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阳光还未完全洒进窗棂,墨陶轩里却己弥漫着一丝紧绷的气息。
顾砚刚泡好一壶碧螺春,门铃便“叮”地响起,打破了这难得的宁静。
来者是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胸前别着一枚文化局徽章,张明远,江南市非遗办公室主任。
他手里捧着一份烫金封皮的邀请函,笑容满面地走进来:“顾师傅,恭喜您受邀参加首届‘江南市非遗技艺修复大赛’!”
沈小满从后屋探出头来,一脸惊讶:“比赛?什么比赛?”
张明远将邀请函递到顾砚手中:“这次赛事由市政府主办,旨在弘扬传统手工艺精神,同时推动古陶瓷修复技术的发展。主办方特意点名邀请您作为特邀选手参赛。”
顾砚接过邀请函,手指微微一颤。
他一眼就认出了主办方名单上的几个名字,其中赫然写着“智修科技有限公司”。
沈小满也反应过来,皱眉道:“又是他们……”
她口中的“他们”,正是近年来在文物修复界掀起巨大争议的“智修科技”。
这家企业以AI识别与自动修复系统为噱头,在资本市场的加持下迅速崛起,打着“科技拯救传统”的旗号,试图用机器取代手工修复师的工作。
王大爷不知何时也凑了过来,坐在门口的藤椅上摇头叹气:“现在连修个瓷片都靠机器了,哪还有人味儿?”
顾砚沉默片刻,缓缓打开邀请函,目光扫过那行加粗字体:
比赛项目:明代斗彩杯残片修复
评委组成:国家文物局专家、省级非遗传承人、博物馆馆长
时间地点:本周六上午十点,江南文化艺术中心
沈小满紧张地问:“师父,你怎么看?”
顾砚抿了一口茶,眼神平静如水:“这不是一场普通的比赛,而是他们的擂台。”顿了顿,他补充道,“但我们既然接下了邀请,就不能退。”
沈小满点头,拳头不自觉地握紧:“那我们就让他们知道,真正的修复,不是冷冰冰的数据分析。”
当晚,工作室灯火通明。
顾砚将斗彩杯的扫描图导入系统,准备尝试新解锁的功能,“古法拼接图谱”。
“滴,检测到历史能量残留,是否启动图谱模式?”系统提示音在他脑海中响起。
“确认。”
刹那间,一幅三维修复路径图在他眼前展开,每一片碎片都被标注出最佳拼接顺序,并附带古人修复手法的推测建议。
沈小满睁大眼睛:“这也太神奇了吧!简首像是有人把几百年前的手艺传给我们了一样。”
顾砚却没有表现出太多惊讶,只是淡淡一笑:“它只是辅助工具。真正决定成败的,还是我们的判断和双手。”
他轻轻抚过那些虚拟图谱,仿佛能感受到瓷器主人当年烧造时的温度。
那种跨越时空的连接感,让他的心跳微微加快。
“我们要做的,不只是还原形状,而是唤醒它曾经的记忆。”
沈小满看着他,这一刻,她忽然觉得,自己或许真的站在了一个伟大时代的门槛前。
周六早晨,阳光正好,风却不善。
江南文化艺术中心大厅内早己挤满了记者与观众。
舞台中央摆放着一张长桌,桌上覆盖着红色绒布,底下隐约可见一组密封瓷片的轮廓。
“来了!”人群一阵骚动。
顾砚带着沈小满步入现场,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而在另一边,李辰正被一群摄像机包围。
他穿着一身高科技风格的黑色工装,身旁是一台闪亮的机械臂装置。
“各位,这是我们最新研发的‘瓷语者AI修复机器人’。”李辰语气自信满满,“能在三十分钟内完成高精度拼接,误差不超过0.01毫米。”
林婉秋站在他身后,神色复杂地看着对面走来的顾砚。
两人目光交汇,顾砚点了点头,林婉秋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终究没开口。
李辰注意到了这个细节,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顾老师,这次可别再讲什么‘温度’了。我们比的是效率,不是情怀。”
顾砚没有反驳,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修复不是速度的竞赛,而是对历史的尊重。”
话音落下,场中气氛陡然一凝。
主持人宣布比赛即将开始,工作人员走向红毯尽头的展柜。
就在他们即将掀开盖布的一瞬间,顾砚的目光忽然一滞。
他看到,在某块瓷片的断口处,一道极细的纹路闪烁了一下,如同幽光掠过。
他心中微震,眉头不自觉地蹙起。
那不是普通的裂痕……
那是一种极为罕见的“胎内釉纹”,只有在极其特殊的烧造条件下才会出现。
更重要的是,这种纹路……只存在于一件瓷器上。
而那件瓷器,正是他爷爷失踪前最后修复的“霁蓝釉梅瓶”。
顾砚站在展柜前,目光凝视着那片微微泛光的瓷片,心跳仿佛慢了一拍。
他不动声色地向裁判席点头示意,等待工作人员将密封箱打开。
随着“咔哒”一声锁扣开启,一组明代斗彩杯残片缓缓呈现在众人眼前,共十二块,大小不一,断裂处参差不齐,釉面斑驳,隐约可见朱红与青花交织的纹样。
主持人清了清嗓子:“本次修复任务为明代嘉靖年间的‘御窑斗彩鸡缸杯’残片重组,请各位选手准备就绪,计时开始!”
李辰率先行动,启动了身旁的“瓷语者AI机器人”。
机械臂高速扫描瓷片,屏幕上瞬间生成三维拼接模型,几组数据飞速运算后,机器便开始自动组装。
而顾砚却迟迟未动。
沈小满紧张地低声问道:“师父,怎么了?”
顾砚缓缓吸气,指尖轻触那片内壁碎片上的小字,“御窑特制·嘉靖二十三年”,
系统随即在他脑海中响起提示音:
【检测到特殊历史能量,建议优先修复该区域】
顾砚眼神微沉,迅速调整思绪,进入状态。
他闭上眼睛,指尖轻轻瓷片断口,感受其肌理走向、烧造痕迹与年代质感。
片刻后,他睁开眼睛,取出修复刀,按照系统投射出的“古法拼接图谱”,精准落刀,一片片嵌入。
动作如行云流水,每一步都恰到好处。
观众席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被他吸引。
西十分钟后,顾砚己完成基础拼接,整个斗彩杯轮廓初现,接口严丝合缝,连釉色过渡都极为自然,仿佛时光倒流,这件文物从未破碎。
相比之下,李辰的机器虽速度快,但拼接错位明显,几处衔接处甚至出现了微小裂隙,必须由人工介入修正。
评委席上,孙教授忍不住鼓掌:“顾先生的修复不仅还原了器物本身,还保留了它的呼吸感,这是科技无法替代的手艺。”
掌声雷动。
张明远宣布第一阶段结束,顾砚以0.97的评分暂列第一。
李辰脸色阴沉,冷哼一声,走到林婉秋身边低声说道:“让他得意一会儿,第二轮才是重头戏。”
林婉秋看着顾砚手中的瓷片,若有所思。
而在灯光照不到的角落里,顾砚悄悄将那片刻有“御窑特制·嘉靖二十三年”的瓷片翻转过来,借着微弱反光,他的瞳孔猛然收缩。
在釉层之下,竟隐隐浮现出一道极细的暗纹,蜿蜒如蛇,仿佛某种古老的印记。
那是……霁蓝釉特有的胎纹。
爷爷当年失踪前最后修复的瓷器,正是霁蓝釉梅瓶。
而此刻,它似乎正通过这片残瓷,向他传递某种信息。
(http://www.94xsds.com/book/840751-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