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半年的准备,这年八月,拓跋珪征调国内所有适龄男丁集结起大军40万分两路大举伐燕。
一路由李栗、封真率兵5万,袭扰幽州蓟州,切断龙城和中山之间的救援。
一路由拓跋珪亲自统率,从平城(大同)进入山西,首战目标就是军事重地晋阳(太原)。
戍守在晋阳的是慕容垂的次子慕容农,他和他另一个弟弟慕容隆的军事才能在慕容垂诸子中都是首屈一指。慕容垂举兵复国时,慕容农在冀州起兵响应,斩木为兵,扯衣为旗,靠着缴获聚众数万人,号令整肃,军无私掠,成为慕容垂的得力助手,对新皇帝慕容宝也忠心耿耿,备受慕容宝的倚重。
慕容农自从带领数万部属进入山西以来,人吃马喂,每天消耗着大量粮食,这些军士自已也不种粮食,多靠征收和劫掠,让当地本就不富裕的老百姓雪上加霜,慕容农对这些山西本地的胡人部落首领并不信任,动辄监视拷问,逼得这些部落纷纷和拓跋珪暗通消息。
粮少、人心散,这样是很难打出胜仗的。
拓跋珪临近晋阳,围城而不攻城,派骑兵整天围绕晋阳城大声喧哗,吵累了就回来休息,休息够了再跑过来吵闹,来来往往很有节奏,相反守城的燕军被搞得精神紧张,烦躁不已。
慕容农从来没有受过这个气,盛怒之下领兵出战,这下正中拓跋珪下怀,两军一接战,慕容农发现自已士兵的战斗力还真不是拓跋骑兵的对手,被一顿暴揍后狼狈奔逃回晋阳,等到城下发现晋阳城门居然关上了。
城内的慕舆嵩早就被拓跋珪策反,就等慕容农出城,时机一到就立刻付诸行动,关门,放狗。
慕容农进退无门,带着几千名骑兵向东逃去,拓跋珪进入晋阳,这是拓跋珪攻取的第一座大城。他命令长孙肥继续追击,终于在潞川追上慕容农,一番大战后慕容农的亲属全部成为俘虏,自已只带着三名骑兵跑回了国都中山。
拓跋珪分兵经略山西各地,很快夺取山西很多地盘,山西成了拓跋珪进取中原的踏板。
他设置办事机构,任命官吏管理各地,不断招抚流亡的农民回到自已的家园,奖赏他们种田养蚕,补充军需,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拓跋珪的北魏也由此不再像是个松散的部落联盟,慢慢有了国家的样子。
山西真是个好地方,历来兵家用武之地,向东可以出太行山进入华北大平原,向南渡过黄河就可以兵临洛阳城下,向西可鸟瞰长安,境内群山环抱,形成的盆地河流足以耕种养育万民。这么好的地方,再加上这些不涸泽而渔的长久措施,山西成了拓跋珪经略中原的坚实跳板。
安顿好山西的事务,拓跋珪马不停蹄,沿着当年韩信进军的老路,兵出太行八陉之一的井陉口进入河北,华北的千里大平原为北魏骑兵肆意驰骋提供了广阔空间。
面对铺天盖地而来的魏军,这次轮到新皇帝慕容宝着急了,他召集群臣商议破魏之法,大臣们很快达成一致,以高城深垒对付魏军骑兵。
这是个十分不错的主意,攻城一直是个难以克服的难题,不仅仅是拓跋珪,他前后的所有名将都面临这个难题。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带着数万士兵围攻陈仓(陕西宝鸡),郝昭率领只有一千人的守军防守陈仓二十多天,诸葛亮寸土未进,无奈粮尽撤回。
郝昭虽然很强,诸葛亮当然也不菜,之所以打出这么个局面,实在是因为攻城是个苦活。
我们在电视电影上经常看到一群士兵扛着梯子呐喊着跑到城墙下,竖起梯子往上爬,或者带着巨木撞击城门,城上的人往下扔石头,几个回合后攻城方的士兵一个接一个攀上城墙杀散守军打开城门,或者撞开城门,大队人马蜂拥入城,攻城战斗胜利结束。
这些在实际战场上都是不可能的。
为了守城,防守方在城墙周边动了很多脑筋,要做很多手脚。
当攻城一方奔向城墙时,还没看到城墙上的士兵,就先遇到布置在城外密密麻麻的阻碍物。
骑马的要小心了,马到这就不能再跑了,这里到处都挖有陷马坑,没坑的地方有拒马桩。
走路的也要小心了,地上散落着很多尖刺朝上的铁蒺藜,这玩意踩上就可以光荣下线了。
攻城的人首先当拆迁队员,搬搬扛扛,清理这些障碍物,城池的守军当然不会让攻城的人如此轻松的清理杂物,用弓箭远距离招呼。
等好不容易清理完这些杂物,攻城方一拥而上,走了没几步又要停下来,面前有一条深沟,最窄的也能有五六米宽,深三四米,这叫护城壕,有条件的地方沟里都蓄满了水,成了名副其实的护城河,为了省挖沟的力气,有条件的城池干脆就建在了河边。
对没水的护城壕,攻城的士兵又成了搬运工,每人带着一包石头或土去填平壕沟,打急眼的也可以用尸体去填。对有水的护城河,只能用壕桥,这是需要费工费料费时去制造的一种可以折叠的桥。攻城的一方这边忙着填土架桥,守城的继续用弓箭招呼。
等攻城的终于冲过了护城河到了城下,城下又遇到铁蒺藜、拒马桩。
没辙,继续清理吧,攻城的接茬当拆迁队员,守城的继续还用弓箭招呼,不同之前的是,这次多了很多实心的家伙,大石头大木头劈头盖脸地砸下来。
一番折腾终于来到了城墙边上,攻城一方至少已损失几百人。
而恶战才刚刚开始。
架起梯子往上爬,城上的石头木头弓箭轮番来,刚烧开的水兜头就是一盘,另外还有金汁伺候。这个金汁可不是黄金水,是屎尿加水熬煮沸腾的混合物,这酸爽的东西浇在身上是什么感觉?
好不容易有几个运气好的人爬上城墙,翻过垛口时,看到的是城墙内拿着长枪的士兵,攻城方为了爬楼梯方便只能带短刀,拿着的短刀还没碰到守城的士兵,自已就被长枪刺中挑下城墙。
可以说爬城墙的攻城方,阵亡率百分之百。
那就改攻城门吧。
即便避开城墙上飞下来的东西,好不容易撞开城门,进入城门后发现,前面居然还有个城门,砸开的只是瓮城城门,进入瓮城后,四面都是城墙,城墙上是守军,守军居高临下,弓箭石头轮番伺候,攻城方成了瓮中之鳖,不想全军覆没,从哪来进来的就从哪退回去。瓮城瓮城,就是瓮中捉鳖的意思。
攻入瓮城的士兵,阵亡率至少百分之五十。
城门也不好攻,那就砸墙吧,能把城墙弄塌一样也可以进城。
砸墙也有几种方式:
远距离砸墙,这就要用到抛石机,把巨石从远距离投递到城墙上,把城墙砸倒。这是更个技术工种,攻城方要有技术人员会制作抛石机,要有操作人员能操作抛石机,石头要能准确的砸到城墙上,而不是飞进城池或者落到城池外。原料也很重要,城池周边要能找到制作抛石机的木头,还要能找到大量巨大的石头,因为守城方的城墙只要不是豆腐渣工程,挨几下砸城墙就坍塌的可能性不大。
近距离撞墙,这需要制作冲车,士兵们推着撞击城墙,或者掩护车边的士兵一点土一块砖的刨墙。对这个方法,守城的也有准备,巨石或者磨盘,几个棒小伙抬着,瞄准城下的冲车,一二三撒手,下面的车就砸得支离破碎。
还可以从地下挖洞,攻城的把地道挖到城墙下,挖松地基让城墙倒塌,或者更进一步,直接挖到城内,趁夜派兵从地道入城,里应外合。挖地道绝对的技术活,在没有任何测量工具和参照物的情况下,地道不能挖着挖着跑偏了。
即便挖到城墙下,守城的也有办法,有经验的守城主将可以根据土的颜色和地面上草的颜色判断地下面有没有地道。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守天京时,每天就是围着城墙观察地面,他用这个方法发现了湘军挖的十几条地道。守城的还可以按照老祖先墨子的记录,挖个坑,埋个缸,让耳朵好的人听有没有动静,或者观察城内水井有没有变浑浊,这种方法有很多。发现地道就好办了,城边也横着挖一条地道,攻城方的地道一挖过来,就用刀枪欢迎,或者用烟熏死地道内的敌军,或者想办法把地道弄塌方,把敌军活埋在土里。
诸葛亮攻陈仓时,发明了一种高大的云梯,云梯高度比城墙还高,周围用木板掩护,云梯上能站立数人,云梯上的人可以用弓箭压制城墙内的守军,算是个可移动的小型城墙。而郝昭则用火箭回敬,这个火箭当然不是长征火箭,而是在箭头上绑上引火之物,射在木制的云梯上,云梯着火毁了诸葛亮的小发明。
每攻一城,都要以月甚至年为周期计算,极其考验攻城一方的耐心、技术、粮食器械等后勤准备,还有士气。
对守城方来说,只要物质充足,主将意志坚定,城内百姓和士兵同仇敌忾,守个一年十个月是没问题的。
所以,每攻下一城,基本都会发生屠城,攻城方太压抑了,太憋屈了,伤亡太大了。
所以,成吉思汗即使屠城,也一定会留下工匠,让他们给自已制作攻城所用的工具。
所以,在钓鱼城下,宋军守城36年不破,城外的蒙古大军无可奈何,末了还搭上蒙哥大汗的性命。
所以,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朱文正率领2万人守备的洪都城,85天不克。
所以,孙武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是下下策。
对攻城方而言,征服城池最好的办法:一是围而不战,断你粮道,断你水源,围的你军心涣散,围的你折骨而炊易子而食,最后不战自乱;二是利以诱之,许以高官厚禄良田美女,瓦解主将的斗志;三是用瞒天过海之计,或示弱于敌,或想办法激怒守敌,目的就是诱敌出城决战,歼敌主力于野外。
(http://www.94xsds.com/book/406378-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