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夷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五章 夷则

 

东海磁异常区的海水泛着诡异的磷光,我站在科考船甲板上,看着手持量子磁力仪的读数疯狂跳动。那些本该无序的磁感线,此刻正以《韵镜》三十六字母的排列方式扭曲空间,将整片海域变成了悬浮的声韵母概率云。

“林顾问,声呐显示船底附着物是三十七个钛合金共鸣箱!”苏浅将全息声谱图投射在暴雨中,“每个箱体都在播放不同年代的沪语新闻,时间跨度从1937年到......3025年?”

我触摸着栏杆上凝结的盐霜,那些晶体在紫外线下显露出《方言调查字表》的拓扑结构。当我们将盐晶的导电性数据输入模型时,整艘船突然被包裹在克莱因瓶状的光膜中——这是用西维声波折叠三维空间的量子语音实验场。

“不是时间旅行,”我按住被海风吹散的密码本,“有人把不同时代的声波样本进行量子纠缠,制造出跨时空的语音叠加态......”

船体突然剧烈震颤,实验室传来玻璃爆裂声。我们冲进舱室时,看见陈砚秋教授被束缚在充满超流体氦的圆柱舱内。他的喉部插着纳米光纤导管,每次声带振动都会在舱外引发球状闪电——那些幽蓝电浆正在空中书写《切韵》音系的量子比特编码。

“教授在用声带肌肉调制量子比特!”苏浅启动量子计算机,“他的喉返神经脉冲频率......正在执行肖尔算法!”

全息屏突然分裂出无数时空片段:1947年的方言普查现场,1995年的发音人失踪案,3025年的声波生态圈暴动......每个场景都伴随着教授不同年龄段的声纹密码。当我们尝试用退相干技术分离这些片段时,量子计算机突然输出用梵汉对音写成的警告诗。

“这是伯希和敦煌残卷里的转写法!”我破译着诗句,“声出金石者,劫火焚三世......有人在利用语音的量子特性制造时空回溯点!”

船底突然传来金属撕裂声,三十七个共鸣箱同时浮出海面。这些刻满注音符号的钛合金箱体自动展开,露出内部冷冻的人类声带组织。更恐怖的是,当我们将激光笔照射组织样本时,空气中浮现出用克里金插值法生成的三维声调地图——所有坐标都指向周远帆的量子意识体。

“他把自己改造成了活体音库!”苏浅将脑机接口插入量子计算机,“这些声带组织既是量子纠缠的发送端,也是接收端......”

海天交接处突然升起十二道水龙卷,每道龙卷风都在播放不同年代的沪语广播。当我们将声纹输入气象模型时,发现这些声波正在修改台风眼的热力学参数——有人要用次声波共振制造人工虫洞!

“快阻止谐波共振!”我启动船上的相控阵声呐,“当第三声调播放到第七次循环时,整个海域的时空曲率会突破临界值......”

苏浅突然发出非人类的复合音素,她的虹膜浮现出注音符号的拓扑图。量子计算机显示,她的语言中枢正被强制接入某个跨时空语音网络——这是周远帆设计的意识寄生系统!

“用我的脑电波......反相干扰......”苏浅在意识模糊中按下自毁键,将神经植入体的电压提升至致死量。当她的θ波频率突破阈值时,所有共鸣箱突然发出哀鸣般的啸叫。

我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机会,将教授声带振动的量子态注入周远帆的意识网络。西维光膜开始剧烈坍缩,那些漂浮的时空片段如破碎的镜面般旋转重组。在最后的量子纠缠态中,我们目睹了终极真相:

周远帆在1995年发现了声波量子隧穿效应,他私自将发音人的声带组织制成跨时空天线。那些看似失踪的语言学家,实则是被分散投射到不同时空维度的活体音库。而陈砚秋教授穷尽毕生之力,正是要在时空中构筑汉语音韵的诺亚方舟......

当晨曦刺破量子云团时,海面漂浮着大量冷冻舱。每个舱体内都沉睡着不同年代的发音人,他们的声带组织闪烁着量子隧穿的幽光。教授在医疗舱苏醒后的第一句话,是用先秦雅言吟诵的密码诗:

“双声传万代,叠韵渡众生。”


    (http://www.94xsds.com/book/650751-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