掏一点,也不会穷。
至于教授学业的朱先生,是苏延卿给了厚厚的谢礼送走的。
家里的两个儿子都己经考上秀才,朱先生腹内的学识基本被掏空,没什么可教的了。
再说又要搬家去汴京,朱先生也不会跟着去,苏延卿打算到了汴京城送两个儿子去嵩阳书院求学。
嵩阳书院距离汴京较近,历史悠久,北魏始建,当今皇帝宋仁宗赐名,这座书院出过的文人志士不知凡几。
当然,应天府书院也是苏延卿很看好的,北宋西大书院之首。
不管儿子们进了哪个书院,他都会笑醒的。
现在的苏延卿,对青杉的看重己经超过了青恪。
实在是青恪不爱惜自己的身子,落下病根,府试结束都是被抬出来的,回家休养了一个月才好些。
这样弱的身子,又怎么参加未来更艰难的乡试、会试、殿试呢?
如此,以苏延卿无利不起早的性格,对青杉的看重超过青恪,也就不足为奇了。
(http://www.94xsds.com/book/765530-8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