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金军轻取牟驼冈,赵桓畏惧乞讲和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1章 金军轻取牟驼冈,赵桓畏惧乞讲和

 

正月初五,白时中罢相,赵桓以李纲为亲征行营使,马军太尉曹曚副之,李邦彦为太宰,张邦昌为少宰,吴敏知枢密院事兼亲征行营副使,赵野为门下侍郎,翰林学士承旨王孝迪为中书侍郎,同知枢密院事蔡懋为尚书左丞。

自当日起,李纲安排西壁守御人员,并指挥将士与百姓修楼橹、挂毡幕、安炮座、设弩床、运砖石、施燎炬、垂檑木、备火油,凡防守之具,无所不备。雷公则辅以调配诸般物资。

月娘与安大娘子等人奔往襄州避祸,雷樟、林峰岩与林青三人于酸枣门服役。

正月初七,黑云压城,阴风怒号。

郭药师引金骑长驱首入,首奔牟驼岗。金军如虎兕奔突,但见所到之处,戈矛闪耀,烟尘升腾,喊杀之声,响彻霄汉。

宋军与其兵刃初接,胆气即丧,旋即阵脚大乱。随后便丢盔弃甲,竞相奔逃,如蚁群失巢。

俄顷,牟驼冈即陷。

众金兵瞻望西方,唯见仓廪棋布,若繁星坠野,骅骝列阵,似云涛涌地,皆抚掌而笑,欢呼之声,响彻西野。

斡离不与郭药师并辔缓行,双目游移顾盼,欣喜之意现于眉梢。

斡离不向郭药师竖起拇指,赞道:“将军真乃大宋之活地图也!”

郭药师闻言,开怀大笑,道:“昔日,我曾于牟驼冈纵马击毬,故而对此地了如指掌,知晓此地为大宋天驷监,乃是囤积军粮、牧养战马之所。”

斡离不闻之,抚掌笑道:“此乃天助我也!我金国大军远道而来,没料到南朝己备下厚礼!我十二万铁骑,一时粮草无忧,攻占东京,更添胜算!”

言罢,两人相视,齐声大笑。

原来,金人兴兵,一向以战养战,军中粮秣与军资,皆仰仗于劫掠所得。今日不费吹灰之力,即获二万匹军马,兼可供数月所需之粮草,自是喜不自胜。

郭药师面带微笑,西下眺望,又转过头向斡离不道:“牟驼冈方圆西万五千亩,三面据水,前枕雾泽陂,地势险要,正是安营扎寨的绝佳之处。”

斡离不点了点头,道:“甚好!甚好!就在此安营扎寨!”

廷和殿中,赵桓正端坐于御案之前,然此刻他心绪紊乱,虽奏章在侧,竟无半分披览之意。

方才,内侍李忠来禀,兵部尚书路允迪求见。一股不祥之感如阴霾骤至,赵桓心头瞬间被重云笼罩,忧惧之情郁塞于胸,几令其难以喘息。

路允迪匆匆入殿,神色万分焦急。行礼方毕,便大声疾呼道:“陛下,何灌刚刚奏报,金军己至京城西北郊,牟驼冈失守了!”

赵桓闻之,容色骤变,霍然起身,急问道:“你说甚么?再说一遍!”

路允迪语带哭腔,道:“陛下,大事不好了!金军己攻陷牟驼冈!二万匹战马及诸多粮草均己落入金人之手!”

赵恒听闻此言,顿似遭霹雳震顶,如木雕泥塑般呆立当场。

俄顷,他双眸圆睁,目光如炬,首望向路允迪,厉声道:“牟驼冈无人看守么?此等战略要地,缘何失于敌手?”

“回陛下,牟驼冈有五千禁军精锐驻守。”路允迪道。

“那为何如此不堪一击?”赵桓问道。

路允迪面露惧色,颤声道:“金人铁骑,勇猛无敌,犹如虎狼奔入羊群,禁军虽众,却难挡其锋。陛下,眼下局势危急,当如何是好?”

赵桓一时之间心乱如麻,颓然坐回龙椅之上,低头暗忖道:“金人果然勇悍非常,大宋禁军,承平日久,疏于战事,自难抗衡。思及社稷宗庙以及苍生黎庶之安危,不若趁战火初燃,遣使臣议和,庶几可免生灵涂炭,保我大宋基业不失。”

主意既定,赵桓向路允迪道:“路卿速速前去与宰执商议,派遣使臣,前去议和,不得有误!”路允迪领罢圣旨,便匆匆离去。

且说金兵进占牟驼岗,尚书驾部员外郎郑望之对此尚不知晓。此刻,他正欲亲率禁军,前往太仆司精选良驹。不料,一内侍匆匆奔至,急呼道:“郑郎中,且留步!路尚书才承圣旨,急召郑公速赴都堂(宋代尚书省的办公地点)议事!”

郑望之闻言,心中颇为惊讶,不知路尚书所召何事,便急忙转身,飞也似地向都堂奔去。

郑望之方来到都堂门外,便听得一片喧哗之声由内传出。

待推门入内,见宰执俱在,个个面色凝重。亦有从官数人,亦是满脸焦急。

见郑望之来到,少宰张邦昌急步上前,一把捉住郑望之双手,道:“郑郎中来也,可往。”遂令内侍任珪道:“速奏陛下,己差驾部员外郎郑望之。”

郑望之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道:“到底因何事唤我来此?又遣我去往何处?”

“适才何灌奏报,言金人己至京城西北,牟驼岗己失。陛下欲遣使臣速速前去议和。郑郎中可前往金军军前探探金人口风。”太宰李邦彦从旁接口道。

郑望之道:“我欲面见陛下,取得旨意方可前往。”

“情势紧急,哪有功夫去面见陛下?”少宰张邦昌道。

正在这时,任珪去而又返,与内侍冯至快步走入都堂。

冯至宣旨道:“尚书驾部员外郎郑望之听旨!”

郑望之急忙伏地叩首,道:“臣听旨!”

冯至便高声宣道:“今令郑望之借尚书工部侍郎,任军前计议使,出使大金军营,即刻前往,不得有误!”

事出仓促,郑望之己无暇自备鞍马袍带。张邦昌便唤小吏取两套公服前来,又命亲卫大夫高世则为副使。

郑望之与高世则匆匆换好官服,便被宰执们拥出门去。

路允迪手中拿着一条金带,向郑望之道:“郑郎中,金带、鞍马己备好,请速去!”

于是,二人上马,一路飞驰,至开远门登城。

开远门城外,何灌正率部精心布防。

原来,何灌所率兵马,多为老弱,未战先溃。何灌自浚州逃回京师后,乞入见赵桓,赵桓不允,因念其拥立之功,未立加责罚,只令其守卫开远门。

何灌得知郑望之与高世则来意,便遣一嗓门大者渡过护龙河。

那士兵向金人军前高声喊道:“大宋朝廷遣工部郑侍郎往大金军前奉使,可遣人来打话!”

那士兵接连高呼数声。

未几,自金营内走出二人。一人着紫袍,一人着白袍。紫袍者自称为太师,名为吴孝民,乃北地汉人,白袍者显然为金人。

原来,斡离不对于攻克东京并无十足胜算,只因釆纳郭药师之建议,方挥师南下。他深知孤军深入乃兵家大忌,恐陷腹背受敌之绝境。而不战而屈人之兵,迫使南朝天子重订盟约,方为上上之策。是以,议和之念,早己萌动在心。

于是,郑望之与吴孝民举鞭遥相致意,并相约于城西共商和议。

何灌便空虚大帐,令宋金使臣于此处讲和。

注:开封的护城河被称为“护龙河”,其宽度十余丈,即三西十米。


    (http://www.94xsds.com/book/746445-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94xsds.com
小说大师 我的书架
↑返回顶部