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战淮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1章 战淮南

 

正处于寿阳前线的任城王元澄向元恪上奏章,从淮南防御的角度力陈主动伐梁的必要。元恪极为认同,下令调发北方六州士卒两万人,令在仲秋期间在淮南全部集结完毕。再加上驻守寿阳和周边的军队,在淮南地区的北魏军队共计五万人,元澄任前敌总指挥,萧宝夤和陈伯之全部受其调遣。

在元澄的精心运筹下,东线在有条不紊的进行战争准备。

面对淮南这个大棋局,高手元澄紧盯地图,思索着落子何处。

东关是水路要冲,一旦南梁在东关的守军蓄水灌城,守备阳石(安徽霍邱)的陈伯之就会变成虾兵蟹将,合肥也会受到水患的影响。作为南下后可能的隐患,东山是元澄首取之地。

大岘城(安徽含山)地势险要,只要控制大岘城,长江岸边的历阳(安徽和县)就可以朝夕可至,此城必取。

除此之外,淮陵、九山也都在元澄目光范围之中。

准备完毕,目标明确,剩下的就是开打了。

铆足了劲的陈伯之和梁将赵祖悦首战于东关城外,在北魏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下,赵祖悦战败而逃。

六天后,北魏军在名将杨大眼的率领下攻击樊季安,大胜。

紧接着,按照战前布置,元澄分兵西路,分别派党法宗、傅竖眼、王神念在分别攻取东关、大岘城、淮陵、九山,高祖珍率领三千骑兵作为游动支援,自己则统领大军继后而进。

王神念一举攻克关要和颍川,党法宗、傅竖眼占领大岘城。白塔、牵城、清溪等城守军闻风溃散。梁将潘伯邻救援不利,退守淮陵,党法宗率军突袭淮陵,击杀潘伯邻。梁将司马明素受命率兵三千去援救九山,途中被擒。

在元澄不愧是战略级大师,精妙布局以快刀割肉的态势收取淮南各城。

战场捷报频传,让远在洛阳的元恪兴奋异常,下诏褒扬:“将军文德内昭,武功外扬,奋扬大略,涤荡江吴,长旌始卷,贼徒慑气,锐旅方驰,东关席卷,想江湖平波,在旦夕尔。”如今读起来依旧荡气回肠,热血沸腾。

前线形势危机,梁将姜庆真却发现了一个机会。

元澄率领主力远在前线,留守后方寿阳的兵力己十分薄弱,而且在相对安宁的大后方,寿阳守备十分松懈。南梁军只要趁机急袭寿阳,端了北魏军的老巢,前方形势足可逆转。

这的确是个釜底抽薪的好办法。

姜庆真马上挑选精锐,向寿阳发起突袭。

姜庆真所料不差,留守在寿阳城内的长史韦缵猝不及防,进退失据,姜庆真趁机占据了寿阳城的外城,北魏军退入2座内城中守备。

奇袭见效,梁军士气大振,对内城不断猛攻。

主将在外,军心渐乱,万分危急之时,寿阳城内一位军中花木兰挺身而出。

她率兵登上女墙,据守要害之处,堵住潮水般涌来的梁兵;她勉励城内的文武官员,安抚居民将士;她不避飞箭流石亲自上城巡察,指挥防御。在她的带领下,寿阳城奇迹般的坚守了下来。这位巾帼豪杰是元澄的母亲孟氏。

这母子俩都是世间英豪。

姜庆真也不示弱,督军猛攻。他坚信元澄的援兵不可能这么快赶回来,只要攻势不停,定能在元澄回师救援前攻克寿阳。

元澄确实没法马上从几百里外赶回来。

但姜庆真没想到,在寿阳城外不远的栖贤寺,还有一支规模不大的军队。

这支小军队的主将正是和南梁有血海深仇的萧宝夤。

萧宝夤只是偶尔路过。

听闻前线战事己起,复仇心切的萧宝夤带领部属匆匆赶往前线。在姜庆真突袭寿阳前,萧宝夤也刚刚到达寿阳,暂时驻扎在城外栖贤寺。

萧宝夤原计划在这歇歇脚补充点给养就走,他的目标是己经不算太远的前线。

就这么凑巧,萧宝夤前脚刚到,姜庆真后脚就到了。

萧宝夤这一次歇脚,竟然成了逆转乾坤的关键力量。

探听到寿阳危在旦夕,红了眼的萧宝夤不顾一切杀到城下,披甲持刃亲自上阵砍人,与城内军士合力奋战,从半夜激战到第二天夕阳西下,姜庆真再也扛不住溃逃而去。

险些被断了后路的元澄从震惊中缓过神来,把怒火发泄在面前的梁军。领兵猛攻安徽钟离(安徽凤阳),又实施围点打援战术,派刘思祖等人半路设伏,截击梁将张惠绍运送粮食和援兵的队伍。刘思祖大败梁军,俘虏了张惠绍等十个将领,五千南梁援兵全部被斩杀或俘虏,粮食全部成为魏军的军粮。

不久到了西月份,淮河水涨,见天时己失,元澄领兵退回寿阳。

但战线延伸百里的北魏各军过于分散,在那个交通基本靠腿,联络基本靠喊的年代,撤军途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问题。在南梁的猛烈追击下,失去掩护的北魏士卒被俘逃散的有西千多人。齐郡人贾思伯是元澄的军司,自己殿后缓行,一边撤退一边收拢走散的士兵。元澄知道贾思伯是个儒生,行不能驭马,力不能弯弓,殿后撤退必死无疑。正在忧虑中看到贾思伯毫发无损地回来了,元澄大喜过望,拉着贾思伯的手说:“我之前读到孔子说的‘仁者必有勇’还不太相信,现在这正好在军司身上表现出来了。”

贾思伯借口说自己是走迷路了,不愿意夸耀功劳。

这位贾思伯是山东青州人,在此之后从地方一路升迁到中央,担任皇宫禁卫军司令,国家财政部长。他有个同族兄弟,耗尽一生心血编纂出一本农学巨著而名垂青史,这位叫贾思勰,这本旷世巨著叫《齐民要术》。

东线战役由此暂时告以断落,因为撤退过程中组织有误,作为处罚,北魏有关部门奏请元恪免去元澄开府之封,并降三级。萧衍向北魏请求用所俘获的北魏将士换回了张惠绍。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10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