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晨雾初散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1章 晨雾初散

 

药罐子在灶上咕嘟作响,苦艾味混着灶膛里的松木香,漫得满屋子都是。苏老太守在刘桂香床头,看着女儿苍白的脸,手指无意识地着那只被砸得变形的银镯——内侧"刘记"二字己被磨得发亮,像道褪不去的疤。

"娘,水......"刘桂香哑着嗓子,睫毛颤了颤。

苏老太忙端起凉好的糖水,喂她喝了两口。女儿的指尖轻轻碰了碰她手腕上的银镯,又像被烫到似的缩回去:"娘,这镯子......"

"是你的。"苏老太把女儿的手按在镯子上,"当年你娘(周秀兰)把你交给我时,亲手给你戴上的。她说'等桂香大了,要让这镯子替她挡灾'。"

刘桂香愣住。她从小到大只知道这镯子是赵家的传家宝,却从未听母亲提过"你娘"二字。

"周婶昨儿说的那些......"苏老太叹了口气,"我让人去县里查了档案。"

刘桂香猛地抬头。

"1948年秋,国民党残部路过清水村,抢了公粮。"苏老太从怀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你娘当时是妇救会主任,帮忙清点粮食时,不小心把自家的半袋红薯混进去了。后来还乡团回来报复,把她吊在槐树上......"

"可我娘是难产死的......"刘桂香的声音发颤。

"那是1947年冬。"苏老太摸出个蓝布包,抖开是一沓泛黄的信纸,"你娘难产时,周婶守了她三天三夜。后来你爹(赵建国)去前线了,周婶怕你没奶吃,每天挤自己家的羊奶给你送......"

刘桂香的手剧烈发抖,信纸簌簌落在床上。最上面那封字迹工整,是赵建国的笔迹:"秀兰,等打完仗,我给你盖三间大瓦房,让你和桂香住得暖和。"

"可周婶昨儿说......说我娘抢了她的镯子......"

"那是误会。"苏老太指着银镯内侧的"刘"字,"这镯子是你外公打的,只传给女儿。你娘走得急,临终前把镯子塞给周婶,说'替我把它交给桂香'。周婶没读过书,怕被人抢了,就一首藏着......"

窗外传来脚步声。赵二虎掀开门帘,手里攥着张纸:"娘,县公安局来电话了!那个给周彩凤灌迷魂汤的货郎抓着了,是邻村的地痞,收了周彩凤娘家村的钱,专挑孤儿寡母骗。"

苏老太松了口气:"那周彩凤......"

"醒了。"赵二虎压低声音,"县医生来看过,说是长期营养不良加上情绪激动,才会胡言乱语。醒了就没事了。"

刘桂香突然掀开被子要下床:"我去看看她!"

"你才刚好点!"苏老太按住她,"二虎,你背她去。"

周彩凤躺在村卫生所的病床上,头发乱得像团草,见了刘桂香,突然"哇"地哭出声:"桂香妹,我对不住你......"

刘桂香僵在原地。赵二虎轻轻推了推她:"去吧。"

刘桂香走过去,蹲在床边。周彩凤抓住她的手,指甲掐进肉里:"我不是故意的......那年我娘快不行了,非说镯子被赵家抢了,我......我就信了......"

"我娘没抢。"刘桂香轻声说,"那镯子是她给我保管的。"

周彩凤猛地抬头,眼里全是泪:"真的?"

"真的。"刘桂香把自己的手腕伸过去,"你看,这镯子内侧的'刘'字,和我娘的名字一样。"

周彩凤盯着那行小字,突然笑了,又哭了:"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我娘不会骗我......"

苏老太站在门口,看着两个女人相拥而泣,心里像浸了水的棉絮,又酸又胀。她转头看向窗外——晨雾不知何时散了,阳光正漫过村头的老槐树,把枝桠的影子投在地上,像幅淡墨的画。

第62章:染坊新生

三天后,苏家染坊重新挂起了招牌。

周彩凤拄着拐杖来道歉,手里提着篮鸡蛋:"苏老太,我替我娘给您赔罪......"

苏老太没接鸡蛋,拉着她的手往屋里带:"快进屋,我熬了小米粥。"

染坊里,刘桂香正带着几个妇女分拣染料。见周彩凤进来,她笑着打招呼:"周婶,来试试新染的蓝布?"

周彩凤摸了摸布,手感滑溜溜的:"比从前的颜色匀乎多了。"

"那是。"刘桂香指了指墙角的竹匾,"我按你说的,加了点石榴皮,颜色更亮堂。"

苏老太把粥端来,热气糊住了她的老花镜:"周婶,往后咱村里的染坊,你也有份儿。"

周彩凤愣住:"我?"

"嗯。"苏老太点点头,"你懂染料,又肯吃苦。往后合作社扩大了,缺个管染缸的师傅。"

周彩凤的手颤抖着,碗沿磕在桌上:"我......我能行?"

"咋不行?"赵三龙扛着捆竹子走进来,咧嘴笑,"我娘说了,能改了就好。"

周彩凤的眼泪又掉下来,滴在蓝布上,晕开个小水痕。

傍晚收工时,刘桂香拽了拽苏老太的衣角:"娘,我想把念慈送去县里的幼儿园。"

"想好了?"苏老太摸了摸外孙女的头,"那丫头皮实,去了能学本事。"

"嗯。"刘桂香点头,"我还想......跟二虎学算账。合作社的账本,我总看不太明白。"

苏老太笑了:"好,明儿就让二虎教你。"

路过晒谷场时,赵晓燕正带着几个姑娘排练新舞。她穿件碎花衬衫,辫子上扎着红绸子,见了苏老太,蹦蹦跳跳跑过来:"奶奶!县文化馆的王老师说明儿来接我,去省城参加汇演!"

"真的?"苏老太把外孙女搂进怀里,"那你可得给咱赵家争光!"

"知道啦!"赵晓燕掏出张照片,"这是王老师给的,说等我在省城登台了,要上报纸!"

照片上,赵晓燕穿着演出服,站在舞台中央,笑得像朵向日葵。

夜里,苏老太坐在院门口的老藤椅上,看月亮爬上东墙。赵二虎搬了个小马扎坐她旁边,手里攥着张报纸——是县里发的《农村经济报》,头版登着赵家染坊的照片,标题是《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娘,"赵二虎指着照片,"您看,这是咱村的染坊。"

苏老太眯眼瞧了瞧:"嗯,像那么回事儿。"

"往后咱村要修路,"赵二虎翻到第二版,"县里说要拨款,修条从镇里到村里的柏油路。"

"好。"苏老太点点头,"路好了,货就能卖得更远。"

"还有,"赵二虎压低声音,"李同志捎信来说,周彩凤的事儿,县公安局己经结案了。那货郎招了,是受邻村地主煽动的。"

苏老太叹了口气:"都是苦命人。"

风里飘来桂花香,是院角的桂树开了。苏老太想起刚重生时,这院子破得连屋顶都漏雨,大儿媳刘桂香端着冷粥摔在地上,说"老不死的吃我的喝我的"。那时候她气得发抖,总觉得日子没盼头。

可如今呢?

染坊的蓝布飘起来,孙女儿在舞台上笑,小儿子开着拖拉机运货,大儿媳成了合作社的会计......

"娘,"赵二虎突然说,"我想把染坊改成合作社,让村里人都入股。"

苏老太抬头看他:"你想好了?"

"嗯。"赵二虎点头,"您说过,咱赵家的根,在这儿。"

苏老太笑了,眼角的皱纹堆成朵花:"好,就按你说的办。"

远处传来打更声,"咚——咚——",敲碎了夜的寂静。苏老太摸了摸腕上的银镯,想起刘桂香说的话:"娘,这镯子不是传家宝,是咱家的根。"

风轻轻吹过,桂树的影子在地上摇晃,像谁在偷偷抹眼泪。


    (http://www.94xsds.com/book/793980-6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