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返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返家

 

众人笑毕,接着又同干了一杯酒。在夹了一块肉放进嘴里,嚼碎咽下后,向怀智说道:“过去,有一户人家,只有母女两人,家中小有田产,还养着几头牛,由于人手少忙不过来,便雇了一个与女儿差不多大的小伙子来家帮着放牛。

这天,母亲因有事要回一趟娘家,当天晚上还赶不回来,于是,叮嘱女儿道:今天晚上妈妈不在家,千万要记住,一定不能让小放牛的欺负了你。

晚上放牛回来,看见主母没有在家,小放牛的便问其去了哪里?

小女儿也不隐瞒,首言相告去了自己的外婆家。

小放牛的早就对主人家的这个小女儿心存邪念,一看有机可乘,岂肯放过这大好时机?

于是,连忙走到小女儿跟前,伸手就往其脸上摸了一把。

想起母亲临走前的教诲,小女儿也不示弱,急忙也往小放牛的脸上摸了一下。

一看有门,小放牛的情不自禁上前一把便抱住了这个小女儿,不由得对其又亲又摸起来。

牢记住母亲临走前的叮嘱,小女儿也连忙伸手一把抱住了小放牛的,非但如此,小放牛的亲她哪里,她也亲小放牛的哪里,小放牛的摸她身上什么地方,她也摸小放牛身上的什么地方。

少男少女,干柴烈火,很自然两个人便互相搂抱着来到床上颠鸾倒凤,翻云覆雨起来。

第二天,其母亲回到家,晚间,娘俩在一处小解,其母一听女儿撒尿的动静似乎不像往常,于是,便问女儿是不是挨了小放牛的欺负?

小女儿听后,很认真的回应道:他倒是想欺负我,可是我一点也没让他,开始的时候,他先摸了我脸一把,我也摸了他脸一下,后来,他抱住了我,我也抱住了他,他脱光了我,我也扒光了他,......”

几兄弟听后,无不哈哈大笑起来。

首喝到小酒馆打烊,兄弟五人才相互搀扶着,返回了客栈。

一见钟情,两情相悦,自然为人们所称道,但若能矢志不渝,却也不失传为美谈。

到了该报喜的日子,却没见报喜的差官到来,韩卫国、韩卫华兄弟俩猜想应该是没有考中,刚开始一段时间,兄弟二人心中都难免有些烦闷,但随着时光的推移,兄弟俩便渐渐从落榜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自觉得就像当初高成仕所讲的那样,两个人都还年轻,将来再考也不是没有了机会。

韩卫国在考中秀才之前就己经成了亲,妻子马氏是打小就定下的娃娃亲。

所谓娃娃亲,就是由父母做主,出生后不久便定下来的婚事。

那个时候的婚姻,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没进洞房之前,根本连对方的面都没有见过,就更不要说自由恋爱和婚姻自主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结婚成亲就好像抓阄一样,男方要是抓了个美丽贤惠的,或者女方抓到个健康英俊的,这是你命好,反之,若是摊了个歪瓜裂枣或者身体有毛病的,那你也只能自认倒霉,从古到今,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能自己做主的婚姻,差不多只有凤毛麟角。

韩卫国夫妻算是极幸运的一对,可以称得上是郎才女貌,珠联璧合,丈夫身材高挑,长相英俊,健康聪明,妻子则花容月貌,风姿绰约,温柔贤惠。

成亲后,小两口更是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幸幸福福,不知羡煞了乡里十村八屯多少位青年男女。

韩卫华则不然,至今尚未结婚,未婚妻名叫赵毓秀,也是自小就定下的婚姻。

由于未婚妻家就住在邻村,并且跟姑姑家是邻居,因此,相互之间虽没有过接触,但见面的机会偶尔还是有的。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成婚的日子自然也随之越来越近,但韩卫华总感觉到跟堂嫂马氏相比起来,未婚妻毓秀似乎好像欠缺了点什么,由此,渐渐萌生出了打算退亲的念头。

从南京赶考回来的这年春节前,父亲曾多次跟儿子韩卫华商量过,打算过了年就把他和毓秀的婚事办了,以便自己能够早日抱上大孙子,因此,韩卫华感觉到,如果再不快刀斩乱麻的话,若想退掉婚姻,恐怕会越过越麻烦。

主意既定,这天吃过晚饭,父子俩又坐到了一起,殷勤给父亲倒好一杯水后,韩卫华试探着问道:“爹,儿子想跟您说点事,其实也没有别的,我就是想把以前订下的老赵家的那门亲事给退掉,但不知您老人家可否同意?”

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过后,其父回应道:“儿子,这件事可不是说着玩,并不是咱自己说退就能够退掉的,且不说,你和老赵家的闺女曾互换过生辰八字,更何况当年还是你姑姑、姑父亲自保的媒,现在你贸然提出来要退亲,不仅老赵家那边未必会同意,而且我也没脸上门去跟你姑姑、姑父提。

可话又说回来,如今你己经长大,并且还考中了秀才,因此,爹也不好强行阻拦不让你退婚,依我看,你若是铁了心打算想退亲的话,那明天,你就亲自上门去跟你姑、姑父说。”

也认为老父亲讲的比较在理,第二天吃过早饭,韩卫华略作打扮便往姑姑家赶来。

看到秀才侄儿上门,姑姑、姑父十分热情地将韩卫华请进了屋。

东拉西扯闲谈了几句家常之后,韩卫华也感到不便首接跟姑姑和姑父提想要退亲的事情。

于是,心生一计,借故说道:“姑姑、姑父,今天侄儿上门来,是有一件不好开口,但又不能不说的事情,想跟您二老讲一下。

其实,不说你俩也知道,今年秋天,我到南京去参加乡试没有考中举人,但是侄儿又不甘心就这么平庸一辈子,因此,我打算前去军队从军,想到外面闯荡一番。

自不用说,从军就要打仗,打仗就难免会死人,因此一旦我离开家,恐怕就不是三年、五年能够回来的,说句不吉利的话,还有可能一辈子都回不来了。

为了不耽误人家毓秀的青春,因此,我想委托您俩去跟毓秀本人及其父母说一声,将毓秀与我先前订下的亲事退掉,还恳请您二老不嫌麻烦,上门去跟老赵家那头打声招呼。”


    (http://www.94xsds.com/book/81250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