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角力参合陂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章 角力参合陂

 

后燕,前承前燕,淝水战后由慕容垂复国。

拓跋珪要面对的,是军事经验极其突出的战神慕容垂。

慕容垂绝对的一代英才,用几句话概括他传奇的一生。“一代战神,六次被坑,二亲离去,十五年隐忍,五十八岁复国,一个有原则的人。”

他13岁开始跨马征战,57年未尝一败。18岁征战宇文部,宇文部落灭亡,23岁攻后赵占据幽州,39岁攻取东晋的洛阳,43岁在枋头击败如日中天的东晋大将桓温,受猜忌投降苻坚隐忍15年,66岁灭翟魏国,68岁高龄亲征灭西燕国。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太能描述慕容垂的遭遇了,慕容垂作为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皝的第五子,才干在诸兄弟中首屈一指。战场上无敌的慕容垂先后被六位挚亲算计,包括他的亲生儿子。

先受到大哥慕容儁的嫉恨,后又遭受到慕容儁的夫人可足浑氏的极度防备。

慕容儁死后,他的儿子慕容暐继位后,继续对自已的这位叔叔采取压制的手段,并放任自已的母亲可足浑氏以巫蛊之罪害死了慕容垂的结发夫人段氏。

而慕容垂的叔叔慕容评,对慕容垂更加排斥,处处挖坑,逼得慕容垂走投无路逃到前秦。

更悲哀的是,慕容垂前后两次遭到亲生儿子慕容麟的背叛,一次在慕容垂逃亡途中慕容麟告密,一次是故意泄露慕容垂最钟爱的长子慕容令的计划,导致慕容令被杀。

最后一次被苻坚丞相王猛用金刀计算计。

在这六个人的算计下,慕容垂先后失去两个最爱的亲人,先失结发之妻段氏,段氏才高,性情刚烈,和当时前燕皇后可足浑氏不睦,为了打压慕容垂,可足浑氏罗织巫蛊之罪把段氏下狱,受尽严刑拷问,最终死于狱中。后失爱子慕容令,逃到前秦后,在苻坚丞相王猛的运作下,慕容垂和慕容令父子中了金刀计,慕容令回到前燕,被幼弟慕容麟告密后被杀。慕容令是慕容垂诸子中才学最高的,也是慕容垂最钟爱的当做接班人培养的长子。

五十八岁时,趁着苻坚淝水战败,慕容垂自带三万士兵,护送身边只有千余随从的苻坚北归,随后返回河北恢复燕国。

在护送苻坚回长安途中,身边的人纷纷劝慕容垂趁乱杀掉苻坚争霸天下,慕容垂感念苻坚的收留和宽容之恩,坚决拒绝,并告诉身边的人,要把关中平地区留给苻坚,他只决心逐鹿中原大地。

慕容垂和司马懿不同,司马懿是个极致的实用主义者,为了达成目的一切原则都可以放弃。他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为了骗曹爽返回洛阳,当着众大臣的面指洛水发誓只夺权不会加害曹爽,曹爽信以为真回到洛阳后被司马懿诛杀全族。

能在乱世中的诱惑和压力面前坚守自已的原则,不是件容易的事,也只有这种人才能聚集更多的人才为之效力。

面对这个体量比自已大数倍的后燕和爷爷辈分的猛人慕容垂,拓跋珪不敢轻率行事,早就开始对后燕君臣的试探。

他派遣自已的堂弟九原公拓跋仪为使者到后燕都城中山面见慕容垂和后燕各个官员,拓跋仪回国后,分析掌握的情况告诉拓跋珪,慕容垂已年老体衰,太子慕容宝十分庸碌懦弱,范阳王慕容德虽才高气傲却非常自负,不会久居于臣下,判断慕容垂一旦死去,后燕内部一定会发生争斗,到时北魏必然有所作为。

在拓跋仪的策划下,拓跋珪对后燕的战略已十分明确,就一个字——等。

和垂垂老矣的慕容垂相比,拓跋珪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他能等的起。

拓跋珪像一只捕食的老虎一样,静静俯下身去,悄悄的接近,耐心寻找着对手的破绽,等待时机一击致命。

等的战略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一个意外事件让原定的计划发生了变化。

为了维持貌合神离的两国关系,拓跋珪派遣他的另一个堂弟拓跋觚到后燕国进贡,贪爱北魏良马的后燕国宗室子弟,趁慕容垂年老体衰顾及不了太多的闲事,私自扣留了拓跋觚,通知拓跋珪用好马来赎人。

堂堂一个大国,竟然做出绑票的勾当,而且干得如此明目张胆。国与国之间正常往来的使者,都成了被胁迫被要挟的筹码,实在卑鄙之极。

拓跋珪的怒火被彻底点爆。

马,不可能给。

人,要给我送回来。

贪婪的燕国宗室子弟,显然没意识到自已的行为会给国家乃至自已带来什么后果,如果他们平时多读读书,就能在历史的镜子中找到自已行为的影子。

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囊瓦,生性贪婪,看到价值连城的珍宝总要想方设法据为已有。唐国和蔡国是楚国的附庸小国,两国国君时常到楚国朝拜,进献礼品。

蔡国国君有羊脂玉佩一双、银貂鼠裘两副,献给楚昭王一佩一裘,其余自已留用。囊瓦眼馋不已,向蔡国国君索要,蔡国国君不许,被扣押在楚国3年,最后胳膊拧不过大腿,蔡国国君只得屈从。

唐国国君有良马二匹,献楚昭王一匹,囊瓦故伎重演,扣留唐国国君强行索要另外一匹马,唐国国君骨头虽硬,也只能对囊瓦无奈屈从。

两国国君受此大辱,发誓灭楚报此血仇,转身依靠了东方的吴国,和吴军组成联军,作为向导发动了对楚国的作战。三国联军在孙武、伍子胥的指挥下,消灭楚军主力,攻克楚国国都,楚国国破君逃,囊瓦的一生贪贿积累的家财被洗劫一空,妻妾被掳走,费劲心机得到的良马佩裘也物归原主。

最后一层假惺惺的装饰已经撕去,两国厉兵秣马,管他伏尸百万,还是流血千里,也要拼个你死我活,这个世界只能有一个强者生存。

年已古稀的慕容垂在深深地忧虑,他不是个糊涂的人,当然知道这些不成器后辈的不齿行径,而此时他的身体状态已江河日下,来日无多,身后的慕容帝国还能如现在这样蒸蒸日上吗?

悲哀,是一个父亲的悲哀,是一个皇帝的悲哀。

对面的这个正值盛年的拓跋珪,沉稳有谋,兵精将勇,实在是个不能小觑的后辈。

两厢对比,如同朝阳旭日和落日余晖。

垂垂老矣的慕容垂已经有曹孟德当年“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有着深刻忧患意识的慕容垂,亲身经历了自已的国家从兴盛而灭亡,自已曾寄人篱下15年,历经磨难如今国家又在自已的手里重新复兴,他绝对不能让兴衰罔替在自已辛苦开创的基业上这么快轮回。

无论自已的后辈是否成器,现在都需要他拖着老迈的身躯再次站出来,为子孙扫清障碍,给自已的儿子慕容宝留下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

责任,这是父亲的责任,是帝国皇帝的责任。

在慕容宝的请求下,也为了让太子立威,慕容垂任命慕容宝为大军统帅,令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这两个儿子统领八万铁骑,从五原出发讨伐拓跋珪。多年的征战经验,让慕容垂也不敢大意,另派自已的兄弟范阳王慕容德、侄子陈留王慕容绍带步骑兵一万八千人作为后继部队以备万一。

这十万大军是后燕最精锐的机动部队。

坐镇首都中山的慕容垂,还是不放心,叮嘱慕容宝要不断往来书信,拖着老迈身体的他,要随时了解军情,遥控战场的一切变化。

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全部了。

北魏大将张兖听说燕军来攻,对拓跋珪说:“燕军之前屡战屡胜,先破翟钊于滑台,再灭西燕慕容永于长子,现倾国而来,肯定有轻我之心。我们应该假装害怕,退兵回避,让对方产生骄傲轻敌之心,我们就有机会战胜燕军。”

拓跋珪深以为然,面对来势汹汹的燕军,拓跋珪主力全出,着手进行战争准备。

派陈留公拓跋虔领军五万驻扎黄河东岸,令拓跋仪率军十万驻守黄河北岸,遣略阳公拓跋遵带七万人绕道迂回到燕军背后。拓跋虔、拓跋仪、拓跋遵是拓跋珪身边最能打的三个亲王。

随后下令坚壁清野,把国人全部渡过黄河,迁移到千余里之外避燕军兵锋,北魏军沿着黄河设置防线。

为了增加胜算,拓跋珪又派人去向后秦求援。

这次决战,拓跋珪押上了全部家当,胜则改天换日,败则前功尽弃。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