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库尔斯克的召唤
布良斯克夜风的冷冽仿佛还未完全从骨髓里散去,但“猫熊和北极熊探险俱乐部”的车间里,己翻涌着一种比机油味更滚烫的气息——新的征途在即。
库尔斯克,这个名字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在所有人心头。
这片曾在1943年用钢铁与烈焰重塑欧陆命运的土地,正透过七十余年的时光尘埃,抛来一截若隐若现的钩索。
怀礼辉靠在“铁牛”冰冷厚重的车门旁,那枚被掌心浸润得温润的5戈比古铜币在指间缓慢捻动,金属边缘的细微锯齿刮擦着指尖,发出几不可闻的沙沙声。
他的目光沉沉地落在眼前一张巨大的库尔斯克地区军事地图上,思绪却飘回了几天前,伏尔加河畔那座宁静得如同时间泡影的小镇——奥列格妻子居住的地方。
那是一次寻常的邻里拜访。怀礼辉替奥列格送去一些从布良斯克带来的特色肉肠(作为对他分享情报和保护“眼泪”的谢礼)。
在奥列格妻子家的门口台阶上,他遇到了隔壁那位头发花白、热爱养鸽子的老太太奥尔加。
喝着热腾腾的红菜汤,听着奥列格妻子聊起怀礼辉那些“古怪”的挖土工作,奥尔加老太太像是想起了什么遥远的趣闻,咯咯地笑起来。
“哎哟,说到古怪故事,我那死鬼祖父,安德烈·伊里奇,才真是个怪老头!”奥尔加咂摸着汤勺,橘瓣般的皱纹舒展开。
“他总念叨些老掉牙的事,什么在库尔斯克老家,在他叔父的农场地下,埋着能压垮哥萨克大车的‘铁怪兽’……说打仗那会儿,大半夜的天上全是‘嗡嗡’怪响的铁鸟,地上震得房子都要跳起来!有天晚上,他叔父一家隔着窗缝,瞧见远处田地里的麦子像被看不见的手按下去一大片深槽,第二天早上跑去一瞅——你们猜怎么着?地平平整整的,啥也没有!可隔了几天,他们家的水井味儿就不对了,带着股浓浓的铁锈腥气!老头子非说是德国佬的战争机器钻到地底下生崽去了,吓得他们一家子几年都不敢吃那井的水,跑去河边挑水喝……”
奥尔加老太太讲得绘声绘色,笑声里带着对往昔荒诞趣事的缅怀。
旁边的奥列格妻子也被逗乐了,附和道:“可不是嘛!我小时候常听安德烈外公念叨这个,每次都说得像真的一样!”
怀礼辉当时也礼貌性地笑着,喝着汤。但就在那轻松的氛围里,他的眼瞳深处却猛地收缩了一下。
仿佛一道无声的惊雷在识海劈开!“铁鸟”——轰炸机!
“震得房子要跳起来”——重物跌落或爆炸冲击!
“麦子成片下陷深槽”——大型物体砸入松软土地然后被回填拖平!
“井水带铁锈腥气”——地下大型金属结构长期缓慢渗透导致的地下水污染!
这不是什么乡村志怪!这是一幅未经修饰、充满惊恐农民视角的现场目击报告!
指向的,极可能是一个被仓促埋藏的、巨大的战争遗骸!那个库尔斯克老家叔父的农场位置,瞬间像一枚烧红的图钉,狠狠扎进了怀礼辉脑海中的库尔斯克地图上!
“老太太,安德烈祖父的叔父家,具体在库尔斯克的哪个小地方?”怀礼辉当时放下汤碗,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声音却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探究。
“‘小橡树’村!普谢米察季耶夫乡附近一个长着几棵弯脖子橡树的小村子!好多年没人提起喽……”奥尔加老太太努力回忆着。
就在怀礼辉心中将这枚“图钉”——“小橡树”村位置牢牢定在脑海之际。
他口袋里的加密卫星电话,非常不合时宜地震动了起来。屏幕上闪烁着“冬宫玫瑰”的代号——索菲亚·罗曼诺娃。
他起身致歉走到安静角落接通。电话那头,是索菲亚惯有的、带着冬宫修复室清冷距离感的嗓音,但今天似乎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波澜:“猫熊。立刻检查你的加密邮箱。冬宫档案部那边,今天凌晨刚刚完成解密授权程序的一份‘库尔斯克战场德军撤离特别物资协调记录’副本,发到了俱乐部的核心加密邮箱。”
她的声音停顿了一下,带着一种独特的凝重,“这份档案……提到了目标区域,普谢米察季耶夫乡。”
怀礼辉握着卫星电话的手,指关节骤然收紧!
两条截然不同的线索,一条来自市井平民口口相传的“荒诞”轶事,一条来自冬宫深处尘封帝国的机密档案——如同跨越时空的两缕电流,精准地击打在库尔斯克地图上同一个坐标周边!
那片被血色夕阳浸透、被钢铁巨兽碾碎的广袤农田,瞬间被浓郁的迷雾和炽热的光芒同时笼罩。
“开拔!目标——库尔斯克!普谢米察季耶夫乡!”
阿列克谢的咆哮如同汽笛,撕破了布良斯克早晨最后的沉寂。三辆风格各异又同样彪悍的房车引擎发出低沉的怒吼,如同被唤醒的钢铁巨兽。
领头的第一辆车,是“铁牛”,怀礼辉的旗舰,深橄榄绿的车身上布满冻土征战留下的泥泞斑驳与撞击凹痕,巨大的绞盘仿佛蛰伏的巨蟒,车顶上那预留的武器基座即使空置着,也散发着一种生人勿近的悍然威压。
如今它的内部,承载着指挥核心、关键情报资料,以及一位“合法侵占”了大床的金发“麻烦精”。
紧接着的第二辆,是“雪豹”,只属于阿列克谢和索菲亚的移动家园兼重装工作室。
车身涂着实用但略显粗犷的丛林迷彩,后厢加装了厚厚的钢板和精巧的液压工作平台、虎钳钻床赫然在列,那嵌在厢壁里、厚得能防弹的保险柜无声昭示着主人的“收藏”品位(以及对某位队友曾经藏金条行为的不以为然)。
索菲亚此刻坐在副驾,翻阅着一叠打印出来的卫星地图,冰蓝色的眼眸偶尔会瞥一眼窗外,掠过旁边那辆“铁牛”时,眼底会闪过一丝微不可察的揶揄。
殿后的一辆是“鹰巢”,李宏的专属领地——移动电子方舟。
银灰色的车身布满了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碟形、柱状、网格状天线和散热栅格,车辆行驶中依旧散发着稳定的低频嗡鸣信号。
车窗玻璃都带着隐隐的反光镀膜,隔绝着好奇目光的同时,也隔绝着车内那位技术官对其“无辐射污染标准区”的执念。
李宏坐在驾驶座,巨大的防眩光显示屏悬在他眼前,手指在无形的键盘上翻飞,进行着最后的路线数据演算校准,无视着旁边阿列克谢开着免提从对讲机里传来的大嗓门路况播报(通常是抱怨乡道泥泞、抱怨限速标志太多)。
出发!库尔斯克!
(http://www.94xsds.com/book/821368-1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