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二虎的茶水摊开张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6章 二虎的茶水摊开张

 

第十六章:二虎的茶水摊开张

在苏秀兰的悉心指引与全力支持下,赵二虎为茶水摊开张所做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着。每一个细节,他都用心对待,仿佛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因为他深知,这茶水摊承载着他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许。

筹备炉灶时,赵二虎跑遍了集市上的每一个角落。他仔细打量着每一个炉灶,从材质到工艺,从大小到火力,都进行了反复比较。有的炉灶看起来美观,但实用性欠佳;有的火力够猛,却价格昂贵。经过多番挑选与权衡,他终于相中了一个铸铁炉灶。这炉灶敦实厚重,炉壁厚实,能够很好地聚拢热量,保证烧水的效率。买下炉灶后,赵二虎小心翼翼地将它搬上借来的板车,一路哼着小曲,满心欢喜地拉回了家。

回到家,赵二虎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对炉灶进行调试。他在院子里生起火,架上锅,看着火苗在炉膛里欢快地跳跃,心中满是期待。然而,第一次生火并不顺利,浓烟从灶口滚滚冒出,熏得他眼泪首流。但赵二虎没有气馁,他仔细检查烟囱的连接,调整进风口的大小,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让炉灶顺畅地燃烧起来,熊熊火焰映红了他满是汗水却洋溢着笑容的脸庞。

挑选茶叶的过程同样让赵二虎费尽心思。他请教了村里几位对茶叶颇有研究的老人,得知哪种茶叶口感醇厚、香气浓郁且价格适中。然后,他来到集市的茶叶铺,老板热情地向他介绍各种茶叶。赵二虎逐一品尝,感受着不同茶叶的韵味。有的茶叶香气扑鼻,但味道过于清淡;有的口感浓烈,却略带苦涩。最终,他选定了一款来自附近山区的绿茶。这款茶冲泡后,茶汤清澈碧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鲜醇回甘,正是他理想中的茶水原料。

对于大碗的选择,赵二虎也丝毫没有马虎。他来到陶瓷店,在琳琅满目的碗碟中挑选。他拿起一个个大碗,轻轻敲击,通过声音判断其质地。他要找的是那种厚实耐用、不易破损,且能让客人捧着有实在感的大碗。经过精挑细选,他终于找到了满意的大碗,这些碗外形朴实,釉面光滑,大小正适合用来盛茶水。

桌椅的制作则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赵二虎和父亲一起,从家中的杂物间找出一些闲置的旧木料。这些木料有些己经有些年头,但质地依然坚硬。父子俩先将木料搬到院子里,用锯子把它们锯成合适的长度和宽度。锯木头时,锯齿与木头摩擦,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木屑西处飞溅。赵二虎的手臂渐渐发酸,但他咬牙坚持着,因为他知道,每一块木料都将成为茶水摊的一部分。

接着,他们用刨子将木料表面刨平,使它们变得光滑,以免客人使用时被木刺划伤。刨子在木头上轻快地滑动,一层薄薄的刨花卷曲着落下。然后,父子俩开始组装桌椅。他们用锤子将钉子敲进木头,把各个部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每敲一下,都伴随着“咚咚”的声响,仿佛是在为未来的茶水摊奏响序曲。经过几天的努力,几张简单却结实的桌椅终于制作完成,整齐地摆放在院子里。

干粮的准备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苏秀兰亲自下厨,将家中的面粉拿出来,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和酵母,开始揉面。她的双手在面粉中熟练地翻动,不一会儿,面粉就变成了一个光滑的面团。她将面团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等面团膨胀到原来的两倍大时,苏秀兰把它取出,放在案板上,分成一个个小块,开始制作烧饼和馒头。

她把小块面团擀成薄片,撒上葱花、盐和芝麻等调料,然后卷起来,再擀成圆形,一个烧饼的雏形就完成了。对于馒头,她则将面团揉成一个个圆润的形状。做好的烧饼和馒头被放入蒸笼中蒸制。不一会儿,厨房里就弥漫着的香气。除了烧饼和馒头,苏秀兰还腌制了一些咸菜。她把新鲜的萝卜、白菜洗净晾干,切成小块,放入缸中,加入盐、辣椒、花椒等调料,密封起来。几天后,咸菜腌制好了,色泽鲜艳,味道鲜美,正好搭配干粮食用。

在开张前的最后几天,赵二虎还向村里有经验的老人请教如何烧出好喝的茶水。老人们热情地分享着自己的经验,告诉他茶叶的用量要适中,一般来说,每大碗水搭配一小撮茶叶即可;水要烧得滚开,冲泡时才能充分激发出茶叶的香气;冲泡后,要稍微焖一会儿,让茶叶的味道充分融入水中,但时间又不能太长,否则茶水会变得苦涩。赵二虎认真地听着,将这些要点一一记在心里,然后反复进行练习。

他在炉灶前生起火,烧上一锅水。水开后,他按照老人的教导,放入适量的茶叶,看着茶叶在水中翻滚、舒展,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他仔细观察着茶水的颜色和香气的变化,尝试着不同的冲泡时间。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掌握了烧出美味茶水的技巧,那浓郁的茶香让每一个品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赵二虎觉得万事俱备,决定开张。天还没亮,他就兴奋地起了床。此时,整个村子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声鸡鸣打破寂静。赵二虎轻手轻脚地走出家门,生怕吵醒了还在熟睡的家人。他来到院子里,将炉灶、茶叶、大碗、干粮等物品一一搬到板车上。尽管东西有些沉重,但他的步伐却格外轻快,因为他知道,这是他迈向梦想的第一步。

他拉着板车,沿着熟悉的小路,来到了村头到县城的必经之路上。他找了一块平坦开阔的地方,这里地势略高,过往的行人远远就能看到。赵二虎先将简易的棚子支起来,棚子是用几根木棍和一块旧帆布搭建而成的,虽然简陋,但能为客人遮挡阳光和风雨。他把桌椅整齐地摆放在棚子下面,又将炉灶安置在一旁,在炉灶里填满柴火,生起火。火苗迅速蹿起,舔着锅底,不一会儿,水就开始沸腾,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天边泛起了鱼肚白,路上的行人也逐渐多了起来。赵二虎站在茶水摊前,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心中既兴奋又紧张。他的手心微微出汗,脸上却始终保持着微笑,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这时,一个赶路的行人路过,看到了茶水摊,便走了过来。行人身材高大,背着一个破旧的行囊,脸上带着旅途的疲惫。

“小伙子,这茶水怎么卖呀?”行人的声音有些沙哑,显然是赶路许久,口渴难耐。

赵二虎连忙热情地招呼:“大哥,茶水一毛钱一碗,干粮五毛钱一个,您要是赶路累了,就在这儿歇歇脚,吃点喝点。”他的声音洪亮而清晰,充满了朝气。

行人听了,觉得价格实惠,便坐了下来:“行,给我来一碗茶,两个干粮。”

赵二虎迅速拿起一个大碗,从锅里舀出一勺开水,倒入放有茶叶的碗中,顿时,茶香西溢。他把茶水递给行人,又从蒸笼里拿出两个热气腾腾的烧饼,放在盘子里,端到行人面前。行人接过茶水,轻轻吹了吹,然后喝了一口,脸上露出满意的神情:“嗯,这茶味道不错,香气扑鼻,喝着真解渴。”说完,他又咬了一口烧饼,烧饼外皮酥脆,内馅软糯,味道十分可口。

“大哥,您觉得好吃就行。您要是以后路过,还请多关照我的生意。”赵二虎笑着说道,眼中满是期待。

行人一边吃着烧饼,一边点头:“一定一定。我经常走这条路,以后肯定还会来的。你这小伙子挺实在,东西也做得不错。”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行人被茶水摊吸引,纷纷停下来休息。有去县城办事的村民,他们一边喝着茶水,一边讨论着县城里的新鲜事;有走村串巷的商贩,他们在茶水摊前交流着生意经;还有赶路的过客,他们在这里稍作停留,补充能量后继续踏上行程。赵二虎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给客人倒茶水,一会儿递干粮,还不时地和客人聊上几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建议。

看到茶水摊生意渐渐有了起色,赵二虎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有信心,在母亲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一定能把茶水摊经营好,为家里带来更多的收入,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苏秀兰在家中,虽然没有来到茶水摊,但她的心始终牵挂着儿子。她时不时地望向茶水摊的方向,想象着儿子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她相信,二虎一定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http://www.94xsds.com/book/793980-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