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夹缝中的挣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4章 夹缝中的挣扎

 

这是个十分孱弱的小政权,随时可能被掐死在摇篮中。王位上的拓跋珪并没有太多的喜悦,感触最深的就两个字——挤压。

南方的后燕、后秦这样的大哥暂时一个也惹不起;自已栖身的贺兰部里,既有亲近的舅舅贺讷,也有恨自已不死的舅舅贺染干;南边是已经翻脸的独孤部刘显;东有库莫奚部;西边富庶的河套平原是匈奴铁弗刘卫辰部,阴山以北是柔然和高车部的天下。

夸张点说,周边部落的人放个屁,拓跋珪顺风都能闻到,这样的生存环境不是一般的恶劣。

很多人掌握了小小的权力后就忘乎所以,天大地大不如自已大,狭隘的心胸已经盛不下爆棚的野心,怼人弄权,却对自已已经成为像井底之蛙一样的滑稽之徒毫无感知。

拓跋珪并不是有三分颜料就开染坊的得意忘形之徒,权力意味着责任,如何带着数万人在这样夹缝中生存下去是他最迫切解决的问题,他必须用才15岁肩膀扛起这个巨大的责任。

除了外部,关键还要应对来自内部的质疑,每个部落的头领都在想一个同样的问题:“你这个只有15岁的毛头小孩凭什么当带头大哥。”

论年龄,其他部落的首领都是三、四十岁的精壮男子。

论实力,各部落也能调遣成百数千的部众。

刚刚依附过来的部落凭什么长时间俯首帖耳听拓跋珪调遣?

有这个想法的人很多,很快就有人冒出头来,趁着拓跋珪东征陵石期间,护佛侯部、乙佛部几个部落纷纷拖着部众叛逃。

王朝初创,羽翼不丰,如何处置这样的背叛者成了拓跋珪要面对的第一道难题。

逼得太紧,其他部落会离心离德,刘显的前车之鉴不远。过于宽容,又怕其他部众效仿。

几经权衡,拓跋珪决心放了他们一马,告诉部下说:“这些人世代为我们效劳,即使有罪过也应该暂且容忍他们。况且国家刚刚建立,人心尚未统一,那群蠢人本来就反复无常,不值得追击。“

等拓跋珪东征回来后不久,乙佛部首领带着部落又投奔回来,回来消停了十几天,不知道想起了什么,又带着部众去投奔刘显了。

身边的人摇摆不断,外部也有人在兴风作浪。

前秦苻坚消灭了代国后,把拓跋什翼犍最小的儿子拓跋窟咄带到长安城作为人质养了起来,苻坚败亡后,拓跋窟咄跟着鲜卑慕容一族的慕容永向东迁徙,等慕容永在山西建立西燕后,任命拓跋窟咄在山西忻州当了太守。

看着离着并不远的拓跋窟咄,学习一直不好的刘显突然想起了秦朝吕不韦和子楚奇货可居的故事,如果把拓跋窟咄当子楚迎回来,驱逐拓跋珪,自已就可以做翻版的吕不韦,这样既不用陪上一个赵姬,又能效仿当年秦国的故事掌控代国的政权,这光辉的未来让刘显在梦里都要笑醒。

想好了就马上去办,刘显让他的弟弟刘亢泥去迎接拓跋窟咄归国,自已带领部众军士在边境耀武扬威,打着拓跋窟咄的旗号封官许愿,引诱拓跋珪身边的人倒戈。

这招确实有成效,从辈分说,拓跋窟咄是拓跋珪的叔叔,从法理上也具有继位的合法性,关键是拓跋窟咄有西燕和刘显的支持,实力明显高于拓跋珪。

敌强我弱的大势下,拓跋珪身边本来就貌合神离的众部落更加骚动不安,侍从于桓等人偷偷谋划,打算把拓跋珪作为见面礼送给拓跋窟咄,乙佛部暗自与拓跋窟咄勾勾搭搭,在北部,贼心不死的亲舅舅贺染干在边境不断搅扰。

一时间,拓跋珪身边风云突变,四面楚歌,地位岌岌可危。

面临如此危机,拓跋珪体现出和自已年龄不匹配的成熟,迅速采取了几个措施稳定局势。

首先再次投奔到贺兰部贺讷的领地,依靠母族的实力,让自已处于绝对安全的地位,毕竟自已的安全是一切的根本。

本着攘外先安内的原则,杀掉于桓等五人,清除内部隐患。

公开宣布赦免乙佛部反叛行为,既警告了有不轨之心的人,又获取了宽容的美名,得到更多部族对自已的支持。这时候,其他部落哪怕只是中立观望也是一种支持。

对跑回来夺权的拓跋窟咄,则没什么可商量的,武力解决是唯一的办法。

除了聚集自已的全部力量,实力不足的拓跋珪一脸虔诚的向后燕慕容垂请求援兵。

拓跋珪从小就寄人篱下,为了自已的国家,这次不在乎再厚着脸皮去抱一次大腿。

失利受挫,不是耻辱;能屈能伸,方为丈夫。

拓跋珪写了一封措辞谦卑的信,派安同和长孙漫骑快马去见慕容垂。

刚走了一半,长孙漫扔下安同,自已逃奔拓跋窟咄,向拓跋窟咄报告拓跋珪求援于后燕之事,拓跋窟咄下令士兵沿途设卡搜捕安同。

安同目标坚定,为了避免走大路被抓,他翻山越岭,改走人迹罕至的小路,几经艰辛来到后燕的都城中山,面见慕容垂。

做庇护大哥的当然要罩着这么懂事的小弟,坏了大哥的名声以后还怎么在道上混。

慕容垂很快派出小儿子赵王慕容麟带兵救援。

安同随后燕大军返回,为了把慕容麟出兵的消息带给拓跋珪,安同先行一步。

此行注定凶险异常,牛川,这个去找拓跋珪的必经之路已经被拓跋窟咄和刘显的联军占领,为了截住安同,拓跋窟咄的士兵严查过往行人。

已经无路可绕的安同只能藏身在商人的行囊中企图混过关卡,可惜未能成功,被发现后安同四处奔逃,趁着天黑跳进一口枯井里才躲过追兵。见无法通过关卡,安同只能返回慕容麟军中等待机会。

几天后,心急如焚的安同不能再等,冒险再次启程,这次终于有惊无险的通过牛川,见到了望眼欲穿的拓跋珪。

此时拓跋珪的局势已急剧恶化,部众叔孙普洛等十三家首领,再加上乌桓部落都已经离开,再过几天拓跋珪即将自行瓦解。

事态紧急,安同不得休息,和拓跋珪定好会师时间后,启程去见慕容麟,和慕容麟确定好时间后,再次返回到拓跋珪身边。

在安同的穿针引线下,拓跋珪吃了定心丸,集结主力和拓跋窟咄决战,生死之战随即拉开。

论起打仗,拓跋窟咄和刘显根本不是魏燕联军的对手,拓跋窟咄毫无悬念的大败,所有资产都被拓跋珪笑纳,破了产的拓跋窟咄向西投奔刘卫辰。

对这个突然到访的不速之客,刘卫辰毫不客气,非常干脆的杀掉了他。

拓跋窟咄确实昏了头,他去投奔谁都可能活着,顶多继续成为被人制衡拓跋珪的棋子,唯有去投奔刘卫辰是死路一条。

刘卫辰的地盘原就是拓跋什翼犍的土地,当初代国被苻坚一分为二后,西部交给了刘卫辰统辖,拓跋窟咄去投奔刘卫辰,刘卫辰怎么可能放心。

这点利害关系都分析不清楚的拓跋窟咄,还被刘显拉着去和拓跋珪争位,天真的太让人着急了。

消除了拓跋窟咄的夺权危机,拓跋珪深知在乱世之中,哪可能独善其身,只有消灭四周的觊觎者,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

既然都已经撕破脸,那就一个个的收拾吧。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