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春暖,花信次第而来,千金贵女们也纷纷出门踏青赏景。到底是闺中初春难辞寒,阮音今日却提不起兴致,总觉得心头一滞,像一枚未融的雪片,贴在心尖,不痛,只凉。自那封回信送来,她再未见沈怀璟一面。
这日却有一桩旧人归京,搅动了她平静如水的日子。
江芷若的名字,再次在京城的茶楼酒肆中被提起时。
她与江芷若是旧识,曾同为女学里的出挑才女。江芷若容貌绝色,聪慧机敏,但性子锋利,凡事必争,哪怕是一首诗、一幅画,也要争得头角峥嵘。阮音素来不喜纷争,与她虽有几分交情,却终归谈不上亲厚
后来江家因父贪墨案发,一夕之间没落,江芷若被送至乡下祖母处,数年杳无音信。今番重回京中,竟如换了一个人。
再出现时,她风姿绰约,行止端凝,宛若寒梅初绽,艳而不俗。那日是礼部尚书府上设宴,宾客云集,阮音随母亲前去赴宴。正立于花厅赏画,忽听一声轻笑:“许久不见,阮姑娘光采依旧。”
她回首,竟是江芷若。
与过往少女时的艳丽不同,如今的江芷若更显沉静内敛。她穿一袭石青色织金长裙,发髻简素,仅簪一枚玉蝉。明明不是宴席中最耀眼的女子,却令人不觉目光落在她身上,移不开眼。
几句寒暄后,江芷若被礼部尚书夫人唤走,阮音这才从怔愣中回过神。耳边有闺中小姐低语:“听说江家之事己翻案,江芷若三叔如今在边疆立了战功,皇上召其归朝,复了旧职。”
权势之舟,沉而复起。
而江芷若,亦随之风生水起。
她开始频繁出现在各类宴席上,或是名媛聚会、或是文人雅集,每每皆有佳作流出,声名鹊起。阮音虽不喜她咄咄逼人之性,却不得不承认,她的才情与手腕远胜常人。
“听闻江家姑娘才从岭南回京?”一位贵妇笑问。
“是啊。”芷若浅笑,语声清越,“在岭南久了,倒不习惯这边的春风。”
“却是比过去更加风采动人了。”有人调侃。
阮音站在人群边上,看着芷若从容应对,周旋自如,心中微动。她记得小时候的芷若并非如此——那时的她眼里有光,遇事冲动,因不愿听从家中安排,才落得“调教”之名。可如今的她,言行间有了分寸,却也添了些陌生。
宴间设有画席、琴台、书论,众人分流而坐。阮音随几位闺中好友至画席描春景,刚铺开纸张,却听得邻近琴台一阵低语:“那位是前礼部侍郎沈家的公子吧?”
她心口一震,不由自主望去,果然见沈怀璟立于松影间,身着淡青常服,与几位士子论学。他神情自若,偶尔低首,却字字有据。更令人惊奇的是,江芷若竟也站在他身侧,微微扬着下巴,言语犀利地与他争论着什么。
“礼部所拟官学教纲,未免太趋保守。”
“保守与否,并非关键,关键是如何兼容。”沈怀璟语气平稳。
芷若轻笑:“大人之言固然在理,但若始终追求‘兼容’,没有独树一帜的立场,那创新之路又从何开启?”
听者皆哗然,却又暗自佩服她胆识与口才。阮音却看着他们隔空交锋,心中起了涟漪——这场景,她从未奢望过。
(http://www.94xsds.com/book/858064-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