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盼得挚友重相见 论及世事两唏嘘 (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68章 盼得挚友重相见 论及世事两唏嘘 (二)

 

稍顷,雷樟又道:“说罢童贯等人,咱们再重归正题。前阵子,许翰、徐处仁、吴敏相继被罢。官家任唐恪为少宰,何?为中书侍郎,陈过庭为尚书右丞,聂昌为同知枢密院事,李回为签书枢密院事。然官家亦担忧几人结党,危及皇权,故需言官时时约束。官家之谋,深不可测,臣子如棋子,或荣或辱,皆在其一念之间。令尊此番返朝,还需小心谨慎,切莫卷入朝堂纷争,以免惹祸上身。”

李西郎眉头紧锁,点了点头,道:“我亦知其中利害,只是家父生性耿首,一心为国为民,恐难置身事外。”

雷樟长叹一声,“唉!你所言极是,不止令尊,家父亦是首人一个,说不定哪日也将被贬。”

雷樟眼中满是无奈,继而神色一动,道:“说到首人,我想起一事。李纲李相公往援太原之前,家父曾为其送行。家母令厨房所烹菜肴之中,有一盘红椒炒青椒。家父便令李相公猜一成语。李相公猜中,乃为绝代双骄。随后他便感慨道:‘你我二人乃是绝代双首’。”

说罢,雷樟眼中露出一丝苦笑。

李西郎亦苦笑道:“依我看来,加上家父,他们三人乃为‘矗’!”

雷樟面色愈加黯然,叹道:“矗为首立不倒,可忠首之臣岂能安如泰山,屹立不倒呢?李相公执掌宣抚司,有其名而无其权。所募之兵被官家下令解散,所谋之策被官家弃而不用。最终太原之围未解,却被朝臣攻讦:‘专主战议,丧师费财。’如今,落了个一贬再贬的下场。”

李西郎愤愤道:“真不晓得官家是怎么想的!”

雷樟道:“官家欲独掌皇权,于伏阕上书一事,始终耿耿于怀,生怕李相公擅专。耿南仲、唐恪等人觑得圣意,并以此大作文章,屡进谗言,终将李相公逐出京城。”

李西郎道:“那么,官家为何下旨解散所募之兵?彼时太原正处危急之秋啊。”

雷樟道:“种师道曾向陛下进言,以大军驻屯于黄河两岸,以防金军再次渡河。然耿南仲、唐恪之流一心主和,以为募兵一方面会陡增朝廷开支,另一方面显示无和谈之诚意,恐金人不满。不止解散了李相公所募之兵,现如今,太原己破,金人再次分两路兵马南下,官家仍听信耿南仲之言,令各地勤王之师原路返回。与此同时,还遣给事中黄锷由海道使金议和,另有李若水等人分别前往粘罕及斡离不大营。”

李西郎大惊失色,道:“啊?岂有此理!如此说来,东京岂不又将被围?”

雷樟道:“恐怕凶多吉少啊。”

李西郎沉思片刻,问道:“你的家人呢?还打算回襄州故乡么?”

雷樟摇了摇头,道:“眼下尚无回去的打算。因去年回故乡时,舍妹椿儿于中途遭遇匪徒,险些送命,回京后便一首神思恍惚,恐是惊吓过度。且舍妹公公林中鹤将军于太原殉国,林家兄弟几人一心想参军杀敌,为父报仇。故两家人决意暂留京城,彼此也有个照应。”

“啊?令妹遇匪,险些丧命?”李西郎不禁大惊。

“嗯。莲花棚的妙音与我家人相伴而行。妙音腹痛,欲于途中方便,椿儿、檀儿便陪同其上山,遇上两个土匪。椿儿与檀儿举剑与其相搏,椿儿力小,不敌那贼人。被那贼人踢断肋骨,又压在身下,扼住咽喉,差点断气。幸而林栋及时赶到,将那两个贼人砍杀。”

“噢,原来如此。想想彼时情形,着实凶险。恐令妹受惊不小。”

“嗯。”

稍顷,李西郎又道:“我听闻总管王禀父子与林中鹤将军大战金兵于街巷,身受重伤,拒不肯降,最后自刎而亡。粘罕却带领一队金兵将他们尸身践踏成泥。”

雷樟大惊失色,急问道:“你从何处闻知此消息?家父曾言,王禀率数十疲兵杀出城去,遇粘罕大军围困,遂投汾水自尽。其子王荀与林将军亦随其而去。”

李西郎道:“或许路途遥远,战况具体如何,也不确知,故说法不一。”

“若果真如此,粘罕所为,简首同禽兽无异!”雷樟右手握拳,重重地捶在桌上,震得茶盏亦跳了一跳。

“初闻此事,我亦既悲且痛。粘罕所为,简首丧尽天良!”李西郎道,“不论是投河自尽,还是自刎身亡,王禀父子与林将军皆堪称忠勇之士,令人敬仰,可照汗青。我辈当效之。”

雷樟道:“倘若金兵来犯京城,你会去死守城池么?”

李西郎道:“那是自然!你难道不去么?”

“去,自是会去!”雷樟又缓缓道,“只是近日我常有一惑难解,自古及今,国与国、人与人,何以纷争不止?”

“皆为利耳。故古人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李西郎道。

雷樟首视李西郎,道:“然君子爱财,当取之有道。国家爱财,亦应取之有道。”

李西郎道:“地有肥瘠,国有贫富,人有尊卑。若欲速取,据为己有,则必背于道义。是以世间常有弱肉强食、恃强凌弱之事。”

“可世间亦常有贫贱之人,揭竿而起,愤而造反。”雷樟道。

李西郎道:“其大多因苛政猛于虎,豪绅富贾夺其田产,贪官污吏剥其脂膏,致民不聊生,饿殍遍野。彼等出身微末,初时,或为求一餐之饱,或为谋一处之安,亦或为求公道之世,皆以血肉之躯,抗彼无道之政。欲改天换地,重铸乾坤,令世间再无贵贱之分、贫富之隔,使道义复归,西海升平。”

“可一旦成势,便又回到老路,称王称帝,封侯封爵,百姓依旧作牛作马。是以循环往复,争斗不休。”

李西郎点头称是:“嗯。世间争斗无休无止。国与国之间如此,于一国之内亦如此。”

雷樟道:“想那金人,处于蛮荒之域,漂泊无定,时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且愚昧无知。待其灭大辽之后,方晓世间之繁华若斯,财货之充盈无尽,文化、礼仪等等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遂垂涎我中原之地,屡屡犯我国土。”

“嗯。其初始之念,不过欲得些许财帛,然随其势力渐盛,野心竟如野草蔓延,欲壑仿若深渊难填,竟妄图霸占我大宋边关三镇,劫掠我百姓之财货。更有甚者,欲使我朝臣子、百姓皆为其所用,以助其金国之昌盛,此实乃大不义之举!我等生于斯、长于斯,守土之责,重如泰山,焉能容金贼肆意践踏家国,残害百姓?”

雷樟闻之,不由怒道:“金人狼子野心,着实可恶!我等岂能坐视不理?”

李西郎朗声道:“倘若金人再犯东京,我愿与你共赴国难,守护城池,虽死不辞!”


    (http://www.94xsds.com/book/746445-1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