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魏国境内的燕军一路未遇重大抵抗,只是搂草打兔子收降了几个散居住在北魏境内的小部落。燕军很快来到黄河岸边,和拓跋珪隔河相望,慕容宝命令燕国士兵伐木打造战船,准备渡河一举攻灭拓跋珪。
拓跋珪继续向慕容宝示弱,有时黄河河面上突起狂风,把燕国战船和燕军吹到河对岸的魏军一侧,魏军也不为难燕军,好吃好喝招待,最后连人带船礼送过河,还附带送点北方小礼物,弄得燕军不断产生错觉,这次不是来打仗,更像是和友军在一起搞联合军事演习。
慕容宝也得意洋洋,认为拓跋珪吓得早已丧胆,只要自已渡河一战就可以永久解决拓跋珪。
一切都看着非常顺利,就只有一件事总让慕容宝心神不宁,那就是很久没得到老皇帝慕容垂的信件消息了。
这肯定不是老皇帝因为对慕容宝的绝对信任而减少了书信,自从出兵以来,慕容垂的遥控从来没有半点放松,他实在是太不放心这次大决战。
可这么久没有信件传送而来,是为什么?
慕容宝猛然有了一种预感,出兵前老皇帝身体就已经不好,难不成近期驾崩了?
慕容宝连连打冷战,如果皇帝驾崩,太子领兵在外不在身边,那可太危险了。
秦朝的扶苏就是先例。
而自已的兄弟没有几个省油的灯,万一有个类似胡亥这样的兄弟搅局,朝内再出来个李斯赵高那样的大臣帮衬,自已弄不好真成了下一个扶苏。
想到秦始皇死后的发生这些事,慕容宝心神不宁,这边要看着黄河对岸的拓跋珪,那边还想着中山城里的皇帝老爹,左右为难。
慕容宝感觉自已已经落入了一个圈套,藏在暗处的人正在盯着他,随时可以勒紧圈套,成为他脖子上的致命绞索。
慕容宝感觉没错,他正在圈套中苦苦煎熬,给他下套的是河对岸的拓跋珪。
此时的拓跋珪正气定神闲的坐在自已的中军大帐内,一边品味着慕容宝焦虑的心情,一边研究着慕容垂慕容宝父子往来的书信,燕军的动态,战略的决策,他已了然于胸。活跃在慕容宝身后的北魏军士,正在不断活捉燕国信使,截获慕容父子往来的书信诏令,这些书信都源源不断地摆在拓跋珪面前。
仗打到这份上,真没法在打了。
看慕容宝这么百爪挠心的着急,拓跋珪决定帮慕容宝一下。
魏军军士也由此多了一个娱乐科目,每天都押着信使到黄河岸边,对着燕军营寨里的慕容宝吼嗓子,主题和内容都差不多:“太子爷,你爸已经死了,你早点回去吧,回去晚了没位置了。”
这阵势让慕容宝深切体验到当年项羽在垓下被四面楚歌声包围的氛围,吼得慕容宝等人非常忧恐,后燕国士兵也纷纷交头接耳,人心浮动。
魏、燕两军又隔岸相峙了十几天,燕军仍然收不到关于老皇帝的任何消息。
赵王慕容麟手下的将领慕容嵩首先坐不住了,心里认定老皇帝已死,打算趁机作乱杀了慕容宝拥戴慕容麟为皇帝,自已也做一回功臣。不料想事情败露,脑袋直接被砍掉。慕容宝、慕容麟兄弟两人也互相猜疑,相互防范。
煎熬到十月底,惶惶不安的慕容宝终于做了决定,命令燕军烧掉船只全体退兵回国。
慕容宝要先回家去看看,回头寻机在收拾小字辈的拓跋珪。
燕军撤退时,黄河水流湍急,慕容宝认定魏军没有船只,不可能渡河追击,在大军后撤时,也不设断后的掩护军队,大队人马急急回奔。
慕容宝判断的没错,看着逐渐撤走的燕军,无船的拓跋珪只能望河兴叹,确实毫无办法。
如果真是这样,这场战争各方收获和损失都不大。
不料燕军撤走13天后,十一月的北方寒流忽至,一夜寒风竟让涛涛河水结冰。拓跋珪见天赐良机,亲选二万骑兵,舍弃辎重只带口粮,踏冰过河,精骑昼夜不停急追燕军。
有时我们不得不相信国运这个虚幻的东西,每每在历史的关键当口,有那么点神幻的不可预判的东西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了,如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东风一样。
在这种不可预料的神奇的气候推波助澜下,以弱胜强的历史再次重演。
如果没有这场突如其来的寒流,拓跋珪征灭燕国的过程还不知要经历多少周折。
可谓天予不取,必受其咎。
拓跋珪带着自已的2万勇士,化作一道闪电,向慕容宝劈去。
燕军行到参合陂,一团黑云随着寒风自后而前,飘忽于燕军营之上。随军的和尚支昙猛放心不下劝慕容宝:“风气暴迅,是魏军要追上我军的预兆,应该派兵防御。”慕容宝认为已经离魏军很远,魏军不可能还能追上,笑着没有同意。
支昙猛坚持请派兵御卫,慕容麟大怒:“以殿下神勇,兵士英勇,足可纵行沙漠,魏军怎么敢追击我们。你敢妄言惑众,定斩不饶。”支昙猛急得哭谏:“苻坚以百万之众,败于淮南,还不是因为恃众轻敌,不相信这些道理啊!”老成的慕容德也劝慕容宝派兵护卫。
慕容德是慕容垂的弟弟,慕容宝的叔叔,德高望重,战场经验丰富,别人的话慕容宝可以不听,慕容德的意见还是需要顾及的。
于是慕容宝派慕容麟带领三万军士殿后,慕容麟更加不以为然,带着燕军到处围猎烧烤,不做任何戒备。前出的燕军巡逻兵更加随意,侦行十多里地,就纷纷下马,解鞍放马,自已躺在草地上睡起大觉来。
和防备松懈的燕军相比,拓跋珪的魏军晨夜兼行,在渡过黄河6天后,终于在当天晚上追到了参合陂。
算下来,魏军只用了6天时间,就追上了燕军19天走的路程,魏军持续行军能力和吃苦精神在当时各国军队中真算上首屈一指。
后燕军在参合陂东面的蟠羊山水边扎营,拓跋珪的魏军在参合陂西面聚兵,一方毫无防备,一方摩拳擦掌,决定燕魏两国命运的大战一触即发。
稍事休息后,拓跋珪连夜分派诸将,亲自带兵为主攻,马束口兵衔枚偷偷逼临燕军大营,略阳公拓跋遵负责迂回到背后,堵住燕军逃散之路。
拓跋珪要以自已为刀,以拓跋遵为砧板,切碎燕军这一群肥羊。
第二天日出,给很多燕军士兵送去了人生的最后一缕朝阳。
早起的燕军,纷纷洗漱收拾行装,准备起营。
猛听一阵惊呼,紧接着恐惧迅速传遍了整个军营,所有人都呆住了,就在旁边的蟠羊山上,列阵已毕刀剑出鞘的魏军,正安静的看着他们。
每个魏军都掩饰不住猎杀前对鲜血的渴望,他们寒风中追了6天6夜,没吃过一顿热饭,现在终于可以了结了。
此情此景给燕军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数万敌军从千里之外悄无声息的到来,悄无声息的占领了山头有利地势,悄无声息的布好阵型,形成了压倒的态势,犹如突然在山顶看到的老虎,虽然悄无声息,却做好了一切准备,只待跃梁大吼,而自已却毫无防范。
这是一个如此恐怖的对手,这是一个让所有燕军绝望的时刻。
如果不能依托坚城大寨,或者提前布置好守备严密的军阵,步兵抵抗骑兵就是天方夜谭,真只是一群羔羊而已。
毫无悬念,战场即将变成屠杀场。
很快,燕军从大惊变成大乱,奔走呼号乱成一团,拓跋珪指挥骑兵俯冲发起攻击,从山上以雷霆之势而下,冲破燕军的营寨,军心已散的燕军根本来不及布阵迎战,自相踩踏,魏军冲入大营,纵马来回蹂杀,万余燕军横尸疆场,其余人只能争先踏冰过河逃命,不料人多冰陷,落入冰河淹死冻死者不计其数。
好不容易渡过河的燕军,迎头又遇到迂回而至的拓跋遵,前有堵截,后有冰河,数万燕军被全部兜住,走投无路之下只能束手就擒。
太子慕容宝、赵王慕容麟,慕容德等人身免一死,轻骑逃出,从大网中漏出逃走者不过几千人,陈留王慕容绍在混战中被杀,鲁阳王倭奴、桂林王道成、济阴公尹国等文武将吏数千人被俘。
一天的时间,燕军精锐灰飞烟灭。
拓跋珪挑选了有才的燕国兵将留为已用后,本想对这些被俘的四五万魏军派发衣粮遣还。王建劝道:“燕国强大,现倾国而来攻打我们,我们侥幸大胜,不如都把这些人杀掉,那么燕国以后就空虚易取了。”拓跋珪听此言有理,下令把这四、五万燕兵全部坑杀。
史载的坑杀,应该不是活埋,两万魏军如果挖大坑活埋四五万燕军,得是个多大的工程,魏军也没有这么多的精力和心情。坑杀,应该是把投降者集体屠杀后,把尸体一层层堆砌起来,形成威慑敌人炫耀自已武功的“京观”。
逃窜回国的太子慕容宝,才发现老爹好好的还活着,自已是掉进了拓跋珪给他设置的焦虑陷阱。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