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名将之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名将之风

 

刘义隆看到前线如此快的崩盘,怒气满胸,把到彦之、王仲德等人全部免职投入监狱,另派大将军檀道济为都督,整顿人马准备再伐北魏,一雪前耻。

第二年正月十五,檀道济从山东出兵救援还被魏军围攻的滑台。

十六日,檀道济的军队抵达山东东平,与拓跋乙旃眷遭遇。

檀道济不愧百战名将,带着刚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戴罪立功的王仲德大破拓跋乙旃眷的军队。再战阳谷,斩杀北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檀道济挥军兵临济水,二十多天和魏军连续交战三十多次,全胜二十多次,冲开了层层围堵杀入济南。

魏军上下慑于檀道济的威名,再也不敢和他正面抗衡。

几个月前还一触即溃孱弱的刘宋军,瞬间变成虎狼之师。同样的军队,同样的部将,在不同的统帅带领下,取得的战果却迥然不同,这就是名将的能力。

面对兵锋正锐的檀道济,北魏改变策略,不再和檀道济正面硬抗,轻骑兵三五成群在刘宋大军前后袭扰,毁坏道路,截断运粮通路,焚毁屯粮,以“麻雀战术”迟滞檀道济的增援速度。

安颉、司马楚之等则集中全部力量猛攻滑台,拓跋焘又派王慧龙带兵增援,务求在最短时间拿下滑台。

1500年后在华北平原发挥出巨大威力,让日军陷入欲战不能,欲休不能的麻雀战术,也同样给檀道济带来的困扰。粮草物资不能及时送到,严重影响了继续进军的计划,进入济南后的刘宋军,再也不能向前迈出一步。

在滑台坚守的朱修之也到了临界值,几个月的防守,城中存粮早已全部吃光,城里的牛羊牲畜树皮草根也被吃光,战马全部宰杀,最后实在没有吃的,士卒们就挖开鼠洞,把老鼠熏出摔死烤熟吃掉。整个滑台城内,除了人已经再无其他的活物。

二月初十,得到增援的魏军终于攻破滑台,朱修之、东郡太守申谟以及一万余名士卒被俘。

得知滑台已经失守,存粮也已消耗殆尽的檀道济准备从济南撤军。

但危机已经摆在檀道济眼前。

因军中缺粮,不少士卒逃亡,一些士卒投降魏军,把军中缺粮的困境一五一十的报告给魏军。知道真相后魏军知道反击的时刻到了,调兵遣将合围济南城。

魏军一改原来的袭扰战术,开始有组织的向刘宋军发起小范围的进攻。本来就吃不上饭的刘宋军心更加涣散,人人自危,战场的崩盘已经在旦夕之间。

逆势中能否全身而退,远比顺境中的开拓进取更难。很多沙场宿将会打顺境的战斗,已方的士气、物资供给都处于最佳状态,而对手的不利条件也被充分释放,只要措施得当,就可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一旦形势被逆转,如何带着一群士气低落物资匮乏的士兵,在外无救援的处境中从在他国境内退回,真是名将的试金石。

红军的长征一直被认为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不仅仅是万里行程道阻且长,而是从一开始出发,一群连吃败仗,丢了根据地,供给近乎于零,士气远谈不上高涨的人,有组织的走上当时还不可预见的未来之路,成建制的走到一个又一个的目的地。这个队伍中,统帅带着后来的数百名将,共同开创出军事奇迹。

檀道济就是要能挽狂澜于既倒,证明自已的名将之名。

撤离前,檀道济命士卒在袋子中装满沙子,一斗一斗地计量,边计量边大声唱出数字,把军中仅剩下的那一点点谷米,随意洒在路上。第二天早晨,魏军看到路上的谷米,认定刘宋军如此不珍惜粮食,说明军中并不缺粮,再联想起晚上听到的计量数字的声音,更加笃定的认定这些降卒说的全是假话,于是全部杀掉。

撤离路上,看着漫山遍野围拢而来的魏军,檀道济命令军士们都披上铠甲严阵以待,自已则穿着便服,率领军队缓缓而行。魏军摸不清檀道济的意图,只是远远的看着不敢贸然逼近。这样檀道济安全撤回。

司马楚之上疏,请求拓跋焘出兵进攻刘宋。拓跋焘认为连年征战,将士疲劳不堪,没有同意。至此,魏宋之间的第二次大规模战争结束,边境烽烟暂时散去,两国的第三次大战要等20年后,那一次战争计划终结了刘义隆的“元嘉之治”。

此时北魏国力和疆域已经独步华夏,东临河北北部,西控甘肃东部,北至蒙古高原,南抵河南中部,长安、洛阳、邺城三个政治文化中心纳入版图之中。

在统一北方的路上,还有三个小国,东北辽宁的北燕,西北甘肃的北凉,再加上青海的吐谷浑。除了吐谷浑,北燕和北凉都将是拓跋焘扫灭的目标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4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