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3章 劝张飞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 83章 劝张飞

 

张飞听了,眉头紧皱,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波澜。

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在各地看到的百姓疾苦,那些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百姓,确实让他心生怜悯。

但他很快又摇了摇头,说道:“即便朝廷有诸多不是,可我等身为臣子,也应尽忠职守,匡扶汉室,怎能背叛?”

林云轻轻摇了摇头,说道:“翼德,你这是愚忠啊。匡扶汉室,本是好事,但如今的汉室,己经腐朽到了骨子里,单凭你我之力,又怎能将其扶起?我们太平道,便是要推翻这腐朽的朝廷,建立一个全新的世道,一个人人平等、安居乐业的世道。你想想,若能实现这样的理想,那该是何等的壮举,又能拯救多少百姓于水火之中。”

张飞抬起头,看着林云,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又坚定起来,说道:“你说得好听,可谁能保证你太平道就一定能如你所说的那般美好?万一张角也是个贪图权势之人,那百姓岂不是又要陷入另一个深渊?”

林云闻言,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翼德,我太平道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百姓,这一点,时间会证明一切。你看看渤海郡,在我们的治理下,百姓们有田可耕,有饭可吃,生活渐渐安稳起来,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张飞沉默了,他想起了之前听说过的渤海郡的情况,似乎确实如林云所说,百姓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他心中始终难以放下对汉室的忠诚,一时之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林云见张飞有所动摇,趁热打铁说道:“翼德,我与你做个约定。我放你出这大牢,你在渤海郡西处走走看看,亲眼瞧瞧百姓的生活。若你觉得这里并非如我所言,我就放了你和刘备、关羽、邹靖。可要是你看到的渤海郡,真如我所说,百姓安居乐业,被我太平道庇佑得很好,你便留下来,还要帮我劝关羽留下,与我一同为这天下苍生谋福祉,如何?”

张飞抬起头,眼中满是狐疑,盯着林云打量了许久,似乎想从他脸上找出一丝虚伪。

最终,他咬了咬牙,说道:“好,林云,我且信你这一回。若你敢耍什么花样,我张飞就是拼了这条命,也不会放过你!”

林云微微一笑,说道:“翼德,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张飞与林云踏出牢房,清晨的阳光洒在渤海郡的城墙上,折射出温暖的光芒。

张飞揉了揉被囚多日而有些刺痛的双眼,抬眼望去,只见街道上行人往来,秩序井然。

街边的店铺早早开门,商贩们热情地吆喝着,售卖着新鲜的蔬果、精美的织物和各类生活用品,与他想象中战乱之地的破败景象截然不同。

林云在一旁静静观察着张飞的反应,开口说道:“翼德,且随我西处走走,看看这渤海郡的新气象。”

张飞冷哼一声,迈开大步跟上,心中却仍满是戒备。

他们来到一处集市,人群熙熙攘攘。

张飞注意到,百姓们的脸上虽带着劳作的疲惫,却也洋溢着满足的神情。

一群孩童在街边嬉笑玩耍,手中拿着用秸秆编制的小玩具,笑声清脆响亮。

在集市的一角,几个身着太平道服饰的人正忙碌地搭建粥棚,为那些看起来家境贫寒的人分发着热气腾腾的粥食。

粥棚前排起了不长的队伍,人们依次领取,秩序良好,并无争抢混乱的场面。

张飞不禁皱起眉头,心中暗自疑惑:“这与我所听闻的黄巾军烧杀抢掠的行径大相径庭,难道林云真的将此地治理得如此安稳?”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拄着拐杖,颤颤巍巍地走向粥棚。

负责分发粥食的太平道信徒赶忙迎上去,搀扶着老者坐下,又为他盛了一碗粥,还细心地递上了一个馒头。

老者感激地接过,眼中满是泪花:“多谢太平道,多谢你们啊,要不是你们,老头子我怕是早就饿死街头了。”

张飞走上前,拦住老者,问道:“老人家,这太平道在此,真的如他们所说,让你们过上好日子了?”

老者抬起头,看着张飞,眼中闪过一丝警惕,林云见状,轻声说道:“老人家,莫怕,这位壮士只是心中疑惑,想多了解些情况。”

老者这才放下心来,缓缓说道:“壮士啊,这太平道来了之后,可真是救了我们大伙的命啊。以前,这地方赋税重得很,地里的收成一大半都被官府拿走了,遇到灾年,根本活不下去。现在呢,太平道把无主的土地分给我们耕种,还教我们新的耕种法子,听说收成会比以前多很多。而且,他们还开仓放粮,照顾我们这些穷苦人,可比那官府强太多了。”

张飞听了,心中五味杂陈,他转头看向林云,林云只是微笑着,并不言语。

离开集市,他们又来到了农田。

此时正值农忙时节,田野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

张飞看到,田边摆放着一些从未见过的农具,农夫们正熟练地使用着,耕地、播种,动作有条不紊。

林云走上前,与一位农夫交谈起来:“张大叔,今年这庄稼看着长得不错啊。”

农夫首起腰,笑着说道:“多亏了太平道啊,给我们带来了这些好农具,还教我们什么时候播种、怎么施肥,今年这收成,肯定比去年还要好。”

张飞在一旁看着,心中的疑惑渐渐转化为思考。

他想起自己一路征战,所到之处百姓流离失所,而在这渤海郡,却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难道,这太平道真的是在为百姓谋福祉?

走着走着,他们来到了一处练兵场。

只见数百名黄巾军士兵正在进行操练,他们步伐整齐,口号响亮,兵器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

张飞本以为黄巾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此时看到这一幕,不禁对这些士兵的训练有素感到惊讶。

林云仿佛看出了张飞的心思,说道:“翼德,我太平道的士兵,虽来自百姓,但我们严格训练,为的就是保护这一方百姓,将来若能推翻腐朽朝廷,更是要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张飞沉默不语,他的内心正在经历着一场激烈的挣扎。

一方面,他对汉室有着根深蒂固的忠诚;另一方面,眼前渤海郡的景象又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林云所说的话。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飞继续在渤海郡西处观察。

他看到了太平道设立的学堂,孩子们在里面朗朗读书;看到了为百姓免费治病的医馆,医者们忙碌的身影;还看到了修缮一新的道路和桥梁,方便了百姓的出行。

这一日,张飞独自来到了渤海郡的一座小山上。

他站在山顶,俯瞰着整个渤海郡,心中思绪万千。此时,林云也来到了他的身边。

“翼德,这几日在渤海郡的所见所闻,你可有所感悟?” 林云轻声问道。

张飞转过身,看着林云,说道:“林云,不得不说,这渤海郡在你的治理下,确实有一番新气象。百姓们生活安稳,安居乐业。但我仍难以放下对汉室的忠诚,那毕竟是传承数百年的正统。”

林云微微点头,说道:“翼德,我理解你的想法。汉室传承虽久,但如今的朝堂己被腐败所侵蚀,百姓生活困苦。我们太平道并非要彻底摒弃汉室的一切,而是要去除那些腐朽的部分,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公正,能让百姓幸福生活的世道。你看这渤海郡,我们以太平道的理念治理,百姓受益,这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吗?”

张飞陷入了沉思,许久之后,他缓缓说道:“林云,你给我些时间,让我再好好想想。”

林云拍了拍张飞的肩膀,说道:“好,翼德,我知你顾念和刘备的结义之情,可你别忘了,你我结义更在刘备之前。我等你想清楚,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我都希望你能遵循自己的内心。”

回到城中,张飞来到了关押刘备、关羽和邹靖的大牢。

刘备看到张飞,急切地问道:“翼德,你这几日去了何处?可安好?”

张飞将自己在渤海郡的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们。

刘备听后,脸色变得十分凝重,说道:“翼德,你莫要被林云的花言巧语和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太平道终究是叛逆,背叛朝廷,天理难容。”

关羽在一旁也说道:“三弟,大哥所言极是。我们身为汉室臣子,当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切不可动摇。”

邹靖更是气愤地说道:“这林云,不过是用些小恩小惠来笼络人心,其心可诛。”

张飞看着他们,心中有些无奈,说道:“大哥、二哥,我知道你们的想法。但这渤海郡的百姓,确实生活得比以前好。我们征战多年,不也是为了百姓能过上好日子吗?”

刘备叹了口气,说道:“翼德,这其中的道理,你日后自会明白。如今我们被囚于此,当务之急是想办法逃脱,再图大业。”

张飞没有再说话,他的心中充满了矛盾。

他既敬佩刘备的忠义和抱负,又对渤海郡的现状感到震撼。

他不知道该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出抉择。

几日后,林云再次来到大牢,看望刘备等人。

他看着刘备,说道:“玄德公,我敬重你是英雄豪杰,若你能放下成见,与我一同为天下百姓谋福祉,我愿立刻放了你们,并且尊你为上宾。”

刘备冷冷地看着林云,说道:“林云,你休要再费口舌。我刘备生为汉室宗亲,死为汉室之鬼,绝不会与你这逆贼同流合污。”

林云摇了摇头,说道:“玄德公,你如此固执,又何必呢?这天下百姓,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你我皆有能力拯救他们,为何不能携手共进?”

刘备没有回应,只是转过头去,不再看林云。

林云又将目光投向关羽和邹靖,二人同样态度坚决,拒绝了林云的提议。

林云无奈地叹了口气,转身走出大牢。

他知道,想要说服刘备等人,并非易事。但他不会放弃,因为他坚信,自己所走的道路,是为了天下苍生的福祉。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林云一边继续治理渤海郡,一边密切关注着各方的局势。

黄巾军在其他地区的战斗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也面临着来自朝廷军队的强大压力。

而张飞,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他再次找到林云,说道:“林云,我决定留下来,先看看你这太平道究竟能做出怎样的一番事业。但我丑话说在前头,若你有一丝违背百姓利益的行为,我张飞定不会放过你。”

林云听了,心中大喜,他紧紧握住张飞的手,说道:“翼德,太好了!有你相助,我太平道如虎添翼。我定不会让你失望,定要让这天下百姓都能过上太平日子。”


    (http://www.94xsds.com/book/543247-8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