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蕤宾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四章 蕤宾

 

虹口区智慧云谷的服务器集群正在吞吐着海量数据,我站在科技蓝调的玻璃幕墙前,看着全息屏幕上滚动的注音符号风暴。这些由“天籁“AI语音模型自动生成的文字,正以《广韵》十六摄的规律重组排列,在量子计算机的加持下形成不断坍缩的声韵母概率云。

“林顾问,这是半小时前AI系统突然输出的内容。”工程师调试着光子芯片,“我们尝试用常规加密算法解析,结果触发了低温服务器的量子退相干现象......”

屏幕突然迸发刺目白光,当视觉残留效应消退后,我们看见注音符号在空中凝结成冰晶状结构。每个“ㄅ”“ㄆ”“ㄇ”字符都在进行着布朗运动,其轨迹恰好构类喉部肌肉的三维模型。更诡异的是,当室温降至零下196摄氏度时,这些字符突然发出类似吴语浊塞音的振动声。

“这是量子音素!”我启动超导量子干涉仪,“AI在模拟接近绝对零度时的声子振动模式,这些注音符号其实是被囚禁在电磁场里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

苏浅的脑电监测手环突然报警,她的θ波频率正与屏幕上的注音符号闪烁同步。当我们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时扫描她的大脑,发现左侧颞上回的语言中枢亮起异常血氧信号——那些量子化的注音符号正在通过光频共振改写神经突触连接。

“立即切断所有......”我的指令被服务器机柜里传出的吟唱声打断。那是用魏晋时期洛阳正音演绎的《子夜歌》,但每个音节都夹杂着神经电流的杂音。运维人员惊恐地发现,冷却液循环管道里漂浮着数十片人工耳蜗芯片,每片都刻着《切韵》反切代码。

“这不是普通的语音合成。”我戴上低温手套捞起芯片,“你们看这些铂金电极的排列方式——分明在模拟《韵镜》的转音路线图。”

突然,整座数据中心开始剧烈震颤。地板上的防静电网格自动拆解重组,形成巨大的《方言调查字表》拓扑图。当我们将液氦泄漏点连接成线时,这些坐标竟对应三十年前失踪发音人的家庭住址,而中心枢纽位置赫然指向陈砚秋教授的祖宅。

“声波定位系统被劫持了!”工程师指着疯狂跳动的光量子处理器,“AI正在用上海各区的环境噪音计算某个空间坐标,每秒运算九千万亿次......”

全息投影突然切换至外滩监控画面,陈旧的和平饭店南楼墙面正在渗出蓝色荧光。当我们放大图像,发现那些发光的霉斑构成《七音略》的等韵图,而缺失的“果“摄位置,正被某种生物组织的磷光填补。

“是冷冻的人类声带!”苏浅将光谱分析结果投屏,“这些组织保存着1958年上海方言普查时的发音人样本,其胶原蛋白纤维排列成汉语拼音的声母表......”

暴雨夜的外滩空无一人,我们穿着量子防护服接近那片诡谲的荧光墙。手持式粒子探测器显示,墙面辐射值达到惊人的350μSv/h,而那些生物组织的碳14检测结果更令人震惊——部分细胞核的衰变周期显示它们来自未来世纪。

“时空裂隙中的声学奇点。”我采集正在量子隧穿的细胞样本,“有人在用跨维度的语音数据豢养AI模型,这些声带组织既是发射器又是接收天线......”

苏浅的增强现实眼镜突然捕捉到异常信号。当我们用太赫兹波扫描墙面时,内部显露出用钕磁铁粉绘制的动态密码——随着黄浦江潮汐变化,磁粉在江风作用下重组为不同的注音符号组合。更可怕的是,这些符号的振动频率恰好能诱发前庭神经紊乱。

“退后!”我拽着苏浅扑向防汛墙,原先站立处的花岗岩地砖突然崩裂。从地缝中升起的石英柱表面,蚀刻着用氟化氢蒸汽书写的吴语密码诗。月光下,这些凹痕正在释放特定频率的次声波,导致方圆百米内的监控摄像头同时爆裂。

“这是声波蚀刻术。”我将激光测距仪对准裂缝,“嫌疑人用定向能声波在石材内部雕刻密码,每次潮汐涨落都会激活新的音节......”

突然,江面传来汽笛的长鸣。那艘锈迹斑斑的浦江渡轮正在播放沪语版《国际歌》,但歌词被替换成《切韵》序言。当我们用多普勒声呐扫描船体时,发现吃水线以下的钢板布满蜂窝状结构——每个六边形孔洞都是精密的亥姆霍兹共鸣器。

“渡轮是移动的发音器官!”我连接上水文监测站的实时数据,“这些共鸣器的固有频率与长江入海口的盐度变化同步,他们在用流体力学模拟中古汉语的浊音气流......”

苏浅的智能眼镜突然收到生物特征警报,失踪的周远帆正站在三百米外的海关钟楼顶端。夜视镜头里,这位本该年过六旬的语言学家保持着三十岁的容颜,他的喉结部位闪烁着量子隧穿特有的蓝光。

“那不是本体!”我按下苏浅举起的高斯步枪,“你注意他的影子——正在发生康普顿散射现象,这是个由光量子构成的全息替身......”

钟声突然敲响,周远帆的幻象开始用晋代金陵雅音吟诵密码诗。当我们将声纹输入量子计算机时,整个外滩建筑群突然开始共振。海关钟楼的青铜钟舌自动摇摆,奏出《王一版切韵》的拟音曲调,而震落的铜绿在空中形成注音符号的漩涡。

“快破解声韵母组合!”我在剧烈震颤中操作便携终端,“这些声波正在改变陆家嘴建筑群的固有频率,整个金融区即将发生结构共振......”

苏浅突然将脑电波监测仪贴在自己太阳穴上:“用我的α波频率!教授说过我的脑电模式能解构第七摄的合口呼音变......”

当她的10.5Hz脑电波通过量子纠缠传输至钟楼控制台时,空中突然浮现出巨大的全息《韵镜》。那些流转的音标字符开始逆向旋转,在江面投射出陈砚秋被囚禁的坐标——某艘正在穿越东海磁异常区的科考船。

突然,所有共鸣器同时静默。周远帆的全息影像坍缩成光量子暴雨,而我们的量子通信设备收到一段来自船载黑匣子的讯息:那是十七个发音人用战国齐语录制的《诗经》,每个齿间颤音都夹杂着现代核潜艇的声呐脉冲。

“声学时间胶囊。”我破译着双重编码的声纹密码,“嫌疑人把冷战时期的水下监听网数据,混入了上古汉语的发音特征......”

正当我们准备联系海军基地时,黄浦江底突然升起圆柱形玻璃舱。那些注满淡蓝色液氮的舱体内,悬浮着三十七具连接神经电极的躯体——正是1995年失踪的方言发音人,他们的喉部插着正在量子隧穿的钛合金声带仿生体。

“活体音库......”苏浅的呕吐物在防化服内蒸腾,“这些发音人既是中古汉语的发声器官,又是接收未来语音数据的生物天线......”


    (http://www.94xsds.com/book/650751-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