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决了场地的波折后,林骁全身心地投入到飞机制造的实际工作中。他看着厂房里摆放的自制设备和收集来的材料,心中既有期待又有忐忑。经过前期的准备,他打算先制造一个小型飞机的模型,以此来验证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掌握的技术。
林骁按照设计蓝图,开始精心切割、打磨零件。他专注的神情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己不存在,只有手中的零件和工具。然而,当他将一个个零件组装起来后,却发现飞机模型的机翼在模拟飞行测试中出现了严重的颤振问题。这是一个严重的技术瓶颈,颤振可能导致机翼结构损坏,使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面临极大的危险。
林骁深知问题的严重性,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经典的航空学著作到最新的学术研究论文,试图找到解决办法。但这个问题远比他想象的复杂,涉及到空气动力学、材料力学以及结构动力学等多个领域的交叉知识。连续几天,林骁都在厂房里熬夜研究,眼睛布满了血丝,人也愈发憔悴,但始终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就在林骁感到一筹莫展的时候,学校举办了一场国际航空学术交流研讨会。得知这个消息后,林骁眼前一亮,他觉得这或许是解决问题的契机。于是,他想尽办法弄到了一张入场券,早早地来到了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航空领域专家学者们分享着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林骁坐在台下,如饥似渴地聆听着每一个演讲,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关键信息。他希望能从这些前沿的研究中找到解决机翼颤振问题的灵感。
在中场休息的时候,林骁注意到了一位白发苍苍但精神矍铄的老教授。老教授在航空结构动力学方面颇有建树,林骁曾在多篇学术论文中拜读过他的研究成果。林骁鼓起勇气,走上前去向老教授请教机翼颤振的问题。
老教授看着眼前这个充满求知欲的年轻人,眼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他耐心地听林骁讲述了问题的来龙去脉,并仔细查看了林骁绘制的设计草图和记录的数据。老教授沉思片刻后,指出了林骁在机翼结构设计上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建议他尝试采用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来增强机翼的刚度,同时优化机翼的外形设计,以改善空气动力学性能。
林骁听后,犹如醍醐灌顶,心中豁然开朗。他不停地向老教授道谢,老教授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他继续努力。研讨会结束后,林骁迫不及待地回到厂房,按照老教授的建议对飞机模型进行重新设计和改进。
他西处联系材料供应商,寻找老教授推荐的新型复合材料。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合适的材料。林骁小心翼翼地将新材料应用到机翼的制作中,同时对机翼的外形进行了精细的调整。每一个步骤他都格外谨慎,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经过几天的努力,改进后的飞机模型终于再次完成。林骁怀着忐忑的心情进行了模拟飞行测试。当模型飞机在半空中平稳飞行,机翼不再出现颤振现象时,林骁激动得跳了起来。他成功了!这个困扰他许久的技术瓶颈终于被突破。
这次经历不仅让林骁解决了实际问题,更让他深刻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局限性和与专业领域的差距。他明白,要实现制造新型飞机和机甲的梦想,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但这次突破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一定能够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向着梦想的彼岸不断靠近。
(http://www.94xsds.com/book/846906-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