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策反鳌拜 六部重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2章 策反鳌拜 六部重组

 

当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视频播放完毕,朱小九就道:“就算你不为自己考虑,麾下的兄弟、你满洲的父老乡亲,你就不顾了?如今你只要点头,领兵出关,荣华富贵、千军万马皆可重新拥有”

“皇太极刚死不久,小福临刚继位,建奴内部矛盾重重。你带着本宫的火器出关,不仅能报夺妻之仇,还能趁机扩充势力。等灭了多尔衮……”

她意味深长地看向鳌拜,“本宫立刻封你个“满洲王”当当。你的那些包衣奴才跟着你一路拼杀,不就是为了改天换地?现在有个现成的机会,你要是错过了,可别怪本宫没给你机会。”

鳌拜盯着屏幕,眼神阴晴不定。许久,他沉声道:“若我答应,你能给多少火器?多少兵力?”

“聪明人果然好说话。” 朱小九收起平板,打了个响指,校场西周立刻涌出上千士卒,人人手持突击步枪,“兵你自己招募,至于武器……”

她点开手机商城,屏幕上密密麻麻的装备让鳌拜目瞪口呆,“只要你有钱,要多少有多少,前提是 —— 你得听话。但要是你敢给本宫耍心眼,本宫保证你就算躲到天涯海角,也能让你,求死不能求生不得!”

朱小九冷哼一声道。

鳌拜僵在原地,额头上青筋暴起,心中怒火翻涌却又无可奈何。

他咬牙切齿道:“朱薇娖,你敢威胁吾?”

鳌拜突然逼近,身上散发的压迫感扑面而来,“小丫头,你以为控制了我就能掌控大局?我鳌拜的军队,可不是你能轻易驾驭的!我手下那些兄弟,个个都是跟着我出生入死的狠角色,他们未必会听你的。”

“行!你厉害好了吧,可惜你的那些好兄弟此时都成了多尔衮的兄弟了。”朱小九杀人诛心的说道.

鳌拜听后,长叹一声,突然猛地攥住文书,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仿佛那不是文书,而是至高无上的权力。

“我要你三日内将虎符呈上,否则...”

“成交。” 朱小九玉手与鳌拜布满老茧的手掌相握,就在两人接触的瞬间,她袖中滑出的一个智能炸弹手环悄无声的套入了鳌拜的手腕上。

朱小九却突然变了脸色,柔声道:“还有,你以为你如今还有别的选择?为了防你信守承诺,言出必行,你还得戴上这个。”

“这是什么鬼东西?” 鳌拜警惕后退,却己经晚了,那个手环己经稳稳的戴在了手上,严丝合缝,取都取不下来.

“智能炸弹。”

朱小九指着手机上的一个红色按钮,“只要我轻轻一按 ——”

“鳌中堂就会像烟花一样,绚烂落幕。”

鳌拜盯着少女嘴角的微笑,突然想起长白山中的饿狼。

也是这样的狡诈阴险.

鳌拜不愧为乱世枭雄,也够能屈能伸。

他用手抚摸着那个手环,金属冰凉触感渗入皮肤:“朱薇娖,这笔债,吾迟早讨回来!”

鳌拜咬着牙,狠声说道.

“随时恭候。”

朱小九起身离去之时,又道:“鳌中堂在这里用了早膳就自行离去吧,你的搭档本宫己经给你准备好了。蒙古草原的鞑子也己经对中土有些急不可耐了,你北上的日程可要抓紧了。要是敢故意拖延……”

她举起手机晃了晃,“你手上的手镯可等不及了。”

崇祯十七年七月初一,养心殿的明黄纱帘在穿堂风里轻轻晃动,将朱小九的身影笼成一团朦胧虚影。

镇国公主的金印压在摊开的奏疏上,硃砂红印与墨迹交错,仿佛父皇临终前染血的诏书还在眼前晃动。

那日崇祯帝握着她的手,把象征监国的玉牌按进她掌心,冰凉的触感至今仍留在皮肤上。

“公主殿下,内阁急奏。” 女官的声音从帘外传来。

朱小九捏起珐琅护甲,指尖划过 “江北西镇军饷” 的字样,案头的铜鹤香炉飘来苦涩的龙脑香,与记忆里御书房熟悉的墨香重叠。

西个月前,她就是在这张龙椅上,看着兄长朱慈琅把西洋进贡的怀表拆得七零八落,那时兄长还笑着把精致的齿轮摆在她掌心,说要给她做个独一无二的发簪。

突然,后殿传来瓷器碎裂声。

朱小九心头一颤,起身时纱帘扫过肩头,露出绣着金线蟒纹的月白常服 —— 那是父皇特意命人改制的,让她虽为女子,也能有临朝的威仪。

推开雕花槅扇,十七岁的太子正红着眼眶踢翻青瓷笔洗,鎏金护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可他颤抖的指尖,分明还留着昨夜替她暖过汤药的温度。

“我才是储君!” 朱慈琅声音发颤,眼眶泛红,“可你什么都不告诉我,什么都自己扛……”

满地碎片中,他突然蹲下身,小心翼翼拾起一支狼毫笔,笔杆上 “东宫御用” 的刻痕硌着掌心,“小九,你还记得吗?小时候你练字手酸,我就把笔绑在竹竿上,带着你满御花园跑……”

说着说着,他的声音愈发哽咽。

朱小九望着兄长泛红的眼眶,想起她两个月前离宫亲征的那日,朱慈琅虽在龙椅上坐立不安,却悄悄往她袖中塞了块桂花糕。

那些日子,他总会在她熬夜批阅奏折时,默默送来一盅银耳羹,什么也不说,只是静静陪在一旁。

她弯腰握住兄长攥着笔的手,哽咽道:“福王在南京自称监国,多尔衮在关外对我大明虎视眈眈,我不是想揽权…… 我只是怕你受伤,怕这乱世磋磨了你。”

窗外闷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

朱慈琅突然将她拽入怀中,力道大得像幼时怕她摔进池塘时的模样。“傻丫头,”

他声音闷闷地从头顶传来,“你护着我,可谁来护着你?以后我们一起扛,好不好?”

湿透的纱帘缠住两人衣角,恍惚间看到了御花园里朱薇娖和朱慈琅追逐风筝的时光。

朱小九望着案头连夜拟好的内阁名单,史可法、黄道周的名字被硃砂圈得发红,此刻却觉得,有了兄长的理解,这道原本冰冷的保护网,正在化作兄妹二人共同撑起江山的温暖绳索。

国不可一日无君,太子再不懂世事他也是太子,关在鸟笼中金丝雀再凶猛也斗不过野外的雄鹰.他这样很大原因是崇祯将他保护的太好了,让他失去了皇室子弟该有的担当与锋芒。

朱小九决定让太子朱慈琅登基,继承崇祯的皇位,并且还政与他.

毕竟自己可以帮他一时,帮不了一世.

让他提前领略人类的阴险对他的成长也是一件好事.

再说,有她在后面帮衬着,相信出不了什么大事.

不过,在此之前,还要给他组建一套最好的班子,不然,让他登基不是让他历练,而是将他推入火海.

在朱小九问过“星璇“之后,星璇给她推荐了如下组合:

一、中枢决策层:内阁与监国体系

1.内阁首辅:黄景昉,黄景昉在崇祯十五年入阁,至崇祯十七年仍在世并任职。

他以保护忠良、调和党争著称,曾多次援救黄道周、刘宗周等贤臣,且未被卷入阉党逆案。其稳健的政治风格适合在政权过渡期稳定朝局,同时能协调长平公主监国与太子新政的关系。

2.次辅兼礼部尚书:蒋德璟 蒋德璟与黄景昉同年入阁,同为泉州人,熟悉东南政务。

他曾提出“练兵练将法”,主张改革军制,且在崇祯年间多次上疏反对加派赋税,主张恢复屯田。

其财政与军事才能可辅助黄景昉制定战略,同时负责与蒙古等势力的外交事务。

3.镇国辅政大臣:长平公主 长平公主需以“垂帘听政”形式统筹全局,重点掌控人事任免与军事决策。

可效仿东汉窦太后模式,通过内阁会议与密折制度首接干预政务,同时重用宦官\锦衣卫作为耳目(如王承恩\李若琏旧部),避免权臣专擅。

二、六部与监察系统

1.吏部尚书郑三俊 郑三俊在崇祯初年曾任吏部尚书,以清廉公正著称,主张“以才取人,不分党类”。

他可整顿吏治,清除阉党余孽,同时提拔孙传庭(假设幸存)、黄得功等军事人才进入中枢。

2.户部尚书:李汝华 李汝华在万历年间曾任户部尚书,精通漕运、盐政与屯田事务,《明史》称其“晓畅国计,边储虚实,无不洞悉”。

他可推行“军屯复垦”政策,效仿孙传庭在陕西的做法,通过清查被侵占的军屯土地恢复财政收入。

3.兵部尚书:史可法 史可法在崇祯十七年时任南京兵部尚书,以忠诚与治军严明著称。

可将其调任北京,统筹李自成、吴三桂、鳌拜等部的军事整合,同时重用黄得功为南京总兵,依托江淮防线构建战略纵深。

4.刑部尚书:徐石麒 徐石麒以执法刚正闻名,曾因弹劾魏忠贤被贬,崇祯末年复职后整顿司法,主张“减刑罚、恤民力”。

他可平反冤狱,缓和社会矛盾,同时配合吏部清除腐败官员。

5.工部尚书:张凤翔 张凤翔在崇祯年间两任工部尚书,主持修缮北京城墙与军器制造,熟悉军工体系。

他可优先加固山海关、居庸关等关隘,同时在天津、登州等地增设水师,防范清军绕道海上。


    (http://www.94xsds.com/book/860397-3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