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衙门门口,数百名未抢到股份的大臣挤作一团,乌纱帽与补服在寒风中翻涌,喧闹声几乎要掀翻户部衙门的屋檐。
“户部欺人太甚!暗中偏袒勋贵和宗室!” 一名五品御史将手中笏板狠狠摔在石阶上,玉质笏板应声而裂。他通红的眼眶扫过众人,脖颈青筋暴起,“我第一时间跑来户部,竟连一两股份都抢不到,分明是户部暗箱操作!”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炸开了锅,此起彼伏的叫骂声混着呵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凝成愤怒的云团。
白发苍苍的鸿胪寺少卿拄着枣木拐杖,颤巍巍地指向墙上的认购榜单,声音因激动而发颤:“看看这榜单!英国公府、定国公府,福王府,还有那海盗郑芝龙一个个拥有那么多股份,我等寒窗数十载的臣子,却是一股都没有?” 他说着,突然剧烈咳嗽起来,紧接却是大哭起来,像极了后世优质的股票上市发行股份时,机构大口吃肉,散户却连口汤都喝不到的场景。
年轻的翰林编修们则挥舞着拳头来回踱步,靴底在地上碾出凌乱的脚印。其中一人怒不可遏,猛地掏出腰间玉佩,狠狠砸向榜单,吼道:“这等不公之事,我等定要上书陛下,讨个说法!” 玉佩撞击墙面的脆响惊飞了檐下的寒鸦,却压不住众人的怒吼。
更有甚者首接付诸行动。几个彪形大汉抬着装满粪便的木桶,粗暴地泼洒在户部大门上,腐臭的气味瞬间弥漫开来。“肥了海盗,瘦了忠臣!” 有人扯着嗓子高喊,旁边立刻有人附和,将写满辱骂之词的纸条贴满朱门,“奸商,暗箱操作,不得好死!” 的字样在风雪中显得格外狰狞。
守卫户部的卫兵手持长枪,面色紧绷地组墙,却被汹涌的人群逼得连连后退。“让开!今日不给出个交代,我等绝不罢休!” 人群如潮水般向前涌动,与卫兵推搡起来,场面几近失控。
此时,户部尚书毕自严站在二楼窗前,看着下面混乱的场景,脸色煞白如纸。他的官服后背早己被冷汗浸透,手指死死攥着窗框,指节泛白。“这... 这可如何是好...” 他喃喃自语,声音中满是惶恐与无奈。而下方的抗议声、叫骂声、推搡声仍在持续,仿佛一场即将爆发的风暴,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即将来临。
鸿胪寺卿宅邸的密室里,酒香与怨气交织。十数位官员围坐在噼啪作响的炭盆旁,酒坛在众人手中传递,骂声此起彼伏。“毕自严那老匹夫,定是收了勋贵的好处!” 五品御史猛地将酒杯砸在桌上,酒水溅在同僚官服上,“我等寒窗苦读数十载,竟比不过勋贵家的一条狗!”
“何止毕自严,这背后怕是陛下的主意!” 翰林编修压低声音,眼中闪烁着阴鸷。他瞥了眼紧闭的门窗,从袖中掏出张皱巴巴的纸,上面潦草地写着 “股份分配不均”,“英国公占股 1%,郑芝龙那海盗却占 5%,不是拿大明基业做人情是什么?” 屋内瞬间安静,众人面面相觑,唯有炭盆里的火星爆裂声格外清晰。
更有大臣将愤怒化为行动。礼部主事彻夜未眠,烛光下奋笔疾书弹劾奏折,字字泣血控诉户部舞弊:“陛下若不彻查,恐寒天下士子之心!” 而在毕自严府邸外,每天清晨都有 “惊喜” 等着这位户部尚书 —— 装满粪便的木桶横在门槛,画着乌龟的丑化画像贴满朱门。最恶毒的一次,有人将死猫用麻绳吊在门环上,纸条上 “肥了海盗,瘦了忠臣” 的字迹还滴着墨。
乾清宫暖阁内,鎏金兽首香炉龙涎香,却驱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焦灼。朱振明盯着案头堆积如山的奏折,指节捏得羊脂玉镇纸咯咯作响。
"陛下,户部毕大人递牌子求见,说... 说外面快闹翻天了。" 王承恩弓着身子,声音压得极低,生怕触怒龙颜。
朱振明不由想起,自己前世上大学时,第一个吃螃蟹,晚上在学校宿舍卖面包,第一次卖面包,没有经验,不敢进太多货,结果很快卖光,当天晚上还不断有人打电话过来要面包。这一世又是如此,朱振明担心认购股份的人不多,就只计划发行30万股融资30万两,甚至准备了万一认购股份的人太少,就由内库出钱,让宫中太监或后妃去认购,免得到时太难看,结果按户部尚书毕自严和王承恩的反馈,就算是发行60万股融资60万两,估计都还有不少人抢不到。用林老总的话,就是自己只准备了一桌的菜,却来了两桌的客人。
户部尚书毕自严跪在冰冷的金砖上,官服后背己被冷汗浸透。他偷瞄着御座上青筋暴起的天子,咽了口唾沫道:"陛下,翰林院编修们堵在臣家门口三天了,说臣暗箱操作... 还有人往臣府里扔死猫,上面挂着纸条骂 ' 肥了海盗,瘦了忠臣 '。"
"海盗?" 朱振明霍然起身,龙袍扫翻了砚台,墨汁溅上 "永乐通宝" 压尺,"郑芝龙拿五万两入股,那是拿命换的!去年在澎湖截获红夷三艘商船,光是胡椒就卖了两万两,这群酸儒懂个屁!"
话音未落,锦衣卫指挥佥事吴孟明踉跄着闯入:“陛下!锦衣卫在琉璃厂查获谣言传单,说您学宋徽宗卖国求荣,用股份换郑芝龙投诚,还把大明比作送岁币的弱宋!”
朱振明抓起案头的青瓷笔洗狠狠砸在地上,碎片飞溅间,朱振明一把抢过吴孟明手中的造谣宣传单,只见上面写着:这远洋贸易公司的股份,就好比宋朝时的岁币,当年宋朝打不远辽国、金国,就只能每年给辽国、金国等缴纳岁币,如今大明水师打不过海盗头子郑芝龙,崇祯皇帝就搞了个远洋贸易公司的股份出来,不然凭什么英国公这样的大明顶级勋贵都只有1%的股份,郑芝龙那伙海盗却有5%的股份。这崇祯皇帝,把老朱家的骨气都给丢光了,大明要完了。
朱振明额角青筋暴起,眼中血丝密布:“查!不管是哪个王八蛋在背后捣鬼,朕要他满门抄斩,挫骨扬灰!”
然而锦衣卫的全城搜捕,反而让谣言如瘟疫般失控。街头茶馆里,说书人敲着醒木唾沫横飞:“诸位可知?之前的草原大战,其实大明大败,大明十万大军近乎全军覆没,陛下是跪在蒙古大汗帐前,答应多开放几个通商口岸才得以逃回京城!”
台下听众哗然,有人跳起来反驳:“你说什么,怎么可能?”
“怎么不可能,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陛下回京时,没有大臣去迎接?”说书人也是毫不退让。
“这。。。。。”
"好像还真是这样,你看皇帝回京时,才带着多少人,跟出征前完全没法比。"
“就是,就是。”
更离谱的谣言传到后宫。某日,周皇后捧着宫婢送来的糕点,手突然一抖,芙蓉糕掉在地上摔得粉碎 —— 她听见浣衣局的宫女们窃窃私语,说陛下要用后宫首饰去填海运的窟窿。
就在谣言闹得满城风雨时,八百里加急军报如暴风雨中的惊雷,让整个形势更加恶化。朱振明展开战报的瞬间,只觉眼前一黑 —— 建奴联合科尔沁蒙古,倾巢进犯察哈尔故地。满桂率领的辽东精锐骑兵与多罗特部并肩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好在袁可立及时派出援军,在援军的接应下,多罗特部和满桂所部辽东精锐骑兵残部才得以退入宁锦防线内。战报末尾 “十不存一” 西个字,刺得朱振明眼眶生疼。
消息传开,京城人心惶惶。米价一夜之间暴涨三成,粮铺门口挤满了抢购的百姓,推搡声、哭喊声此起彼伏。官宦人家更是乱作一团,马车在夜色中穿梭,车轮碾过雪地的声音都透着慌张。有的官员将家财分装成箱,准备随时逃离;有的则西处打探消息,妄图在混乱中寻得生机。
更操蛋的是一些先前抢到股份的大臣竟然闹着要退股!!!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11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