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明满心期待地接过工部呈上来的新铸银币,那原本昂扬的兴致,瞬间如被霜打的茄子,蔫了下去。这所谓的银币,模样粗糙得不像话,边缘毛毛糙糙,图案模糊难辨,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质感倒是有了,可和徐光启之前呈上来的西班牙银元一比,简首就是云泥之别。人家那银元,做工精细,图案栩栩如生,哪怕是外行人,一眼也能瞧出其中差距。
“这、这就是你们鼓捣出来的玩意儿?” 朱振明声音都不自觉拔高了几分,满脸的恨铁不成钢,“朕本想着,用这新银币给百官发年终奖,就这模样,发下去,还不得被那帮大臣不得当场跳起来骂娘!”
工部尚书王永光吓得 “扑通” 一声跪地,额头紧紧贴在冰冷的地砖上,冷汗止不住地冒,“陛下恕罪啊!我等己竭尽全力,可这铸造银币的工艺,实在棘手。传统铸钱法子用在银币上,根本行不通,这模具精度、金属纯度,咱实在把控不好啊。”
徐光启在一旁,瞧着皇帝的脸色,又看看那粗陋的银币,心里跟明镜似的。他微微皱眉,略一思忖,一咬牙,拱手说道:“陛下,臣倒认识一位西洋传教士,此人学识渊博,尤其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造诣颇深,或许能助我大明一臂之力,解决这银币铸造难题。”
“哦?” 朱振明一听,原本黯淡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在黑暗中瞧见了曙光,“快,快给朕详细说说,此人究竟是何来历?”
徐光启清了清嗓子,缓缓说道:“陛下,此人名叫汤若望,来自遥远的德意志地区,是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万历西十七年,他远渡重洋,抵达我中华大地,先是在澳门潜心研习汉文,后又辗转多地传教。”
朱振明听得入神,不住点头,“如此人才,实乃我大明之幸!徐爱卿,你速速安排,将这位汤若望给朕带进宫来,朕要亲自会会他。”
汤若望出生在一个父母都是虔诚天主教徒的家庭。他曾就读于耶稣会创办的三王冕中学,毕业时作为优秀学生被选送进意大利的德意志学院。1608 年,16 岁的汤若望离开家庭到罗马读书,相继学习了哲学、神学、天文学和数学。1611 年 10 月,汤若望加入了耶稣会。1617 年,他完成了在罗马学院的学业,晋升为神父。
1619 年,汤若望抵达澳门,后于 1622 年到中国内地传教。他先后在西安、北京等地活动,一边传教,一边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为朝廷服务。
真实历史上,汤若望将西方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引入中国,1630 年,汤若望因礼部尚书徐光启的举荐,回京供职于钦天监,译著历书,推广天文学,制作仪器。这一世,朱振明设立农业研究院,火器研究院,徐光启看到皇帝对于西方技术的重视,倒是比真实历史上提前几年邀请汤若望回到了京城。真实历史上,1634 年,汤若望协助徐光启完成了卷帙浩繁的《崇祯历书》,采用了西方的天文体系和计算方法,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描述更加精确,对日月食、节气等的推算也更为准确,为中国传统历法的改革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还制造了浑天仪、地平日晷、望远镜等先进的天文仪器,提高了天文观测的精度和效率,并培养了一批中国本土的天文学家。
军事方面,真实历史上,1642 年,汤若望奉崇祯皇帝旨意设立工厂铸造火炮,在两年时间里铸造出了 20 门铜炮。他还与中国学者焦勖共同撰写了《火攻挈要》,介绍了大炮冶铸、制造、保管、运输、演放以及火药配制、炮弹制造等原理和技术,为当时介绍西洋火枪技术的权威著作。
汤若望作为传教士,在中国积极传播西方宗教文化,同时也将中国的文化与魅力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他还翻译了大量西方书籍,如与李天经合作翻译了德国矿冶学家乔治乌斯?阿格里科拉的《坤舆格致》,向中国介绍了欧洲的开采、冶金技术。
不多时,一位身着黑袍的洋人,在太监的引领下,稳步走进殿内。只见他高鼻深目,一头银发整齐地束在脑后,面容清瘦却透着股精气神,眼神中满是睿智与谦逊。
汤若望走到朱振明面前,不卑不亢地行了个西洋礼,用略显生硬的汉语说道:“尊敬的大明皇帝陛下,汤若望有幸得见天颜,不胜荣幸。”
朱振明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这位洋人,笑道:“汤先生不必多礼。听闻先生学识非凡,精通诸多技艺,朕今日请先生前来,是有一事相商。” 说着,他拿起桌上那枚粗陋的银币,递给汤若望,“先生请看,这是我工部新铸的银币,可这工艺实在不堪入目。朕听说西方在银币铸造上技术成熟,先生可有法子,帮我大明提升这铸造工艺?”
汤若望接过银币,仔细端详起来,时而用手指轻轻,时而对着光线查看细节。片刻后,他抬起头,神色认真地说道:“陛下,在西方,铸造银币多采用冲压之法,需用到特制的机器。这机器可确保银币的重量、成色精准无误,图案也能清晰精美。以我朝现有的技术,若想铸造出精良的银币,需对工艺进行大幅改良。”
朱振明眼睛一亮,追问道:“那依先生之见,这改良之法,具体该如何施行?”
汤若望微微欠身,有条不紊地说道:“首先,需打造高精度的模具,这模具的制作,对工匠技艺要求极高,需精雕细琢,确保每一处图案、每一个细节都精准无误。其次,要严格把控银料的纯度,在熔炼过程中,需采用特殊方法,去除杂质,保证银料纯净。再者,铸造时的火候、压力等,也需精准控制,稍有偏差,便会影响银币质量。此外,若陛下允许,我建议引入西方的铸币机器,如此一来,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保证银币的统一性和精美度。”
朱振明听得频频点头,心中己然有了盘算。“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这高精度模具的制作、西方机器的引入,恐怕并非易事。”
汤若望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放心,我在澳门结识了不少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们擅长制作各类精密器具,若能将他们请来,定能助力模具打造。至于那铸币机器,我也可修书一封,让我在欧洲的朋友帮忙购置,再通过海船运至我朝。只是这过程,恐怕需要些时日。”
朱振明略作思索,追问道:“汤先生,依你之见,我大明凭借现有的工匠与技术,可有可能自行打造铸币机器?若能自己制造,便无需远渡重洋从欧洲购置,也省了诸多麻烦。”
汤若望闻言,微微颔首,神色认真地回应道:“陛下,大明的工匠技艺,在诸多领域皆有不凡展现。”他稍作停顿,整理了下思路,继续说道:“然而,西方的铸币机器,构造精巧复杂,融合了机械学、力学等诸多学问。以常见的冲压式铸币机为例,其核心在于通过精准的机械传动,利用强大压力,瞬间将银坯冲压成带有精美图案的银币。这要求机器的零件精密程度极高,动力输出稳定且强劲。”
“据我所知,大明在机械制造方面,虽有一些精巧物件,像指南车、计里鼓车,展现出了奇思妙想,但多为手工操作,且制作目的多与礼仪、交通指示相关,与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铸币机器有着本质区别。不过,陛下若决意自行研制,倒也并非全无可能。我可与工部工匠携手,先从理论层面剖析铸币机器的运作原理,绘制详细图纸。” 汤若望目光诚恳,注视着朱振明,“同时,选拔一批心灵手巧、对机械有钻研热情的工匠,加以针对性培训,传授西方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只是这一过程,需耗费大量时间、人力与物力,且初期失败恐怕在所难免,还需陛下有足够的耐心与决心。”
朱振明听闻,心中不禁有些犹豫。自行研制,固然能免去诸多对外依赖,可时间不等人,他迫切希望能尽快铸造出精良银币,稳定大明经济,提升朝廷财政收入。沉吟片刻,他开口道:“汤先生,依你估算,若自行研制铸币机器,需多久才能有所成效?”
汤若望面露难色,斟酌着说道:“陛下,此事实难预估。若一切顺利,工匠们悟性颇高,或许两三年能有雏形;但稍有差池,遇到技术瓶颈,五年、十年也未可知。毕竟,这是将西方陌生技术体系,嫁接到大明现有工艺之上,诸多环节需反复摸索、调试。”
朱振明点了点头,心中有了决断:“如此,那便双管齐下。汤先生你一面修书购置欧洲铸币机器;一面与工部工匠着手研究自行研制之法,同时也可邀请澳门那些技艺精湛的工匠前来帮忙。若欧洲机器先到,我们便依样学习仿造;若我大明工匠先研制成功,自是再好不过。”
汤若望单膝跪地,恭敬道:“陛下英明!如此安排,万无一失。臣定当全力以赴,不负陛下所托。”
(http://www.94xsds.com/book/721964-6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