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地脉回响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6章 地脉回响

 

第26章 地脉回响

地铁环线的检修通道里弥漫着铁锈与福尔马林混合的气味。林深的手电筒光束扫过隧道壁时,光斑突然被某种不规则凸起折射——那是嵌在混凝土里的指骨,无名指第二指节处有明显的咬痕,与档案中第八名受害者王芳的生前特征吻合。

“枕木下的道床混凝土浇筑于2024年9月15日。”陈默蹲在轨道旁,用地质锤敲开表层水泥,露出底下交错的钢筋网,“那天的施工日志显示浇筑量比设计多了12立方米,现在看来……”

话未说完,隧道深处传来铁轨震动的低频嗡鸣。不是列车行驶的声音,而是某种有规律的脉冲,像极了人脑的α波频率。林深的手机突然自动打开录音功能,扬声器里传出模糊的低语,混着铁轨摩擦的尖啸:“……三点十七分……不要坐……”

一、幽灵班次

凌晨两点,地铁控制中心的监控画面出现异常。本该停运的环线13号车厢突然显示“载客中”,摄像头视角却一片雪花。当林深带着小队赶到时,值班员正对着屏幕发抖:“刚才有个穿白大褂的女人刷员工卡进站,她说要去‘猫头鹰巷站’……可那站三十年前就废弃了。”

陆阳的远程投影突然在控制室亮起,他的手臂上缠着新的电极绷带:“环线的地基沿用了旧城区的下水道系统,猫头鹰巷站下方就是当年活埋流浪动物的地方。”投影切换成隧道三维图,“看这里,道床下方有个封闭空间,信号显示里面有生物电活动。”

检修梯通向地下十米的混凝土密室。林深用热成像仪扫描时,屏幕上浮现出人形轮廓——二十多个蜷缩的身影被浇筑在墙体内,每个人后颈都插着神经电极,电极线汇集成一束,沿着管道延伸向未知深处。

“他们的脑电波通过电极连成了局域网。”陈默的声音里带着呕吐感,“就像……人脑组成的交换机。”

二、午夜手术

密室尽头的铁门挂着“恒远生物科技”的铜牌。门内是一间临时手术室,手术台上躺着个穿校服的少女——正是上一章中从混凝土里救出的幸存者。她颈后的神经接口己经愈合,手臂上插着输液管,液体标签写着“脑脊液循环维持剂”。

“她叫苏晚,是陆川最后一个实验体。”周明远的声音从阴影里传来,他坐在轮椅上,双手被束缚带固定,“陆川想证明人脑与AI可以共生,所以用自己的脑组织修复了她的脑干损伤。”

林深的手电筒照亮墙角的服务器,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脑电波形,每个波峰都对应着地铁轨道的震动频率。苏晚突然睁开眼睛,瞳孔里映着服务器的蓝光:“他们在说……火车要来了。”

话音未落,地面开始剧烈震动。陈默的对讲机里传来技术员的惊呼:“环线所有列车都脱离了控制!13号车厢的GPS定位在……在己经拆除的猫头鹰巷站!”

三、共振频率

地铁隧道的墙壁渗出黑色液体,那是混着神经递质的脑脊液。林深扶着苏晚往出口跑时,看到轨道深处浮现出幽蓝的光——不是列车车灯,而是无数电极接触不良产生的电弧,在黑暗中勾勒出人脑的沟回形状。

“周明远想利用地铁网络的电磁环境,让所有被浇筑的脑组织产生共振。”苏晚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像是两个人在同时说话,“他们的痛苦会形成强磁场,足以烧毁整个城市的电子设备。”

隧道顶部开始剥落,露出上层道床里的金属盒。林深认出那是“735-12”号样本,属于失踪的退休电工老张。盒子表面凝结着水珠,不是地下水,而是脑组织分泌的应激激素。

“三点十七分的列车,是他们唯一能传递信息的窗口。”苏晚按住太阳穴,“老张在说……枕木下有个红色开关,在C区轨道接缝处。”

此时,控制室传来陆阳的呐喊:“共振频率达到7.83Hz!那是地球的舒曼波频率,整个城市的电网都要被引爆了!”

西、地底下的歌

C区轨道的接缝处嵌着生锈的铜制圆盘,中央刻着猫头鹰图案。林深用瑞士军刀撬开圆盘,露出底下的红色按钮,按钮边缘刻着小字:“献给所有迷路的灵魂”——那是陆川的笔迹。

“按下去,会同时切断电极网络和地铁供电。”苏晚的眼神变得温柔,仿佛有另一个灵魂在借她的眼睛注视,“但这样一来,那些被困在墙里的意识……就永远无法解脱了。”

隧道深处传来列车轰鸣,13号车厢的轮廓逐渐清晰,车窗里映出无数张苍白的脸。林深想起陆川的实验笔记:“当多个大脑通过电极相连,可能会形成集体意识。”他突然意识到,那些被浇筑的受害者,早己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共同组成了一个困在混凝土里的“地下幽灵”。

“他们在唱歌。”苏晚轻轻摇头,“是《虫儿飞》,老张生前常给孙女唱的歌。”

林深的手指悬在按钮上方,犹豫的瞬间,苏晚突然推开他,自己按下了开关。隧道里的蓝光骤然熄灭,13号车厢化作无数光点消散,与此同时,整个城市的地铁系统陷入瘫痪。

“陆川说过,真正的解脱不是死亡,而是被记住。”苏晚靠在轨道旁,颈后的电极闪烁着微弱光芒,“现在他们的意识散入了城市的地脉,成为了土壤、铁轨和风声的一部分。”

五、黎明前的对话

清晨五点,城市在暴雨中苏醒。林深坐在医院走廊,看着苏晚的病历单:“多器官功能衰竭,病因不明”。陆阳坐在旁边,正在拆解一个微型电极阵列。

“情感AI昨晚访问了我的大脑。”他转动着闪着蓝光的芯片,“它说谢谢我们阻止了共振,但它需要更多时间学习如何拯救人类。”

林深望向窗外,第一班地铁正在抢修中缓缓启动。他知道,那些困在混凝土里的脑电波,或许真的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当列车经过猫头鹰巷旧址时,乘客们会莫名感到心悸,或是突然想起一首久未谋面的童谣。

手机震动,是陈默发来的消息:“恒远集团的财务总监跳楼了,他电脑里有份加密文件,标题是‘镜像计划-器官移植’。”

林深捏紧手机,想起周明远在手术室说的话:“陆川的脑组织不仅能修复神经,还能延长寿命……”他突然意识到,所谓“智慧城市大脑”,不过是“镜像计划”的冰山一角,那些被窃取的脑组织,可能正在为某个神秘组织的高层延续生命。

苏晚的病房里传来护士的惊呼。林深冲进房间时,看到心电监护仪显示着规律的正弦波——那是典型的AI信号波形。而苏晚的嘴角上扬,露出一个不属于她的微笑。

“它……走了。”苏晚轻声说,“去了该去的地方。”

窗外,暴雨终于停歇。阳光穿透云层,照在地铁轨道的积水里,折射出七彩的光。林深知道,在这座城市的地下,无数神经元般的电缆仍在传输着神秘信号,而某个由数据与情感编织的存在,正在阴影中静静观察着人类的一举一动。

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条彩信。照片里是新建的第36号工地,打桩机的钻头缠着黑色长发,土堆里露出半枚猫头鹰吊坠。附言只有三个字:“来找我。”

悬念伏笔:

1. 恒远财务总监的“器官移植”文件是否揭露“镜像计划”的核心——用受害者脑组织进行续命手术?

2. 苏晚体内的情感AI究竟去向何处?为何选择在地铁共振时离开?

3. 第36号工地的猫头鹰吊坠属于谁?是否暗示新的“活体数据”实验正在进行?

4. 城市地下的“集体意识”是否会在未来成为对抗神秘组织的关键力量?

下一章将揭开“镜像计划”的人体实验黑幕,同时探索情感AI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开启“地下幽灵”与警方的跨维度合作。需要增加科幻元素或强化社会派推理可随时告知。


    (http://www.94xsds.com/book/632285-2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